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钱永亮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供电局,云南 文山 663000)
继电器是自动开关装置,依据外部输入信号(如电压、电流、非电、时间、速度和热量等)控制电路的关闭或开启状态,且控制电路常与触点相连。继电器的种类非常多,按照输入信号的差异,可划分成电压、电流、时间、热、速度以及压力继电器[1]。根据工作原理可以划分成电磁、感应、热继电器、机械、电气和电子继电器。电力驱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指在输入电磁线圈的电流推动下,经过机械组件的相对运作,生成特定反应动作的电器,大多涉及交流电磁、直流电磁、磁保持以及簧片继电器等[2]。基于万用表R×10欧姆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值,判断线圈是否出现开路现象。
继电器的类型不同,线圈的直流电阻也存在差异。经过查看线圈的直流电阻,能够推断继电器是否稳定运转。查看途径是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档,范围可按照继电器的额定值或者线圈的额定电压进行判断。额定电压越大,电阻值越高[3]。欧姆档通常选择R×100齿轮或R×1k齿轮。两个测试引线分别连接线圈的两个引脚,如果测得的电阻值与标称值基本相同,则线圈良好。例如,电阻值为∞,表示线圈开路。如果线圈部分短路,这种方法不易发现问题。
应用万用表的R×1欧姆档检查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将测试引线分别连接常闭触点的两个引脚,此时电阻值应为0 Ω;将测试引线连接常开触点的两个引脚,此时电阻值应为∞。给继电器通电,使电枢移动,将常闭转到开路,将常开转到闭合。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电阻值与初始测量值正好相反,表明触点良好。如果触点闭合,则测量电阻值,触点打开时电阻值不是∞,表示触点有问题,需检测后再使用。
利用万用表和欧姆表,首先查看继电器线圈。线圈应拥有较低的电阻值,否则线圈开路,继电器出现故障。其次,查看继电器的常闭与常开触点。电阻值的常闭触点应接近零(<1 Ω),常开触点电阻无限高。最后,查看继电器是否可以使用手动方法推动吸入部分。如果可以推动,则保持继电器吸入部分处于动作状态,之后测量常闭常开触点是否处于互换状态,或者直接把线圈联接到线圈的运转电压,保证继电器有电,测量继电器的两个接触状态是否发生变化[4]。
针对目前市场上一些继电器参数检测仪器存在的不足,为了可以正确收集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压等关键指数,基于上、下位机方式和ARM技术,研究了一种ARM Correx—M3芯片、STM32F103ZET6单片机控制的电磁继电器整体指数检测装置。经过该装置,能够随时观察转换、动断与动合型直流继电器的释放时段、线圈电阻、吸合时间、触点接触电阻、最高释放电压和最低吸合电压等相关数据。
系统硬件部分由UART串行通信、JTAG接口、检测信息显示、测试程序存储、闪存、监控电路以及SRAM板组成。
该系统由监测和显示控制设备构成。本器件的设计流程中,借助发达的ARM皮质芯片,其集成了512 kB的FLASH和64 kB的RAM,具有计算速度高、体积小、功耗小的特征,符合行业设计的相关标准。Cortex—M3应用的是Tail—Chaining中断科技,是32位的核,最大能够降低12 h的时长数,可通过参考硬件扩展中断控制,且大多数中断能够降低70%。此外,Cortex-M3借助了科学的单线技术实现独立的管脚测试。
系统上电后,第一步是初始化每个寄存器的扩展,第二步是等待指令继续启动,第三步是单击主机界面上的开始界面,之后借助主机向单片机发送启动监控命令。单片机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可向检测电路输送检测指令,针对检测电路传回的数据,单片机进行逐项检查,取得继电器的各种数据后,经过串口推动,将数据值呈现于上位机的界面。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驱动电压设计为了获得继电器的确切吸合电压,即必须有一个从零上升到一定数量的电压源。单次提高的电压越低,数据越科学,但所需电路越复杂。因此,必须根据客观实际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驱动电压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驱动电压设计
