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 文,李沧粟,李卫国
(1.台州市椒江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开放大学,浙江 台州 318000;3.台州市社会发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台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东部,部分沿海区域采用“围海造田”的方式,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采用吹填造地技术快速加固浅层土体,使地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壳层,让原本的海域变成了陆地。然而,通过这种“围海造田”技术形成的地基,只能满足人员和轻型施工设备进场的需要,在工程建设前,还需要采用注浆、换填、预压或桩基等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二次加固,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5,6]。本文通过浙江台州湾新区在建工程项目实例,对浙江沿海区域大面积“围海造田”吹填土地基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进行二次加固的效果进行研究。
某在建工程位于浙江台州湾新区东侧围海造田陆域,项目用地约 18.1 万 m2。项目四周规划有城市道路,但均未建成,目前均为临时道路,其中西侧临时道路路面已硬化。根据建设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单位对整个场地分区块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其中 12.0 万 m2的地基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进行加固,剩余的 6.1 万 m2采用其他工艺进行处理(后处理)。设计将真空预压场地分四个区域,编号 1~4,各分区面积约为 3 万 m2。具体平面布置及分区划分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
真空预压工程于 2020 年 3 月 11 日开工,4 月 18 日开始预抽真空,4 月 22 日开始全面抽真空(开泵率要求达到 100 %,膜下真空度 80 kPa 以上),8 月 25 日真空预压卸载。真空预压满载施工时间为 125 d。
建设场地属沿海海涂地貌,表部为人工吹填淤泥,经浅层真空预压固结处理,呈软塑状,地形平坦开阔,地面平均高程为 2.600 m。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 0.20~0.50 m,平均水位高程 2.250 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现场调查,地基处理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1)①1层。吹填土。浅黄灰色,原呈流塑状,为吹填施工形成淤泥状人工堆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极差。经浅层真空预压固结处理,现表部呈软塑状,底部呈流塑状,物理力学性质差。平均厚度约 3.36 m。
2)②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浅黄灰色,流塑,厚层状,局部含粉土细团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为淤泥质黏土。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平均厚度约 7.79 m。
2.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晨会交班、不同班组的交接班、与临床科室的交接、与外来器械的交接、灭菌消毒流程中各环节的交接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做到和谐、有序、衔接。
3)②2层。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偶含有机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平均厚度约 8.09 m。
4)②3层。淤泥。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局部为淤泥质黏土。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极差。平均厚度约 8.11 m。
在真空预压地基处理区域,按照每隔8 0 0~1 200 m2均匀布置一套射流真空泵要求,共布置真空泵 121 套。排水板采用可测深塑料排水板(B 型),排水板打设深度 15.0 m,间距 1.0 m,正方形布置。真空预压期间,膜下真空度稳定在 80 kPa 以上,真空预压满载时间≥ 120 d。卸载时,根据监测数据,真空预压区地表平均沉降量连续 5~10 d 每天≤2 mm,地基土体固结度达到 85 % 及以上。真空预压施工中,需委托第三方进行过程监测。真空预压完成卸载后,需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施工监测主要是为了评价地基处理工程效果。通过监测数据,推算地基处理固结度和工后沉降量等数据,为确定卸载时间和评价地基处理效果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地面测量,也为合理计算土石方量提供依据。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真空预压监测项目及内容如表1 所示。第三方监测单位于 4 月 7 日进场作业,4 月 18 日开始监测,8 月 21 日完成全部监测工作。真空预压前期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待地基沉降逐步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逐步调整至 4~5 d 一次。
表1 真空预压监测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施工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施工质量和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检测内容包括十字板剪切强度试验、平板载荷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检测单位于8 月 26 日进场作业,9 月 6 日完成工作任务。
地表沉降主要是由于土中水、气的排出,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减小,土体固结。地表沉降情况可以通过观测真空膜表面的地表沉降标识得到。地表沉降的数据最能直观反映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本项目在真空预压区内均匀设置了 18 个沉降观测点,以抽真空满载日期 4 月22 日作为监测的起始时间,绘制场地地表沉降趋势图(见图2)。
从平均沉降量来看,在真空预压的第 15 d(5 月 7 日),沉降量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5 0.0 %;第 32 d(5 月 24 日),沉降量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 70.0 %;第 44 d(6 月 5 日),沉降量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 80.0 %;第 69 d(6 月 30 日),沉降量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 90.0 %。
从平均沉降速率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真空预压开始至第 15 d,地表的沉降速率最大,可以达到 29.2 mm/d;第二阶段,真空预压第 15~44 d,沉降速率稍有放缓,但还是保持较快,沉降速率为 9.1 mm/d。第三阶段,真空预压第 44~120 d,降速率为 2.3 mm/d,沉降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在整个监测时间段里,真空预压期间的最大沉降量为 941 mm,最小沉降量为 643 mm,总平均沉降量为 875 mm,最后 10 d 的平均沉降速率为 1.4 mm/d,小于设计要求 2.0 mm/d,利用三点法推算的地基平均固结度为 91.8 %,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卸载标准。
