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时间:2024-07-28

文∕曹志军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奶牛围产期一般是指奶牛产犊前3 周到产犊后3 周。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了营养、生理和代谢等诸多方面的极大应激,需要调节自身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矿物质代谢以适应泌乳的需要,一旦机体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无法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便有可能引发酮病、脂肪肝和低血钙症等疾病。Steven Steward(2002)研究发现,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围产期奶牛淘汰比例高达24%。所以做好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对奶牛孕期健康、乳腺发育、产后代谢病、传染病的发病以及泌乳和再次怀孕都有重要影响。为保证围产期奶牛的健康和保证下一泌乳周期的产奶量以及犊牛的健康应做好以下6 点。

1 实时监测围产期奶牛健康状况

1.1 阴阳离子平衡

阴阳离子的平衡,对奶牛钙离子的吸收和降低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围产前期奶牛尿液的pH值是判断阴阳离子平衡的重要手段。正常尿液pH值为6.0~6.5,若高于6.5,就要在日粮中增加阴离子盐的比例;若低于6.0,则减少。

1.2 非酯化脂肪酸的检测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的好坏可以通过检测围产期奶牛尾静脉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含量来评价。因为如果围产期能量供应不足,就会造成体内脂肪的分解供能,过量脂肪分解会造成血液中NEFA的含量增加(图1)。正常围产期奶牛血浆中NEFA含量为:产犊前 NEFA≤0.3 mmol/L,产犊后NEFA≤0.7 mmol/L。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说明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2 合理调整围产期日粮

2.1 饲喂低能日粮

图1 能量供应(干物质采食量)与NEFA 的关系

表1 为满足围产前期日粮的能量需要日粮能量(NEL)干物质采食量(DMI)对应关系

近年来,美国许多牛场都放弃了NRC(2001)围产期“高能日粮”理念,通过饲喂低能日粮,增加采食量来弥补围产期能量缺失(表1)。许多研究表明,饲喂中高能量日粮会使奶牛产前能量过剩而产后采食量减少,不能满足能量需求,高能量日粮还有可能造成奶牛过肥出现酮病和脂肪肝等疾病。而饲喂低能日粮可以使奶牛产后食欲较快恢复,增加产后采食量,满足能量需求。但是对于头胎牛需要增加日粮中能量供应,头胎牛作为青年牛需要较高能量来满足生长的需要。

2.2 降低日粮中钾离子浓度

日粮中钾离子过高,会造成奶牛体内阴阳离子失调,影响奶牛对钙离子的吸收。尤其是在围产期,奶牛分娩和产奶过程中,钙大量流失,如不能及时补充钙质,会造成奶牛低血钙。所以在围产期要降低日粮中钾离子的浓度,从而降低奶牛低血钙的发生率。

低能量和低钾饲料主要指一些粗饲料,如麦秸、干草、玉米秸、豆秸等,在实际应用中常将这些粗饲料进行切短(2.5~4.0 cm)混匀处理来稀释高能日粮。此外,玉米青贮也是重要的低能低钾饲料,由于它适口性好,淀粉含量低,在牛场中广泛应用。

3 干奶前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干奶前期是指奶牛干奶后到产前3 周,也就是围产期的准备阶段。在这段时间要注意以下6 点。

3.1 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犊牛腹泻、牛病毒性腹泻(BVD)、牛呼吸合胞体病毒病(BRSV)以及梭菌引起的疾病等。

3.2 俢蹄和蹄浴

在干奶期前就要进行一次集中俢蹄,这样可以提高干奶前期奶牛的舒适度;在干奶前期每周进行一次蹄浴,减少蹄病的发生,蹄浴液用福尔马林和硫酸铜轮换使用。

3.3 保证合理饲养密度

干奶牛的饲养密度要低于80%,以保证采食空间,提高奶牛舒适度。

3.4 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

由于头胎牛大多为青年牛,需要较高能量的日粮,而二胎及以上牛需要低能日粮,所以在生产实践中最好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

