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力员工安全心理状况研究

时间:2024-07-28

仝世渝,周婧婧,胡启明,陈仁全

(1.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 400015;2.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电力企业习惯于“事后从严管理”而缺乏“事前预控管理”,总是当事故发生后,根据员工在事故中承担的安全责任判断事故责任者,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管理。在事故发生前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缺乏对从事一线生产的员工和管理者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员工不安全操作的内在动机与外在表现,无法提前预测出员工的事故心理并加以干预与疏导,员工的个人追求与企业提倡的安全价值观无法取得一致。

重庆市电力公司以安全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评体系。2012年,公司组织对12279名一线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评工作,首次较为系统地分析评估员工的安全心理状况,为企业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使员工了解自身的安全心理状态,做到自我心理调适,及时化解因心理变化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本质化安全的电力企业奠定了基础。

1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评体系

1.1 设计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

在全面调研分析员工行为违章和分析国内外大量事故案例根源的基础上,结合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对心理因素的规定,该公司以事故(或违章)责任人的心理状况为突破点,分析事故心理与违章行为的内在关系。通过因素分析法,将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分为“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其中,社会心理包括精神状态、自信安全感、意志力、乐观程度4个指标;个性心理包括性格类型、心理承受力、气质类型、性格趋势4个指标。即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由两大类、8个指标组成。

1.2 设计员工安全心理测评量表

该公司根据设计的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按照测评量表设计的相关程序,通过“文献调研—工作分析—编制量表—题目筛选和修改—量表定稿—使用中完善”6个步骤,开发出与体系相关联的13套安全心理测评量表。

精神状态、自信安全感、意志力、乐观程度、性格类型、心理承受力6个安全心理测评指标量表采用三级评分法。精神状态分为精神状态不佳、精神状态一般、精神状态较佳3个等级;自信安全感分为缺乏自信、中度自信和高度自信3个等级;意志力分为意志力薄弱、意志力中等和意志力很强3个等级;乐观程度分为悲观、比较乐观和乐观3个等级;性格类型分为情绪型、平衡型和理智型3个等级;心理承受力分为心理承受力较弱、心理承受力一般和心理承受力较强3个等级。

气质类型和性格倾向2个安全心理测评指标量表采用四级评分法。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个等级;性格倾向分为内向型、偏内向、偏外向和外向型4个等级。

1.3 建立安全心理数据库

2009年,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开发的SG186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公司将自主设计的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和测量量表形成安全心理测评软件。2010年,公司运用该软件选择了4家内部单位进行试点测评。2012年,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公司正式组织对一线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评工作,所有结果均由安全心理测评软件分析所得。

2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以该公司下属39家生产单位的12279名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有供电局、电科院、信通公司、检修分公司、送变电工程安装公司共10家,累计参与人数5117人;有县级供电公司25家,累计参与人数7162人。

2.1 员工精神状态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精神状态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2279人,其中,精神状态较佳的员工有9776人,占总测评人数的79.62 %;精神状态一般的员工有2396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9.51 %;精神状态欠佳的员工有107人,占总测评人数的0.87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员工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只有0.87 %的员工精神状态较差;精神状态较佳和精神状态一般的员工都属于精神状态正常,不良心理因素很少,心理异常程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很好地胜任工作;极少部分员工精神不佳,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2.2 员工自信安全感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自信安全感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2064人,其中,缺乏自信、安全感不足的员工有191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58 %;中度自信、安全感中等的员工有5116人,占总测评人数的42.41 %;高度自信、安全感强的员工有6757人,占总测评人数的56.01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自信安全感中等以上的员工占了绝大部分,自信安全感很强的员工超过了参与测评总数的一半,而自信安全感差的员工不到总测评人数的2 %,测试结果属于正常的分布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自信安全感强的员工,虽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自信心过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应加强对此类员工的监督和教育,要正确引导他们树立适度的自信心,避免由于过度自信而造成安全隐患。