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值是衡量真空度传递和土体固结情况的重要指标。真空预压区场地内埋设了 18 个孔隙水压力监测孔点,每点布置 6 个孔隙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埋深为-3、-6、-9、-12、-15、-18 m,用以观测预压期间每个深度段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本文以第 11 个监测孔 CJ11 为例,绘制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图(见图3),分析真空预压过程中,各深度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
由图3 可见,在抽真空的前 15 d,孔隙水压力消散最为明显;在抽真空前 44 d,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随着时间延续,后期孔隙水压力消散趋于平缓。在时间上,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图反应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与场地地表沉降情况是相一致的。同时可以发现,孔隙水压力计各深度的时程曲线图的波形基本一致,这说明在抽真空过程中,真空度在向排水板深度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不大,地基处理影响范围包含在整个地基的深度。
分层沉降监测点埋设于孔隙水压力监测旁,共布置 18 个监测点,各磁环埋深位置为-3、-6、-9、-12、-15、-18 m。通过深层分层沉降仪观测得到各环的沉降量,绘制土层各深度的沉降时程曲线。
本文以第 11 个监测孔 CJ11 为例,绘制分层沉降趋势曲线图(见图4),分析真空预压过程中,地基土分层沉降情况。曲线图显示,在抽真空初期,不同深度的磁环均下降明显,前 15 d 沉降速率较大,各分层的沉降量均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 50 % 以上;至第 44 d,各分层的沉降量均达到真空预压期间总沉降量的 85 % 以上。随着时间轴的推移,各点的沉降速率开始逐渐变小,沉降曲线趋于缓和。
图4 CJ11 监测点分层沉降趋势图
另外,对比各埋置深度的沉降曲线后发现,埋深较浅的土层,抽真空期间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均明显大于埋深较深的土层;深度>12 m 的土层,沉降曲线在抽真空的全过程中一直比较平缓。这说明,真空预压的效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弱。
在真空预压区场地的周边,共布置 12 个深层土体位移测斜孔,监测不同深度土体在真空预压期间产生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根据监测,12 个监测孔位的深层土体均发生水平位移,主要水平位移发生在 10 m 以上的土层,位移量以地表处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水平位移量不断减少。各监测孔位最大位移值及相应的位置如表2 所示。最大水平位移位于 CX5 监测点,水平位移最大值为 172.2 mm,位于土层表面。根据监测,所有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方向均朝向真空预压区,由于土体水平位移是向内的,并未发生周边土体失稳现象。
表2 深层土体最大位移及位置一览表
向内的水平位移导致了场地周边土体产生较大开裂,根据现场测量,本项目西侧地面最大裂缝宽度达到 15 cm。由于本项目周边无建(构)筑物和重要城市道路,在抽真空期间,仅采取常规如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监测等措施,而未对开裂部位进行加固和防护。
场地周边共布置 12 个水位监测孔,水位管孔深 18.0 m,用于监测抽真空期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初始平均水位 2.250 m,抽真空 120 d 后,平均水位降至-6.506 m,整个抽真空期间水位平均下降 8.756 m。根据各水位监测孔的监测数据,取水位平均值,绘制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图(见图5)。
图5 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图
根据曲线图,在抽真空的前半期,地下水位一直持续下降,至第 65 d(6 月 25 日),水位平均下降值已基本达到最终的下降值。在抽真空的后半期,地下水位变化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地下水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深度。
在场地外的东西两侧的临时道路侧边,共布置 12 个沉降监测点。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累计沉降值与点位的关系,三个较大沉降值的点位均距离场地较近,其中最大值为 126 mm,位于西侧中段。三个较小沉降值的点位均距离场地较远,其中最小值为 17 mm,位于东侧道路的最北点位。说明本项目真空预压施工对于周边道路影响总体是较小的,周边地面、道路的变形是稳定可控的。
真空预压施工结束后,经过工后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列表对加固前后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比较(见表3)。数据表明,经过真空预压,排水板埋置深度范围内的②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和②2层淤泥质黏土的含水率分别降低了 12.98 % 和 8.86 %,孔隙比分别降低了 17.34 % 和 11.19 %,其他指标如天然重度、压缩模量等指标均有所提高。经过真空预压,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得到了明显改良,加固效果显著。
表3 真空预压前后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
真空预压完工后,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浅层平板荷载试验共随机选取了 6 个点位,试验压板面积为 1.0 m2,根据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验点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60 kPa,检测试验结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0 kPa),荷载试验具体情况如表4 所示。十字板剪切试验共进行了 20 个孔位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3 m 以上≥15 kPa,3 m 以下≥10 kPa)。两项试验表明,经过真空预压,地基承载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表4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成果表
1)在海相沉积和早期吹填形成的软土地基,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加固效果明显,加固技术可行。
2)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土体在各向同性的应力作用下发生整体向内收缩的固结,因此不会发生因抽真空加载速率过快而引起的土体失稳,场地周边的土体是安全的,这也是直排式真空预压相比堆载预压法的一个明显优势。
3)从监测的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图来看,排水板在各深度位置传递真空度的损耗不大,但从分层沉降趋势曲线图来看,深度>12 m 的土层,沉降曲线在抽真空的全过程一直比较平缓,深度过大的土层加固效果则不佳。根据本项目实践,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加固效果,排水板打设深度不宜>15 m。
4)根据本项目真空预压期间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地下水位等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加固区土体固结主要发生在抽真空的前 60 d,后期抽真空施工是为了减少工后沉降。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如项目对工后沉降要求不高且工期较紧,抽真空施工时间可以按 60 d 考虑。
5)因项目所在台州湾区为吹填成陆,软土层厚度大,竖向排水管未穿透软土层,建议后期可对项目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取得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后的场地长期沉降数据,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Q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