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时间:2024-04-24

罗赟

杨海东在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参加“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分论坛

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并且在总排名中继续获得大幅提升——由去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国务院10月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如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院长杨海东在主题为“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分论坛上表示,除了硬件设施保障和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专业的技术机构来提供服务。

“智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广东省佛山市,深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佛山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4月,《首届(2019)珠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佛山市营商环境在珠三角排名第3位。

杨海东表示,佛山市政府为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为引进的企业提供了厂房、办公场地等硬件设施配套,并且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他感受到,一系列好的政策和措施使当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不过,在杨海东看来,引进一批企业,只提供硬件设施和给予政策优惠是不够的,相关产业配套与政策落实需要有专业技术机构为其提供精准服务。

“比如,一家企业从上海到佛山南海区后,除了依靠政府提供的政策土壤,还要浇水、施肥等,这些工作单纯靠政府来做是远远不够的。”杨海东表示,专业技术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还能为其找到市场、人才和融资渠道等。

杨海东所在的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专业技术机构,该院建立于2013年,是一个集数控装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2017年6月,该院联合佛山高新区打造了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展示、互动交流、供需对接、產品交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智汇+”众包平台。

说起“智汇+”,杨海东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3个痛点催生了该平台的诞生:第一,企业需求难以精准对接。目前,因为需求较多且类型千变万化,成果亦然,因此,如何精准有效地对接就成了第一个痛点。第二,单一成果无法彻底解决企业难题。具体来说,就是说有些项目是需要多个成果捆绑在一起来对接才能完成的,这也就需要不止一个科技成果或一家公司。第三,成果转化其实是一个“生态”,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个“生态”中不光要有技术,还要有资金和人才配合对接需求,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目前,“智汇+”平台基于这3个痛点,已完成超1400个解决方案,走访调研超2000家企业需求,已推进30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平台成果交易总额超1.3亿元。

在技术成果转化领域,杨海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提到一个典型案例。

2016年年底,该院接到了佛山市箭牌卫浴有限公司的需求,由于公司产品生产中的陶瓷喷釉工序严重危害工人肺部健康,企业提出能否做一套机器人自动喷釉系统。“我们在线上接到这个需求后,马上组织团队到企业调研,根据工序需求、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形成技术方案,而我们当时只能解决机械问题,控制系统、机器人本体等通过线上发布需求方式找到了合作伙伴。”

杨海东介绍,根据该企业需求建立的合作团队一年后成立了专门从事陶瓷喷釉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公司,因为喷釉难题在佛山陶瓷行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需求。

因此,“智汇+”已不仅是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平台,更多的是在供需匹配成功后,围绕该项目团队提供各种支持,并孵化为一个企业,从而解决这个行业发展的普遍痛点和难点。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该院通过“智汇+”平台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破解了当地企业的发展难题,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杨海东在分论坛上提到,首先要对本地企业和产业链进行调研,分析地方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在哪里,精准引进“产业生态”所需的技术团队与企业,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营商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走向深化

在“智汇+”平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作为技术服务支撑,营造了智能制造供需线上线下生态圈,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的新问题亦不断出现,同时,这也表明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不断走向深化。

杨海东提到,做到精准对接是个长期难题,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出现。

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企业的需求要和有效成果进行精准对接,首先要使用大数据来匹配;其次,还要有一批技术经理人队伍,精细到每个工序都要有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告诉企业应该引进怎样的技术和团队。

对此,该院目前已经构建了近100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通过“智汇+”平台完成科技成果供需的精准对接。杨海东说,未来,该院将面向每个细分行业建立线上平台,更加垂直化地对接需求。

而在科技成果落地过程中,如何判断其是否成熟,是否适应发展,杨海东认为,这需要团队设计更为完善的评估方案。

除此之外,杨海东认为,很多企业还要明确政策、资金和人才的需求。与每个企业相匹配的优惠政策、资金计划和人才配套都是不同的,企业不了解这些就很难获取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利。

目前,“智汇+”平台已经可以使用关键词搜索来匹配相应的优惠政策、人才配套措施和贷款银行信息等,杨海东表示,加上这方面功能的补充,能够使营商环境的改善更具体更有效。

不过,杨海东也提到,现在各地区、各高校的科研资源分布比较分散,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发展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难题,同时,各省市的体制机制改革也要更加开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创新。

责编:陈栋栋  chendongdong@ceweekly.cn

编审:张伟

美编:孙珍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