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安全管理实践的思考第5讲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时间:2024-07-28

蒋平锁

(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

5 关于生产技术部门开展工作的问题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是企业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的直接管理单位和落实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承担着“组织和落实”具体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的任务;承担着专业技术管理和各项技术监督到位的责任;生产运行、维护和检修以及技术改造的技术保证和管理任务落实等。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才有基本保证。

要保证生产管理的安全效果,在正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当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5.1 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

对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进行清理,当否定的及时给予否定,当肯定的明确给予肯定,当补充的及时给予补充,总之要达到制度健全、完善、可操作性强,防止发生标准不统一和标准缺乏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涉及生产管理的各方面和各层次都应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不能遗漏和空缺。

5.2 加强规程和技术档案的管理

按照技术管理规定,做好规程和档案资料的补充修订工作,要做到及时、完整、准确,达到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清晰、明确,工作依据充分完整的目标。对于暂时不能反映到规程和图纸上的相关修改内容,要列入专门的特别事项管理当中,以防止工作中产生遗漏和缺乏依据。对现场的任何改动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按照既定的程序批准,完工后及时补充到规定的条文和意见中。技术档案要及时归档整理,使用部门要随时修订自己的工作标准和相关程序。

5.3 充分重视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

要切实把技术监督作为生产管理中安全预控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方法,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监督总结分析。通过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技术监督工作要坚持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要以技术监督的结果指导管理和具体工作。在监督工作中要防止弱化标准和教条地执行标准,要把任何对制度和标准的弱化和不合实际的要求都看作是一种违规行为。对生产安全有利的标准要结合新的手段不断加强,对过时的标准要及时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修订。

5.4 充分发挥技术专责的作用

在专业技术管理上,技术专责是该专业的牵头人、落实者、监督人,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该专业管理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专责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设备管理和专业培训以及技术基础管理上,要对技术专责明确任务和责任,监督落实专业管理职责要到位。在对设备问题发生的检查、处理和整改过程中,专业管理的技术专责一定要到位,全过程进行指导、协调、把关,真正把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来,把整改的措施落实好。要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5.5 充分发挥可靠性管理的重要功能

可靠性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实践。但是,目前在个别企业中仍然存在为统计而统计、为报告而报告的问题。要把可靠性统计作为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在专业分析和系统分析中通过统计数据寻找管理上、设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焦点,指导可靠性管理的正常开展。

5.6 充分重视生产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的管理

由于消防系统、报警系统不像其他生产设备和系统那样,在发生问题后会立即反映到安全和出力上,因此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往往被人们所轻视,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设施和系统是没有用的。然而,在发生火灾事故时,以上系统和设施却是防止事故扩大的唯一和有效的手段。生产管理部门应当把消防系统管理放在与运行设备同等重要的地位,像管理发电机和变压器一样管理消防系统,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及时消除该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否则,所发生的后果不可想象。

5.7 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设备

使用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和工具是保证安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要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如状态检修、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紧跟时代的步伐,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优良措施变成自己工作实践的工具,为我所用。

5.8 把安全要求和措施落实于具体工作中

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实践中,最重要和最具体的工作是把实现安全目标的各种保证措施落到实处。要求在落实任务的同时落实安全措施,把安全目标纳入到具体的任务目标当中,把安全效果作为对职工劳动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5.9 全面反映各管理层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生产技术部门的专业配置相对比较齐全,对生产系统实际状况的掌握具有比较充分的优势,要把所掌握的管理系统和设备系统的实际状况资料作为部门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要详实、客观、公正、科学地向领导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防止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防止把领导的工作重点和关注对象转移到一个局部,或者由于信息资源的错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5.10 做实做好生产系统的定期工作

定期工作是企业为保证系统和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重要的生产管理措施。电力企业已经实行的定期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各项监督的定期试验和检验、电气设备的定期清扫以及管理的定期会议研究等。在定期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对定期工作报告的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不够重视。主要反映在专业管理方面;其次是从事定期工作的个别班组以及个人把该项工作看作是例行公事、可有可无,因此麻痹大意,报告的准确程度不够;再次是对企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试验和校验工具准备不足,有的企业机械地进行相关的试验工作,把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工作安排在晚上,或者在设备运行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且往往因人员不到位以及措施不完善而在试验过程中发生问题。因此,生产技术部门的专业负责人要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并对主要定期工作实行“在线”监督,对其他定期工作实行抽查,保证定期工作的有效可靠。企业经常性的、重复性的工作以及目前认为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的工作,都应列入定期工作计划当中,以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高效性。

6 关于克服麻痹思想、杜绝侥幸心理的问题

要克服麻痹思想、杜绝侥幸心理,首先要找到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产生的根源。麻痹和侥幸大多情况下是共生的现象,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6.1 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官僚主义盛行

看到目前一段时间的安全局面相对较好,就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完美,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要求,存在自以为是的思想。

6.2 存在长官意志和个人主义思想

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不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指挥系统的管理工作严重违背科学的要求。长官意志严重,领导说了算,造成职工对具体工作不操心,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一切按照领导的意见办,盲目服从,思想松懈。

6.3 管理松懈

由于管理松懈和领导重视不够,职工队伍中出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轻视和执行不力的问题。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有些人对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产生动摇和放松,甚至按照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从事生产工作,视规章制度如没有,行为严重失控。

6.4 惰性较强

个别职工惰性较强,对复杂劳动缺乏认识,不勤于思考,工作方法简单,甚至为图省事,故意简化工作程序、不按章办事。有时因为一时没有发生安全问题或者领导对问题的考核松懈,而经常如此这般,甚至“以身试法”,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6.5 经验主义

