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一良
12月22日,在主题为“科技创新 驱动行业变革”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分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原局长陈伟钢围绕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不少金融科技企业直接参与金融业务,监管部门既有的监管逻辑和架构面临挑战。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从2014年开始快速生长,应该说2014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发展时期,一年就几万家这样的公司成立起来,后来又有金融控股公司的大量出现,主要集中在2016年、2017年,这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陈伟钢说。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领域会有这样快速的发展?有专家认为这与我国金融领域的监管分工有关。
在我国,银行业由银监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监会负责,证券业由证监会进行监管,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不是银行,也不是保险,也就没有专门的监管单位。
有专家指出,以银监会的职责范围为例,国务院赋予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只限于银行业,“而什么叫银行呢?能够吸收公众存款的机构才是银行,或者和银行业类似的机构才能纳入监管范围。”
对此,陈伟钢也表示,“银监会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其他金融企业与银行业务哪怕有一些联系,但不是持牌的银行机构,就很难监管,国务院也没有给银监会赋予这类机构相应的监管职能,不能跨界去进行监管。”
陈伟钢以电商行业为例,“电商行业不是银行,只是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购物人与商家互不信任,我把货发给你,你钱不给我怎么办?买东西的人,也不敢把钱付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成交易,电商就成了一个中间人,买东西的人把钱转给电商,卖家得把货发给买家,买家收货后电商再把钱给卖家。”
“货物从卖家发出,到买家收货,这其中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钱就在电商手上,钱到银行存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电商自然就会把钱拿去投资,对于一个客户而言,钱在电商手上就几天,但由于持续有客户打进来钱,对电商而言,这笔资金就是长期的,依照金融监管规定,电商是不能够吸收公众存款的,但现在买家把钱存在电商手上,这算不算吸收存款呢?其实,这就相当于金融行为。”陈伟钢说,“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有些电商企业还衍生出了借贷业务,比如电商平台上的客户没有钱,平台给你打个白条,借给你钱,这不就是银行的贷款业务吗?但它又不是银行,我们很难对其进行监管。”
当被问及监管部门对科技金融的监管是否较为被动这一问题,陈伟钢表示,监管永远是滞后的,创新永远是超前的,“只有创新了以后,或者是看到问题之后,才会有监管政策出来,才知道哪个方面需要监管。”
陈伟钢在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参加“科技创新 驱动行业变革”分论坛
陈伟钢进一步指出,过去几年,在金融科技领域里,不少企业“钻了监管的空子”,而未来金融监管将会逐步加强,“只要做银行,只要跟金融有关,必须要有人管,没有人管,资本追求利润,必然会膨胀的,进而引发行业乱象。”
而对于科技创新下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陈伟钢认为,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常被比喻为猫和老鼠的关系,在这样的比喻中,科技创新为金融机构服务带有负面的指向性,好像科技公司是帮助老鼠干坏事。
“两者的关系其实还有一种比喻,那就是警察与司机的关系,司机在路上开车,希望能够开得快一点,警察则希望司机不要违规,遵守交通规则,这个时候他们的目标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车的安全、保证人的安全。这样理解的话,警察需要科技创新,司机也需要有科技创新来帮助他实现‘合规驾驶的目标。”陈伟钢说。
那么,怎样让司机的驾驶行为不违规?陈伟钢阐述了他的观点。“现在科技公司帮助警察安装了很多摄像头,这是让司机不要违规、不要超速。对于司机来讲,科技公司也可以用技术帮助他实现‘合规驾驶,比如为了不让他酒后驾驶,未来汽车里可以装一个专门测量酒精的仪器,如果司机喝酒了,被检测到了,车子就启动不了。这样来看,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可以为警察服务,也可以为司机服务。”陈伟钢说。
陈伟钢认为,目前的金融科技创新,应更多向未来具有颠覆性的科技领域去努力。他认为,区块链可能是未来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网络技术的第三代产品。
“第一代产品是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溝通的问题;第二代产品是物联网,解决的是人与物的沟通的问题,解决人怎么操控物体,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第三代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应用在金融上,比如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完全可以使用供应链金融,增加关联企业之间的信任度。”陈伟钢说,“数字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运用数字货币可以大大降低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现在的对外贸易,我们国家所用的系统,全是美国的(SWIFT)系统,这个系统是1973年建立起来,全世界都用这个系统,不管是出口业务还是进口业务,都要用这个系统进行结算,人家从中赚了不少钱,我们有区块链之后,我们跟国外做生意就不会受它的制约,这永远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编辑:吕江涛 lvjiangtao@ceweekly.cn
编审:张伟
美编:孙珍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