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静芳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广东 惠州 516003)
近年来,随着传统电源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这一新型能源供给方式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多个国家快速发展。
欧美国家发展DG产业较早,现已初具规模。我国发展DG起步相对较晚,2010年国家电网发布了Q/GDW 480—2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预计到2020年,我国DG装机占比将达到约9 %(去除小水电后,约占5 %),将成为我国电力供应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DG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增加,对传统电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加剧了电网安全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适当的DG布置和电压调节方式下,DG可部分消除电网的过负荷和堵塞,增加电网裕度,提高可靠性。但是如果DG未能与系统的继电保护配合,则可能使保护误动作。近年已经出现多起DG导致重合闸失败的事故。以下分析DG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重点研究优化DG上网线路重合闸的对策。
DG并入电网后,对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可能产生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 短路电流增大。同步发电机型DG并网运行时,短路电流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十几倍,尤其当DG数量较多时,需要考虑其集聚效应。
(2) 继电保护装置将会有反向短路电流流过,如原继电保护不具备方向性,则并联分支故障时,会引起本分支保护误动。
(3) 影响继电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当故障点位于DG下级电网时,将导致流过DG下级保护的电流变大,流过DG上级保护的电流变小,可能导致下级保护误动、上级保护拒动,DG输出功率越大,影响越严重。当故障点位于DG上级电网时,假如没有方向元件,DG上级的各保护之间可能会失去选择性。
为防止DG接入后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可采取下列措施。
(1) 完善上网线路的保护配置。DG并网线路应优先采用光纤差动保护,在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要求时,也可采用距离保护或电流电压保护。
(2) DG项目接入时,应对短路电流作出专门的计算分析,确认短路电流不会超标,校核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定值是否需要做相应修改。DG接入涉及大规模保护改造或更改定值时,应更改接入方案,尽可能选取对系统保护影响小的接入方案,优先采用专线直接接入母线的方式。
(3) DG侧发电机、变压器应配备电压保护、频率保护以及防孤岛保护,DG侧保护定值应与系统侧保护定值配合整定,确保短路故障和缺相故障等情况发生时,DG能迅速从电网断开。
自动重合闸装置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装置。但DG上网线路故障跳闸后,小电网可能出现崩溃或失步,致使与大电网间存在较大的电压及频率差值,导致同期重合闸无法实现;而且由于DG的存在,使其上网的母线上仍有电压,因而也无法实现检母线无压重合。这样,即使是瞬时故障也会使重合闸失败。
2.2.1 延长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
电网从解列到瓦解,时间从几毫秒到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因此,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要足够长,如满足Q/CSG110035—2012《南方电网10 kV~110 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则不小于10 m in。
2.2.2 合理整定重合闸动作时间
合理整定重合闸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对于系统侧,时间影响不大,可按照正常设置。对于DG侧,应考虑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的调节性能和响应速度,建议采用慢速重合闸。
2.2.3 微电网运行
微电网(M icro Grid)是一种由DG、储能和负荷共同组成的小型低压系统。微电网通过控制实现网络内部的电力电量平衡,可并网或独立运行。理论上,并网线路故障跳闸后,可通过微电网实现孤岛运行,再人工进行同期并网。微电网要考虑风/光/气、冷/热/电等不同形式能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调度,但由于成本较高、储能技术不足、标准缺乏以及市场障碍等一系列因素限制,现在我国的微电网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一般来说,目前DG上网线路跳闸后不允许孤岛运行,不建议采取微电网运行再同期并网的做法。
2.2.4 解列重合闸
在DG上网线路故障后将DG解列,再通过检母线无压方式重合。解列将增加DG的跳闸几率,对DG所带负荷及机组都有影响,具体实施时应分析对DG及其所带负荷的影响。如果要使DG始终保持运行必须有特殊的设计,确保DG的燃料或辅机电源不间断供电。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可行方案是解列重合闸。
如图1所示,A为220 kV变电站,B,C为110 kV变电站,其中C站有DG,线路L2是其上网专线。为提高线路L1的重合成功率,可配置联切回路联切DG。
(1) 在QF2保护配置联跳QF3的回路,L1故障跳QF2的同时联跳QF3;或QF2仅配置跳QF3的回路,退出跳QF2的回路,L1故障不跳QF2只跳QF3。
(2) 在B站主变保护配置联跳QF3的回路,L1故障通过B站主变零序过流或间隙过流和零序过压保护联跳QF3。
上述方法只需增加联切回路,但仅适用于DG上网线路级数不超过2级的情况。
图1 单DG单级上网线路
如图2所示,A为220 kV变电站,B,C,D为110 kV变电站,其中D站有DG,线路L3是其上网专线。
图2 单DG多级上网线路
在B站配置远跳装置,L1,L2故障通过远跳联切线路L3。
此方法能实现多级串供上网线路的联切,但需要有远跳装置及通道的支持。
将解列点保护定值按保护多级串供线路全线范围整定,保证任一线路故障时,先解列DG。
以图2为例,D站QF6保护为解列点,灵敏度按线路L1+L2+L3总长整定。线路故障,先将DG解列;QF2保护按与QF6保护配合整定,QF4保护按与QF2保护配合整定;其余保护按正常配合整定。也可将上一级C站的QF4或QF5设为解列点,使用QF4解列时,QF4需增加联跳QF5的回路;使用QF5解列时,QF5保多级线路灵敏段保护退出方向。
此方法适用单个DG多级串供上网的情况,只需增加联跳回路,但整定较复杂。尤其是解列点存在既要保证多级串供线路全线灵敏度,又要躲220 kV站其余110 kV出线故障的矛盾,在复杂电网中往往难以实现定值配合。
通过退出DG上网串供中间线路DG侧的保护,保证上网线路或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等将DG解列。