2.3 员工意志力统计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意志力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2060人,其中,意志力强的员工有5076人,占总测评人数的42.09 %;意志力中等的员工有6935人,占总测评人数的57.50 %;意志力薄弱的员工有4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0.41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参与测试的所有人员基本都达到了意志力较强的标准,整体表现出很好的意志力测评状况;而极少数缺乏意志力的员工,其心理和行为缺少自觉性和果断性,应该加强对其引导和教育,创造合适的机会,锻炼员工的意志力,培养其坚韧性和自制性。

2.4 员工乐观程度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乐观程度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1964人,其中,乐观的员工有132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1.11 %;比较乐观的员工有1010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84.50 %;悲观的员工有526人,占总测评人数的4.40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参与测试的员工中,悲观者和乐观者占少部分,但乐观者明显多于悲观者;较乐观的员工占据了很大部分。表明公司大多数员工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原有负向价值对自己的不良影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过度乐观容易造成非常大的负面效果,应注意监督、管理和教育,以免工作中掉以轻心,产生侥幸心理,造成安全事故。

2.5 员工性格类型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性格类型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2146人,其中,理智型员工有207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7.12 %;平衡型员工有9848人,占总测评人数的81.08 %;情绪型员工有21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80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参与测试员工的80 %都达到平衡型的标准,整体表现出较好的性格状况。反映出占总测评人数98.2 %的员工,在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安全相关工作。但是,要高度关注情绪型员工,这部分员工属于“非安全型”员工,不宜安排在与安全相关的岗位或危险性较高的岗位。应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2.6 员工心理承受力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心理承受力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2022人,其中,心理承受力强的员工的有5720人,占总测评人数的47.58 %;心理承受力中等的员工有622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51.81 %;心理承受力弱的员工有73人,占总测评人数的0.61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为强或中等,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安排在与安全相关的岗位或是危险性较高的岗位。只有极少部分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弱,此类员工适于竞争不大、危害较小、工作节奏较慢的岗位。

2.7 员工气质类型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气质类型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1866人(绝大多数人属于2种类型混合型,对人数统计结果进行了取平均数的处理),其中,胆汁质类型的员工有3963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6.70 %;多血质类型的员工有7765人,占总测评人数的32.72 %;粘液质类型的员工有8470人,占总测评人数的35.69 %;抑郁质类型的员工有3534人,占总测评人数的14.89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的员工较多,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员工较少,并且,纯粹属于这4种类型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属于混合型,既有这一气质类型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另一气质类型的某些特征,反映出企业员工气质类型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2.8 员工性格倾向测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性格倾向测试的员工总数为11959人,其中,内向的员工有2人,占总测评人数的0.02 %;偏内向的员工有6728人,占总测评人数的56.26 %;偏外向的员工有5229人,占总测评人数的43.72 %;外向员工为0。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表明:目前,该公司基本没有标准的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员工,整体来说,偏内向型的员工要比偏外向型的员工稍多,反映出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对员工性格的影响因素。并且,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一个维度,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体,内向和外向处在这个连续体的两端。

3 对策及建议

3.1 综合对策及建议

3.1.1 推进安全文化落地工程建设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之首,是消除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锐利文化武器。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不断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体现了电力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行为规范以及对传统习惯有所“扬弃”的一种共识。

通过员工安全心理素质测试,电力企业需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的细节中,明确“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安全方向,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强调安全生产“细节决定成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增强责任意识。使“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成为员工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使安全法规、安全制度、作业规程等行为规范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和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员工主动抵制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自觉维护自身应有的安全和健康权利,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他律”为“自律”。因此,塑造和培育安全文化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最根本途径。

针对安全心理测评情况,建议采用心理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运用心理定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即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于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影响。运用心理定势对员工进行培养,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培养有明显的作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甚至是集体活动,使员工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如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公司所标榜的干部、员工是什么样,公司成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及作风,公司提倡什么样的安全规范、习惯及观念等,形成有利于公司的心理定势,这对员工今后的行为会发挥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2) 重视心理强化。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该行为得到重复或抑制的过程。促使人的行为再次发生的称为正强化,抑制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称为负强化。这种心理机制运用到安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及时表扬或奖励与安全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安全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尽量使物质奖励或惩罚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精神的载体,使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因素。

