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初探

时间:2024-07-28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初探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唐宋及其之前,吴茱萸产地分布不明确;明代至清代再到民国,吴茱萸在原产地稳定的基础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区域基本覆盖贵州全境。如此变化主要是由种植技术、药材需求与交易等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代贵州吴茱萸的产地是历史时期吴茱萸产地分布格局的承传与延伸。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山峰林立,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自然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因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贵州中药资源已超过4500余种[1]。历史时期贵州即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产区之一,野生植物药材资源亦特别丰富,其中吴茱萸是既道地又富有经济价值的代表性药材[2]。吴茱萸别名吴萸,或称茱萸,贵州人呼为米辣子、木姜子、山茱萸、臭辣子、气辣子、曲药子、茶辣,系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var.offieinalisDode.)的成熟果实,具有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痛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本草著作均有记载[3],是一味常用中药,因其常用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贵州历来是吴茱萸重要的道地产区,然学界对其历史时期的产地分布很少问津,故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略作讨论。

1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的产地分布

1.1唐代之前贵州的吴茱萸产地

据民间传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4]。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辖境约为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是吴国的核心;楚国统治区域主要在湖南、湖北、河南南阳等地。民间传说固然有别于文献记载,但其往往都具有历史性、可信性和传奇性等特点[5]。因此,就传说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道地产地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后扩展到湖南、湖北、河南南阳等地。尽管此说不足为信,然《晋书》记载:“(永嘉)六年(公元312)五月,无锡县有四株茱萸树,相樛而生,状若连理。”[6]无锡即今江苏无锡市,恰好位于太湖核心地带,这说明晋代及其以前吴国确有吴茱萸的分布。

成书于汉代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云:吴茱萸“生上谷川谷”[7]。由此可知,吴茱萸汉代及其以前道地产地当在上谷。上谷即秦代上谷郡,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怀来、宣化、涿鹿、赤城、沽源以及北京延庆等地。南北朝时期重要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经集注》载,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宛朐”[8]。很明显,与汉代及其之前相比,南北朝时期吴茱萸的产地有所扩大,新增了宛朐。宛朐即后代之冤句,范围大致在今山东菏泽一带。也就是说,南北朝时期,吴茱萸主要分布区域在今河北怀来、宣化、涿鹿、赤城、沽源,以及北京延庆和山东菏泽等广大区域。上述分析表明,唐宋之前吴茱萸道地产地不在贵州。

1.2唐宋至明代贵州的吴茱萸产地

唐代《本草拾遗》云:“茱萸南北总有,以吴地为好,所以有吴之名。”[9]“南北”是地域的概说,意即吴茱萸分布区域很广,理应包括贵州在内;“以吴地为好”表明吴茱萸道地产区在吴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上文传说中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主产区在吴地之论。此分析说明贵州当时亦有吴茱萸的分布,然产地并不具体。

宋代《本草图经》云:“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10]此句透露了新的信息,即吴茱萸产地在江浙、蜀汉一带尤多。由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提供的信息,此处之蜀汉是包括了贵州在内的广大区域。由此而言,贵州在宋代开始成为吴茱萸的主要产地,然产地亦不具体。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吴茱萸的道地产区在临江郡(今江西清江、新赣、新余一带,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吴地[11]。很明显,《本草品汇精要》所记吴茱萸的道地产区并不包括贵州。然明代贵州地方志却明确载有吴茱萸,如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11《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载龙里卫(今贵州龙里县)土产有茱萸,且整个卫境均有出产。嘉靖《贵州通志》卷3《土产》记贵州宣慰司(约相当于今贵阳市所属区域)“药之属”中有茱萸。由此可见,明代贵州的吴茱萸产地主要分布在今贵州龙里县和贵阳市所辖地域。

1.3清代民国贵州的吴茱萸产地

清代、民国贵州地方志记载了不少茱萸产地,为我们了解本区茱萸产地提供了信息。现据地方志所记信息分别列“清代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表”、“民国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表”如表1~2:

表1 清代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表

表2 民国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表

从表1可以看出,清代贵州吴茱萸主要分布在贵阳府(治今贵州贵阳市)、思南府(治今贵州思南县)、思州府(治今贵州岑巩县)、大定府(治今贵州大方县)、铜仁府(治今贵州铜仁碧江区)、兴义府(治今贵州安龙县)、安顺府(治今贵州安顺西秀区)、黎平府(治今贵州黎平县)、天柱县(治今贵州天柱县)、玉屏县(治今贵州玉屏县)、正安州(治今贵州正安县)、仁怀直隶厅(治今贵州仁怀市)、松桃厅(治今贵州松桃县)、水城厅(治今贵州水城县)、普安厅(治今贵州盘县)、永宁州(今属贵州关岭县)、安平县(治今贵州平坝县)、毕节县(治今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湄潭县(治今贵州湄潭县)、桐梓县(治今贵州桐梓县)。上述政区中,天柱县属镇远府(治今贵州镇远县)、玉屏县属思州府、水城厅和毕节县属大定府、永宁州和安平县属安顺府、正安州和桐梓县属遵义府(治今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湄潭县属平越直隶州(治今贵州福泉市)。因此,如果以府、直隶厅为单位,则清代贵州吴茱萸的产地实际分布在思南府、思州府、铜仁府、兴义府、安顺府、黎平府、大定府、遵义府、松桃厅、普安厅、仁怀直隶厅,共8府3厅。清代贵州所属共9府3直隶厅1直隶州,计13个州级(含直隶厅、直隶州)政区,除石阡府(治今贵州石阡县)外,其余各政区均有吴茱萸分布,产吴茱萸的政区约占全部政区总数的92%。很明显,较之明代贵州吴茱萸产地主要分布在龙里卫和贵州宣慰司而言,清代贵州吴茱萸的产地有很大的扩展。