如图3所示,A为220 kV变电站,B,C,D,E为110 kV变电站,其中C,D,E站DG2,DG1和DG3,为110 kV电源,DG2为10 kV电源。
图3 多DG多级上网线路
退出串供的中间线路DG侧QF2,QF4线路保护;对于110 kV并网的DG1和DG3,依靠上网专线DG侧保护QF6,QF8,发电机保护等解列。对于10 kV或35 kV电压等级上网的DG2,由其上网的110 kV变压器T1的零序电流保护或间隙过流及零序过压保护解列。
此方案可适用单个及多个DG多级串供上网的情况,且无需增加装置和回路,但较为依赖DG侧的保护装置及管理。
在DG电厂或其第1级上网线路的变电站侧配置自动解列装置,在其上网的110 kV线路跳闸后,通过高(低)频、高(低)压判据对DG进行解列。
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暂态和动态过程中系统中枢点母线电压下降持续低于限定值(一般为0.75倍基准电压Un)并且时间超过规定,或任何时刻频率高于51.5 Hz、低于47.5 Hz,则电网失去稳定。因此,建议发电机组保护在电压低于0.8Un或频率低于47.8 Hz时,解列机组,加快电网恢复速度,为重合闸做准备。
以图3为例,可在B或E站安装自动装置解列DG3,在C站安装自动装置解列DG2和DG1,在DG上网线路故障跳闸后,通过高(低)频、高(低)压判据进行解列。此方法适用于多个DG在不同110 kV站上网的情况,特别是多个DG通过10 kV或35 kV馈线接入110 kV主变的情况。但此方法需要增加自动装置,实现周期较长。
上述解列方法短期通过保护联切升级、退出保护,调整定值实现,中期通过增加远跳回路实现,远期通过增加高(低)频、高(低)压功能实现。这些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如图4所示,A为220 kV变电站,T1,T2为A站主变。B,C为110 kV变电站,B站有大功率上网的DG,上网功率超过A站任一台主变。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如DG机组跳闸或L1线路跳闸,将造成T1,T2负荷剧增,威胁主变的安全运行。如考虑DG机组跳闸等因素,不得不将T1,T2容量空出DG机组的负荷来运行,将造成主变容量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A站加装过载切负荷装置,在DG跳机,T1,T2负荷急增时,快速切除C站负荷,保证T1,T2运行安全。即便如此,加装安全自动装置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特别当T1故障,同时由于故障电流冲击造成DG跳机,将对T2造成危害。
因此,大容量DG在规划时就应考虑通过电压高一等级的线路上网。Q/GDW 480—2010规定:DG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 %。
图4 大电源上网线路
DG是未来电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DG并网管理措施将非常重要。以上介绍了DG并网影响继电保护的问题,并从规划DG接入点、连接方式、自动解列装置配置、定值配合等方面入手,给出了解决DG导致重合闸失败等问题的多种措施和方法。近几年来,我国对DG的研究逐渐增多、加深,但与世界前沿科技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挖掘DG技术的应用潜力,促进DG与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协调配合仍是研究的重点。
1 黄碧斌,李琼慧,蒋莉萍.德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2013,18(6):26-30.
2 ENA ER G75/1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of embedded generating p lant to 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 s above 20 kV or w ith outputs over 5 MW[S].2002.
3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 Standard for in terconnecting d istribu ted resou rces w ith electric pow er system s IEEE std 1547TM-2003(R2008)[S].2003.
4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National standard of Canada.CAN/CSA C22.2 NO.257-06(R2011).In terconnecting inverter-based m icro-distributed resources to distribution system s[S].2006.
5 国家电网公司.Q/GDW 480—2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S].2010.
6 Ebad i,M.,Joorabian,M.M u ltilevel cascaded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for connecting distributedgeneration sources to netw ork[J].Pow er Electronics,IET,2014,7(7):1691-1703.
7 Abapou r,S.,Zare,K.Evaluation o f technical risks in distribution netw ork along w 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based on active m anagem en t[J].Generation,T ransm ission & Distribu tion,IET,2014,8(4):609-618.
8 Paquette,A.D.,Reno,M.J.,Harley,R.G.Sharing transient loads: causes of unequal transien t load sharing in islanded m icrogrid operation[J].Industry App lications Magazine,IEEE,2014,20(2):23-34.
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Q/CSG 110035—2012南方电网10 kV~110 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S].2012.
10 Ahm ed S. A. Aw ad,Tarek H. M. El-Fou ly& M agdy M. A. Salam a.Op tim 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llocation and load shedd ing for im p rov ing d istribu tion sy stem reliab ility[J].Electric Pow er Com ponen ts and System s,2014,42(6):576-584.
11 M ajum der,R.A hyb rid m icrog rid w ith DC connection at back to back converters[J].Sm 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2014,5(1):251-25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