(3) 利用从众心理。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应运用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企业安全文化,主动利用从众心理,促成企业员工安全行为一致。一旦形成这种行为一致的局面,就会对个别后进员工构成一种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改变初衷,与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进而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4) 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感觉。个体对他人、群体、组织的认同,使个体与这些对象融为一体,休戚与共。为了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主要负责人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必要的。员工一旦对主要负责人产生认同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组织负责人所期望的企业安全文化。此外,还应着重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如采用心理契约的管理方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实现员工对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和对工作的高度投入。

(5) 激发模仿心理。模仿指个人受到社会刺激后而引起的一种按照与别人相似的行为方式行动的倾向,它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模仿是形成良好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而榜样是模仿的前提和依据。企业中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特别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组织成员对他们由钦佩、爱戴到模仿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安全文化认同和实践的过程。为此,应该大力表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安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使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在组织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树标兵应实事求是,否则将适得其反。

(6) 重视心理激励。激励是一个异常重要的管理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员工的上进心,让员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企业领导可以通过激励理论分析和揭示员工的内在需要,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严格作业标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3.1.2 改进装备和工作环境

安全生产要做到管理、装备、培训三者并重,这是电力安全生产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装备作为生产建设的必要武器,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能产生很高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创造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防止和避免一些人为事故的发生。

(1) 提高电力装备水平。电力企业应贯彻“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对电力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改进,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在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与机器相比要低得多,操作者常常是控制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减少人的操作误差比减少机器部件的误差更为有效并更具有关键意义。如果能根据工程心理学原则对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进行符合人的特点的设计,并对生产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就可以大大减少人的失误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提升现场安全环境。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外部环境对电力生产作业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安全已经成为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电力生产常常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良的照明条件和空气质量,以及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这些都很可能成为员工不安全心理的诱因及事故发生的导火索。员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会产生厌烦、恐惧和疲劳等不良心理状态,使注意力分散,影响生产情绪。同时也会引起生理上的病变和损害,如食欲衰退、全身困倦、头痛、失眠、视觉发生障碍、听觉衰退等,从而引起误操作, 造成事故。实施“6S”管理模式,通过对“4E(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行为”的规范,实行全员控制、生产全过程控制和重点人员控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保证安全。此外,为了避免由作业环境问题引起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企业可以从改善个人防护用品,减少与不良环境接触的时间,提高危害环境作业职工的福利待遇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3.2 管理对策及建议

3.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知人善用”是企业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实施劳动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企业的人事劳资部门在分配员工工种时,组织部门在安排领导干部管理岗位时,生产管理者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分析和处理各类生产事故时,都应当考虑到员工的思想素质、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技能特长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恰如其分、各得其所。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种或岗位,应该运用安全心理学中对员工精神状态、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工种安排和工作上的指导。

合理选用生产人员,应以保证生产安全和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为基本点。在考虑工作组人员的搭配上,为使团队行为安全协调,要重视人员结构效应。如需考虑工作组成员的气质互补、性格互补、体能互补、生产技术互补、价值倾向搭配等。对重要设备的操作或复杂的作业,应尽可能选派那些理智型、平衡型、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工作细致、行动准确、责任心强的员工来进行。又如,合格的运行值班员应具有心理警觉、情绪稳定、感觉敏锐、能正确沟通信息等心理特质。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掌握员工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并合理地调整、调度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事故发生的几率。

3.2.2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

3.2.2.1 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

在安全教育时,要结合员工所从事的生产岗位和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关爱的话语,讲解典型事故案例等方法,使其深入员工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安全规范成为员工作业的行为自觉和约束力,从而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心理防线。在安全教育的课堂上,要针对员工的岗位特点、文化程度、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结构,力求贴近生产实际、生动感人。讲解不安全问题或事故教训时,重点应放在分析后果上,以寓意深刻的教学方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要了解员工的家庭生活及个人嗜好、信念、动机等,与员工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

