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基站在网络覆盖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张建侠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分层网

随着无线网络的建设、优化以及调整,最终的理想网络结构为分层网。分层网包括布局层、深度覆盖层以及吸热层。不同层面站距不同,覆盖定位不同,采用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分层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分层网结构示意

1.1 分层网各层分析

1.1.1 布局层

作为主力覆盖层,按照一定站距部署,形成运营商网络的基础覆盖层。布局层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基本通信覆盖保障。

1.1.2 深度覆盖层

在布局层基础上,针对网络局部覆盖的弱点和盲点,严格控制干扰的同时,采用多手段并举实现精准覆盖。

1.1.3 吸热层

针对实际用户话务热点的分布情况,实现话务吸收的目的。网络容量承载具有扩展弹性。

1.2 分层网规划原则

坚持布局层建设优先。布局层是网络主力覆盖层,若存在由于覆盖区域内布局层缺失导致的网络覆盖问题,如因不满足站距要求而导致覆盖空洞等,应优先予以解决。需依据实际网络需求合理部署深度覆盖层和吸热层,同时控制网络干扰。

原则上,布局层、深度覆盖层以及吸热层的建设应该分步实施,避免同步建设带来网络干扰问题。深度覆盖层和吸热层建设应优先考虑采用射频拉远、微基站以及微微基站等设备[1],结合挂墙和灯杆等多种架设方式,控制干扰的同时,尽量控制建设成本。

目前,国内各运营商的4G网络基本完成了布局层建设,网络建设后期以深度覆盖为主。然而,完善深度覆盖离不开微基站的合理运用,下面将重点介绍微基站及其应用。

2 微基站介绍

2.1 微基站分类

目前,主流微基站分类情况如图2所示。

2.2 微基站在无线网络中的定位

无线网络中合理应用微基站技术可以提升网络覆盖面积,提高网络频谱的利用效率,发挥优势。此外,微基站还具备组网灵活和安装便利等宏基站不具备的优点,具体优势如图3所示。

图2 主流微基站的分类

图3 微基站的优势

2.2.1 补充覆盖,效果明显

无线网络中不仅仅密集城区容易出现网络弱覆盖,郊区和农村等各种场景都有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出现网络弱覆盖。由于覆盖范围较小、成本较低以及针对性较强,微基站特别适用于小范围的覆盖弱区域,有助于网络运营商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深度覆盖质量。

2.2.2 灵活安装,易于维护

目前,市面上主流微基站一般采用集成度较高的一体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利于安装和维护。在实际场景应用时,微基站可以因地制宜,在无需建设机房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场的已有条件,灵活安装在角落、抱杆以及墙体等地方。

微基站目前支持全IP网络组网,基于已有移动网络传输设备连接,也可以利用双绞线或光纤与周围的EPON设备就近连接,实现固移协同覆盖。此外,微基站同时支持内置和外置两种天线配置方式,隐蔽性强。

2.3 微基站主要应用场景

微基站组网主要用于解决局部深度覆盖和容量提升问题,同时通过宏微间协同组网提高整体的网络质量。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业务需求旺盛的热点区域、重要性较高的覆盖场景以及部分难以解决的深度覆盖场景。应用场景分类如表1所示[2]。

2.3.1 室外典型场景特点和应用

(1)广场公园,拥堵路段。节假日人流量多,局部因集会或拥堵产生高密度人流,部分广场的室外数据业务需求较大。此类场景整体由宏站进行覆盖,微站解决局部容量和覆盖问题。

(2)商业街。街道上行人较多,同时有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行走中的人员及店铺内购物人群一般以语音业务为主,咖啡馆、餐饮等店铺人群可能同时有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需求,重点需要解决低层和道路覆盖问题。

表1 应用场景分类

(3)居民区。一般以室内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由无线局域网承担。白天和晚上人员密度呈现潮汐效应,晚上为高峰,重点解决基本的语音覆盖和高峰期网络拥塞问题。

(4)学校和企业园区。上课和工作时间人员集中在教学楼或办公楼内,同时有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需求。休息时间,室外和室内均有人员集中,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都有较大增长。室外主要由宏站覆盖,室内存在弱覆盖区。