3.5 剩料量要低于5%,避免挑食

干奶前期是为奶牛围产期积蓄能量,奶牛需要均衡营养,所以TMR日粮要混合均匀,剩料量要低于5%。

3.6 每周进行体况评分,每天巡视牛群

每周进行体况评分,通过体况评分,使干奶牛的体况评分在3.00~3.25 分,发现过肥或过瘦的牛只,及时调整日粮组成;每天巡视牛群,及时发现不正常或疾病牛只。

4 干奶后期奶牛管理

干奶后期是指奶牛产前3 周,这是奶牛围产期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要注意以下9 点。

4.1 奶牛体况评分应保持3.00~3.25 分

低于3.00 分会造成奶牛营养不良,高于3.25 分可能会造成奶牛产后采食量过低,大量动用体脂,所以在干奶前期就要关注奶牛的体况评分。

4.2 垫料的干物质含量达到60%

垫料干物质含量达到60%以上,干燥的环境降低了细菌和病毒的存在几率,也提高了奶牛躺卧的舒适度,增加躺卧时间,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

4.3 奶牛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奶牛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产奶量降低。有研究表明奶牛饲养密度高于80%的情况下,饲养密度每提高10个百分点,每头牛产奶量降低0.73 kg/天,如头胎牛饲养密度由80%提高到120%,产奶量就降低了2.95 kg/天(图2)。

图2 产奶量和饲养密度的关系

4.4 减少光照,光照时间低于8 h

与泌乳奶牛相反,围产期奶牛要降低光照时间。有关研究表明,相比于16 h光照,8 h光照平均提高产奶量 2.0 kg/天,干物质采食量提高1.0 kg/天,但是低于8 h,没有发现进一步的效果。此外,降低光照时间也降低了乳房炎和胎衣不下的发生几率。冬天奶牛产奶量高于夏季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4.5 光照强度要使可见度达0.9 m

0.9 m是奶牛可以看到饲料的临界点,如果可见度低于0.9 m,奶牛不能看到饲料,就会降低采食的几率。

4.6 严格区分干奶牛与泌乳牛

干奶牛与泌乳牛严格区分是以防干奶牛进入挤奶厅再次挤奶,破坏干奶进程。

4.7 集体转群

在转群过程中,尽量避免单个牛只转群,单个牛只转群应激过大,而小集体转群可以有效减少应激。

4.8 蹄浴

在干奶后期也要进行蹄浴,每周1 次,用福尔马林和硫酸铜轮换使用。

4.9 加强奶牛的巡视

对个体牛进行管理,如果无法做到个体牛管理,保证每 2 h巡视牛群1 次。

5 新产牛的管理

5.1 助产时间不能超过2 h

助产时间过长,会造成奶牛母子产生巨大应激,大大增加出生牛的死亡率。

5.2 站立采食至少1 h

新产牛乳头末端未闭合,躺卧会增加与地面细菌接触的机会,增加患乳房炎的几率。

5.3 颈枷锁定时间≤1 h

新产牛检查时,颈枷锁定时间不能超过1 h,过长时间颈枷锁定会造成奶牛的应激反应。

5.4 建立新产牛1~10 天的监测计划

产犊后10 天是新产牛疾病高发期,因此要做好实时监测,出现问题做出及时诊断和治疗。

5.5 增加挤奶频率

国外研究发现,增加挤奶频率会提高新产牛的产奶量。但是国内不允许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产奶量,因为若操作不规范,极易造成奶牛的应激反应。

6 初生犊牛的管理

初生犊牛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1)出生后30~120 min内饲喂初乳。

(2)饲喂和储存高质量牛初乳,球蛋白含量要高于45 mg/mL。

(3)用导管为新生犊牛灌入4 L左右初乳,足量初乳对犊牛的存活和发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4)带脐时间不能超过1 h,脐带暴露空气中极易受细菌感染,产生疾病,尤其是在夏天。

总之,为确保奶牛平安度过围产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奶牛场要实时监测奶牛围产期生理状况,调整好日粮的能量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使奶牛生活更加舒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