3.2.2.2 安全教育要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心理接受外部刺激有自己的限度,如果刺激适当,心理效应最好;如果刺激超过了限度,其效果反而下降。由于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承担工作任务的轻重,特别是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在安全教育和制度制定上,要分开层次、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其效果。同时,在利益分配政策制定上,要与安全挂钩,明确利益与安全的关系。此外,在教育形式上,不能采取单一灌输式,而应采用点化教育、典型教育、群众教育、家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贯穿于员工的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等各个方面,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此外,反复是增强心理引导、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安全教育中应时刻加以运用。但又必须懂得,人们普遍存在超限逆反、喜新厌旧的心理,因而要时时研究安全教育应给予员工的心理刺激强度,特别是注意安全教育的新颖性。为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讨新形式、采用新方法,以增强心理吸引力,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3.2.2.3 开展特色安全教育

要结合重庆电力公司实际,推广开展“差异化”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员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冲锋舟、电缆头制作及故障查找等培训,开展状态检修测试,输电线路、变电运行、配网检修技能等竞赛,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员工的素质。还可通过推行“基础理论自觉学、基本操作跟踪学、疑难问题讲解学和整体提高比武学”的学习模式,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实现员工“我会安全”和“我能安全”。同时,要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制订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投入必要的资金和设施,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员工的作业技能;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安全知识讲座、“安规”考试等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总之,安全管理者应及时敏锐地察觉到员工各种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地、有理有据地对员工强化安全教育,切实做到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3 消除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

要实现安全的风险管控,还要消除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安全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复杂,表现的形式五花八门,造成的危害也多种多样,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消除。

(1) 明理法。“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先天就有的,因此要将安全理论的灌输、安全思想的引导和安全行为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民主、批评、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使员工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懂得安全的道理。

(2) 融情法。消除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往往取决于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感情是否融洽,心理是否相容。在日常工作中,同样的道理不同的领导去讲,员工接受的程度就不一样,所以要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体贴人作为安全思想教育的感情基础,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

(3) 身教法。各级领导要为人师表,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员工,在员工中树立遵章守纪、勤政为公的公仆形象,这样才能增强安全工作的说服力,才能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实践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职责。

(4) 适度法。力戒“假大空”,做到讲真话、讲真事、讲真理,不说绝话、不言过其实,更不能凭空捏造、虚构典型。尤其是批评员工时要注意时机和场合,能个别批评的尽量个别批评,能不批评的不过多指责,千万不要因为一些摆不上桌面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以致引起心理隔阂。

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大多是由于对其的说服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生硬而造成的,因此只要注意改进方法,讲究技巧,就能有效地消除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5) 参与法。安全活动要尽可能让员工直接参与,并在活动中让他们唱“主角”,让员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自己开展演讲、答辩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安全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的安全逆反心理自动消失。

3.2.4 结合员工的生物节律进行管理

科学家对人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是按一定的周期循环的,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3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先掌握具体工作人员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控制其临界期和低潮期,并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调节其心理状态,这对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十分有效的。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座谈、交流,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章守纪、热爱本职工作,进而随时掌握员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要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员工长时间加班加点疲劳工作。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引起心理活动变化,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机能弱化、操作准确度下降、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协调、判断失误等,从而引发事故。

合理调节员工生物节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关心员工的生活和生理需求,通过交流和谈心等方式化解员工的不良情绪,给员工创造宣泄烦恼、苦闷和忧虑的机会。

(2) 合理布置工作环境,适度调整工作现场的灯光,不能太亮或过暗,室内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有条件的可以播放音量适宜、动感较强的轻音乐。

(3)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对处在人体生物节律低潮期或临界日的员工,应尽可能地少安排或不安排工作,在任务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此类员工应在监护下操作或作业。