对具体任务,以为过去曾经采取过的一些办法没有发生问题,现在采取同样的办法也不会出现问题。没有从规章制度的要求和现场的实际出发,因时、因地考虑具体的、科学的作业方式,经验主义占了主导地位。

6.6 职工思想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的效果差

仅仅做到使部分人了解和认识,而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班组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却不高。上紧下松,干部紧、职工松,领导指挥者紧、落实者松,导致制度和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出现漏洞。

6.7 图省事心理

部分工作人员把安全措施和具体工作任务分割开来,以为工作就是那么一会儿,安全措施做得太多太麻烦,因而只重视具体劳动而忽略安全措施。在任务多时,干部也存在放松安全措施的心理,因此造成过程控制的无力而导致侥幸心理产生。久而久之,职工队伍中部分人员对安全措施漠然、轻视,给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6.8 考核不严,没有做到有据可依、公平对待

在考核工作中,时常发生对人不对事,讲得多做得少、时紧时松的情况。考核上缺乏力度,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致使职工不想多干工作,甚至产生干得不好也没有多大关系的思想。因此,发生工作中对质量和数量的简化处理。

要克服以上问题,首要的仍然是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程序明晰、措施到位、考核有力。其次是领导者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克服麻痹思想,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职工违章要严肃处理,领导违章也要同样处罚。要把违章和未遂当作事故来进行考核,并做到严肃、严格、有力,持之以恒,绝不可轻描淡写、时紧时松。同时,要真正做到教育和培训到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基层班组的职工岗位上。对不能及时改正的人员要调整工作岗位或勒令离岗,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7 关于完成生产任务与实现安全效果的问题

生产任务的落实是企业实现生产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企业的生产目标应当包括生产经营目标和生产安全目标两大内容。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生产任务的落实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在企业工作实践中,无论是一项检修任务、一项消缺工作、一个工程项目、一个操作或一个系统运行参数的调整,都必须围绕实现企业安全和效益目标。这就要求在计划、部署具体工作时,同时部署实现安全目标效果的各项计划、措施,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给予“完整”的落实。

生产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 部分人认为,完成生产任务仅是使设备系统以及其他设施等达到功能。这些人把劳动和安全割裂开来,只重视劳动而忽视安全,没有把安全目标作为工作的任务之一,因而造成在布置任务时忽略安全目标,工作实践中缺乏安全措施的落实,导致安全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相脱离。

(2) 部分职工甚至一些干部,在生产实践中对安全工作说得多,落实得少。在现场工作量小的情况下,对安全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以及监督等做得比较好;一旦出现现场工作量增加,具体任务要求比较紧的情况,就只重视具体的劳动量和劳动结果,而忽视、放松安全管理,简化安全措施,甚至把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监督置于脑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领导者违章指挥、职工违章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

(3) 在平时工作中,没有对异常情况下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处理事故的原则、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规范性的具体措施,即使有一些反事故措施也不全、不细、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问题发生时拿不出真正能够有效指导应急处理的措施。

为了实现安全效果,应做到:

(1) 在具体任务中明确安全责任和目标,养成职工干工作就要保安全的思想和习惯;

(2) 克服随意放松安全的不良习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决不可淡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3) 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全面、详细、简单易行的反事故措施,通过讨论形成企业的反事故措施系列规定,并将之纳入到规程当中,且使责任人能够全面掌握。

8 关于劳动安全、质量、进度与效益的问题

企业从事电力生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保证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管理和经济运行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缩短非发电性劳动(主要指维护消缺、检修以及其他工程任务等)周期,并提高工作质量以确保设施设备可靠、安全来实现。这是因为:加快非发电性工作任务完成的进度可以实现各项投入的有效发挥,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经济回报;同时,检修、维护和其他工程任务周期的缩短也是为了实现设备设施可靠性和使用率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提高工作对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样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就保证了劳动效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以上分析表明,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非发电性劳动周期的缩短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其前提是保证劳动质量安全和劳动过程的安全。如果劳动质量得不到保证,有可能造成重复性劳动,使实际劳动时间延长、增加新的劳动投入、产生新的浪费。如果因为隐含的质量问题造成生产系统的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如果劳动过程中安全措施得不到保证,劳动过程中发生不安全的现象,不但无法保证既定的非发电性劳动周期的实现,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即使劳动周期再短,占用的时间再少,没有劳动质量保证和劳动过程安全,劳动的终极目标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要保证劳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按照既定的安全措施,占用必须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实现装置的安全、环境的安全和控制人的行为安全。要保证劳动质量安全,就必须按照技术措施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劳动任务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因此,必须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来确保劳动周期的实现,确保系统经济运转;在确保劳动过程安全的前提下来确保劳动周期的实现,并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要实现劳动周期的缩短,就要求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细化工作计划,通过作业标准化管理来实现工作准备、工作实施、效果检验的有序和有效。通过劳动过程安全、劳动质量安全、劳动周期缩短,进而确保经济效益目标。

工作实践中应注意克服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 防止计划部门因片面强调工作周期的重要性,而在制定计划时不能按照实际工作要求安排必要的劳动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加班加点,甚至盲目赶工期而导致工作过程失控。

(2) 防止任务实施部门以保证质量安全为理由随意调整工作标准,过分追求单一指标甚至对系统做缺乏依据的更改以及对工作过程的随意增减。

(3) 防止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以及劳动实践者在实现安全效果的过程中,不惜代价过分加大投入,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随意增加工期。

要处理好以上问题,关键是充分发挥好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作用,把握好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关系。作为具体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在生产过程中都应按照上述生产规律来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各项工作任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