由表2可知,与清代相比,民国贵州吴茱萸产地更加具体,多为县级政区;在清代的基础上,民国贵州吴茱萸分布地域主要在铜仁府即铜仁县(注:清代“府”在民国时期被改为县)、岑巩、炉山(今贵州凯里市)、八寨(今贵州丹寨县)、麻江、施秉、都匀、独山、普安、息烽、沿河、石阡、德江、三合(今贵州三都县)、黄平、荔波、兴仁、关岭、开阳、绥阳、清镇、思南、镇宁、威宁等县,产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唐宋及其之前,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具有不明确的特征,由明代至清代再到民国,贵州吴茱萸产地呈现产地稳定、范围扩大、分布区域基本覆盖贵州全境的特征。

2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变迁的原因简析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之所以有上述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种植技术、药材需求与交易等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民国《德江县志》卷1《地理志》记曰:德江县,茱萸“稍假人力培植,一岁之中所出已为不甚少。”“稍假人力培植”表明了培植技术在逐渐进步,这对产地的扩大无疑有积极作用。毋庸讳言的是,贵州有些地方对培植技术并不太关注,如民国《荔波县志稿》第7章《物产》记载:吴茱萸“各地皆有,但无人培植,产量不多。”无人培植意味着对吴茱萸栽培技术不够重视,这对产地的扩大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民国《普安县志》卷10《植物》记载:普安县“县产药物甚多,惟黄柏、杜仲、茯苓、半夏、厚朴、枳壳、吴茱萸出口颇多,年销数百斤不等,其余未能销行,医家采用之。”民国《息烽县志》卷12《方物志》记曰:息烽县,木姜子(即吴茱萸)“县人采于山而卖于市。”民国《思南县志稿》卷3《食货志》记载:思南县“居民于七八月篮提囊贮,进城市售(茱萸)。”民国《施秉县志》卷1《物产》记载:施秉县,吴茱萸“出县属,可入药,力较他处出者为厚,外县人来此采办,年约值银百余元。”上述材料表明吴茱萸有着相当的社会需求和销售市场,这必将刺激人们加快加大对其开发。此类开发不仅能够扩大吴茱萸的产地数量,而且也会影响其产地的扩展,如光绪《古州厅志》卷1《物产》记载:“(厅)产药材,识者掘之”、“至今山童童室寥寥,救死不赡、遑言富庶哉?”这说明该地采挖某些药材造成了濯濯童山,如此环境当然不会有包括吴茱萸在内的植物药材的产地。除此之外,交通、国家政策、医药风俗等因素也对吴茱萸的产地分布产生了影响[12]。

还要说明的是,唐宋及其以前,贵州肯定有吴茱萸产地的存在,然传世文献几乎没有明确的记载,这是因为当时贵州远离中央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属地区多为羁縻府州,没有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文人墨客对该区域的信息了解甚少,故而文献记载吴茱萸的产地颇为模糊。

3 小 结

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的产地分布从产地不明确到仅分布于局部地区,再到几乎分布于全省各地,产地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影响产地变迁的主要因素是种植技术、药材需求与交易等社会因素。还需要提及的是,当代贵州吴茱萸的产地即是历史时期吴茱萸产地分布格局的承传与延伸。当今贵州吴茱萸产地主要分布在遵义、湄谭、凤冈、务川、关岭、安龙、兴义、黔西、毕节、金沙、织金、铜仁、思南、石阡、玉屏等地,这些产地在历史时期即是重要的吴茱萸产地。这表明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的产地分布奠定了当代贵州吴茱萸产业布局的基础。因此,对历史时期贵州吴茱萸产地分布的研究,能够为当代贵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发展中药产业提供历史参酌。

[1]何顺志,徐文芬,黄敏,等.贵州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2):95.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贵州风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283.

[3]冉懋雄.茯苓 吴茱萸 川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5.

[4]佚名.吴茱萸的传说[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89.

[5]林忠亮.传说与民俗初探[C]//中国民间传说论文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

[6]房玄龄.晋书:卷28五行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859.

[7]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卷3中品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12.

[8]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卷4草木中品[M]. 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3.

[9]陈藏器.本草拾遗辑释:卷4木部[M]. 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

[10]苏颂.本草图经:卷11木部中品[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8.

[11]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卷18木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0.

[12]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重庆:西南大学,2011:Ⅱ.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Wuzhuyu in Guizhou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

Hu Anhui

(Maxism Institut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The Wuzhuyu product distribution was a changing process in Guizhou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Befor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Wuzhuyu product distribution was ambiguity;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Minguo,based the steady place of origin,Wuzhuyu product distribution enlaged constantly,almost covered all areas of Guizhou.The change mainly was by the decision of the planting technology,and medicinal materials demand and trade.The Wuzhuyu product distribution nowadays was the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of historical period.

historical period;Guizhou;Wuzhuyu;product distribution

10.3969/j.issn.1006-9690.2016.04.017

2015-12-21

2015年贵州省哲社项目(15GZYB33)的阶段性成果。

胡安徽(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医学地理研究。

Q948.13

A

1006-9690(2016)04-0063-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