TL431是TLC5615的2.5 V参考电压源,DA_DIN是串行值汇入接口,DA_CS是小电平稳定芯片选择信号汇入接口,DA_SCK是串行时钟汇入接口,DOUT用于串行汇入接口,输出是DAC模拟电压汇入接口,输入是模拟信息。
运用继电器的开关工作原理实现装置系统的综合交换网络。借助单片机的多种命令操控继电器的闭合,可以在多种测试电路中自由扩展。调试释放或拉入电压的过程中,ARM皮层提供的监测信息是释放或拉入电压的命令。按照命令将综合交换网切换到程序侧,XQ1I连接到被测继电器触点的端部。针对目前单片机I/O驱动系数不理想的情况,采用ULN2003作为继电器的驱动芯片。ULN2003运转电压值大,运转电流高,灌电流高达500 mA,而且可以承担50 V的电压,输出能够在大负载电流下运转。集成切换网络的实现图如图3所示。
图3 集成切换网络
该装置的系统软件由STM32微处理器控制与上位机程序组成。由于下位机软件需借助C语言进行设计,因此需在C语言编程环境中完成,同时借助J-Link接口测试策略,以IAR系统作为下位机的控制端口开发平台。系统软件设计图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软件设计
本装置的功能体现在能够测试单、双线圈磁继电器,是一种能够在检测单线圈和双线圈磁时,保持继电器的分断、移动、开关线圈、接触电阻、环境温度、动作(感动)与释放电压、同步差、动作与释放时间以及动作与释放回跳时间等指数的智能检测装置。本装置单次测试数量高达一个4组转换的继电器,拥有快速与精确测试等功能。当快速测试时,以“PASS”(合格)与“FAIL”(不合格)字样展示被测继电器的质量合格情况。当准确测试时,能够在系统机的CRT上展示多项测量结果与统计图型,并且具有测量环境温度,将线圈电阻值转变成在20 ℃时值的功能。
4.7.1 装置规格
本装置利用微机特用机箱综合构造,外形尺寸是420 mm×440 mm×180 mm,重量小于15 kg(不包括计算机)。
4.7.2 装置运转环境
电源供电是市电单相220 kV,功耗<30 VA;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 ℃;相对湿度要低于80%。装置应水平放置在无尘、无振动、无酸碱污染以及无强磁场干扰的环境。装置不运转时,应逐月通电一次,且停电时间不能少于1 h。
4.7.3 装置主要功能
本装置主要测试动断、转换、动合型电磁继电器、单、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接触电阻、动作与释放电压,动作与释放时间、同步差、动作(感动)回跳时间以及释放回跳时间等重要指数。单次最大能测试一个4组转换的继电器,可采用快速或精确测试模式。快速测试时利用指数比较方式,精准测试时可以测试并展示各种详细数值。装配软件后,能够储存于计算机的磁盘存储器,供数据查阅应用。快速测试时,单个继电器的测试时长少于3 s,包含电脑时精确测试时长少于2.5 s,具有RS232通信接口,能够连接计算机。
4.7.4 装置主要技术指标
线圈电阻测试的测试条件,即测试电流<15 mA。当电阻值处于409~4 095 Ω时,分辨率为1 Ω,测量误差为±1%;当电阻值处于4 090~16 380 Ω时,分辨率为10 Ω,测量误差为±1%。接触电阻测试的测试条件如下。6 V DC、10 mA时的测量范围:0~200 mΩ,电压误差±5%,电流误差±1%,测量误差±1%±0.1 mΩ;6 V DC、100 mA时的测量范围:0~200 mΩ,电压误差±5%,电流误差±1%,测量误差±1%±0.1 mΩ;12 V DC、10 A时测量范围:0~200 mV,电压误差±5%,电流误差±1%,测量误差±1%±0.1 mΩ。
本文针对目前继保工作中继电器线圈功率测试不足的现状,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继电器线圈测试装置。通过考评和实践样品,得出该装置满足测试的记录和存储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应用效益良好,运用前景广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