2.3.2 室内典型场景特点和应用

(1)写字楼和酒店。楼层高,内部结构复杂,小型房间和隔断较多。用户多,流量集中,高峰时段话务密度较大,话务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数据业务多被无线局域网分流,需重点解决建筑结构带来的室内弱覆盖问题。

(2)交通枢纽。建筑类型丰富,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较多的大面积空旷区域。话务密度较高,以普通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部分被无线局域网分流。流量分布不均衡,需重点解决部分区域突发容量需求大的问题。

(3)大型场馆。单体建筑占地面积大,空间跨度大,单层高度高,内部空旷,传播环境简单。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需求旺盛,赛事和音乐等活动期间话务密度较大,需重点解决容量问题,并考虑场馆外广场与场馆内的协同覆盖。

(4)大型商业中心。建筑类型丰富,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较多大面积空旷区域,楼层层间距较高。周末和节假日呈现话务高峰,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需求旺盛,需重点解决周期性容量问题。

3 实际案例应用

3.1 整体规划案例

如图4所示,以某市区4G覆盖为例,介绍微基站在城区覆盖中的整体规划步骤和流程。

图4 某市区4G网络室内覆盖图

从MR测试结果可看出,城区室内深度覆盖不足的区域主要有4处(已在图4中圈示)。筛选这些区域内4G业务量高和具有高投资价值的建筑,结合室外宏站的建设规划,对这些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点和单小区测试。对明确弱覆盖区域,优先优化调整周边宏基站,优化无法达到覆盖要求的,根据覆盖目标和周边建筑情况建设宏基站、微基站或室内微基站。拟开通的微基站站点分布如表2所示。经预测模拟,开通后可有效解决网络弱覆盖。

3.2 宏微协同规划案例

以某城市高校新区内的3所大学为例介绍宏微协调覆盖,学校整体测试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整体测试结果

表2 拟开通的微基站站点分布情况

从测试图5可看出,虽然目前3所学校均已建设宏站,但由于楼宇阻挡以及其他建站限制,仍存在很多局部弱覆盖区域。如果继续采用宏站解决,不仅建站困难难以克服,而且浪费了投资,因此考虑部署微基站。

基于上述情况和实际环境,建设微基站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圆形图标为新建站点位置。建设站点的具体信息,如表3所示。

部署微站开通后,经现场测试,3所大学区域内的平均RSRP为-84.2 dBm,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3.3 单点实例分析

3.3.1 体育场馆室内覆盖

某体育场馆面积约1 500 m2,三面看台环绕。微站部署前,场馆由某宏站覆盖,室内平均RSRP为-91.5 dBm,无法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体育馆室内如图7所示。

经现场勘查和分析,部署2个微基站即可满足场馆内的覆盖需求。2部微基站分别位于主席台上方悬架的两侧,功率2×250 mW,天线采用扣板定向天线,天线水平波瓣为70°,垂直波瓣为60°,天线增益为7 dB。部署情况如图8所示。

表3 建设站点的具体信息

图6 拟部署微站位置示意

图7 体育馆室内照片

经现场测试结果显示,部署微站后,场馆平均RSRP为-83.35 dBm,平均SINR为11.04 dB,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3.3.2 街道微基站应用

图8 部署情况示意图

某商贸城位于道路交叉口,周边分布有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人流较大,建设宏站难度大。弱覆盖区域和较近基站间的距离为360 m,基站站高较低会受到一定阻挡,仅通过调整工参无法解决商贸城弱覆盖区域现状。根据勘察周边环境发现,可在该商贸城路边灯杆上设置2台一体化集成微基站,分别覆盖道路两端,使用交流供电,隐蔽性强,方便部署安装。开通后经测试,商贸城弱覆盖区域内平均RSRP达到-82.76 dBm,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4 结 论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可知,在部署宏基站的同时,需合理部署建设微基站,帮助运营商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实现精准覆盖和有效吸热,并快速提升网络容量和质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见,合理应用微基站技术在大大减少维护费用的同时,提升了网络建设灵活性,增强了运营商网络的综合性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