3.3 员工个体对策及建议

3.3.1 合理进行心理测评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特征,它是各种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鉴于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作为电力企业的员工,应提高对安全心理学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心理测评,以便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包括认知特点、性格特点、情感特点、气质特点等。员工对自身的心理素质应有明确的定位,分析哪些因素有利于工作安全,哪些因素不利于工作安全。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应采取哪些调节和控制措施,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消除事故心理,达到提高工作业绩和安全绩效的目的。

3.3.2 提高综合素质

员工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安全生产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低素质的员工缺乏生产技能,安全意识薄弱,自主能力差,有时甚至漠视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由于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难以满足履行安全职责的要求,致使安全生产隐患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

(1) 提高文化素质。当今社会是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电力行业更需要有一支高文化素质的员工队伍。要做一名好员工,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文化知识,而应该继续学习,不断掌握最新的文化科技知识。有道是“学无止境”,科技在不断更新发展,惟有使自己的文化素质不断跟上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保持与时代同步,才能适应高水平工作的要求。

(2) 提高业务素质。员工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衡量一个员工工作好坏的尺子。实践证明:业务素质越高,安全绩效也就越高。因此,对每一个员工来说,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并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作为奋斗的目标之一。通过学习、请教、训练等方法,使自己全面了解电力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熟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精通岗位作业程序和技能,从而正确、迅速、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好日常工作任务。

(3) 提高安全素质。安全素质是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总和。安全素质是员工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技术含量高、要求全面的电力企业,提高安全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假若电力员工缺乏应有的安全素质,不熟悉安全生产“应知应会”、不了解安全规章制度、不清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势必埋下事故隐患。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善待生命,增强健康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科学意识和守法意识。熟悉安全知识,要求了解生活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卫生、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应对方法。掌握安全技能,要求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基本应急技能,以及遇险时正确的逃生方法与技能。

3.3.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认识和把握自我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认识、情结、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遗传因素、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个人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其中也包括个性和心理的缺陷,使个人区别于他人而存在。在生产活动中,健康的心理会产生对安全的需要,形成安全动机,指向安全目标,能正确反映周围的客观环境,能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应异常变化。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行为规范,按章办事,遵章作业,求质量、保安全。

要培养安全心理素质,首先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因素。有些心理特征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如性格、气质等。每种类型的心理特征都有自己的特点,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良的心理因素,发挥良好的心理因素,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应对不同的工作要求、岗位要求、环境要求等,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可以通过自我改造,不断完善自我。

(1) 保持浓厚的工作兴趣和上进心。工作劳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了工作兴趣就能够自觉提高工作能力,自觉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员工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遇到大喜、大悲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且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做到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从而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

(4)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心理素质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就可以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扩大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个人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3.3.4 自我调控不健康心理

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企业安全之本。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如果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和作业,极易发生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安全行为。针对当前已发现的心理问题,当务之急是寻求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一般情况下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的方法有以下6种。

(1) 回避法。能动地依靠意志力的参与,强迫自己分散对当前事务的注意力,有意识地淡化或转移不良情绪,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回避令自己烦恼的人,尽可能离开不愉快的环境。

(2) 转视法。对于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采取换向思维方式,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同一现实或情景,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其积极的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3) 发泄法。当情绪消沉,心理忧愁、郁闷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法释放心理压力来获取心理平衡。如呐喊、大哭;有意做强体力劳动,使自己疲倦;向知心人倾述等。

(4) 自慰法。寻求“合理化”的理由,可以帮助减轻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抑郁、焦虑和心境低落。

(5) 低调法。人的期望值越高,心理压力与客观实际的冲突就越大。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想要做的事,尽力保持一种“平常人”的心态。

(6) 升华法。依靠个人的意志力,努力把心理上的抑郁、苦闷、悲痛、消沉等不良反应和情绪状态,化为动力,升华为力量,并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中,以期在获得成功的满足的同时,消除不良的情绪,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这是获取健康心理最高水平的自我防御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