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长娟姗奶货架期的研究

时间:2024-07-28

译 / 李绍波 蒋 艳 卢文学

(广西畜牧研究所乳品厂)

娟姗牛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可达到4.10%,乳脂率为5.14%,干物质含量为14.5%,由于乳脂高容易造成脂肪上浮,产品稳定性不好,影响口感,所以加热温度和均质压力一定要配比得合适,才能生产体系均匀一致、微生物指标含量较低的产品,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

娟姗牛生鲜乳,符合GB 19301—2010规定,来自广西畜牧研究所奶牛场。

1.2 化学试剂及玻璃仪器

氨水、乙醚、石油醚、硫酸、平板计数琼脂、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7.5%氯化钠肉汤、Baird-Parker琼脂平板、脑心浸出液肉汤、冻干免血浆、缓冲蛋白胨水、四硫磺酸钠绿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亚硫酸铋琼脂。

1.3 检验方法

GB 5413.3—2010、GB 5009.5—2010、GB 5413.39—2010、GB 4789.2—2010、GB 4789.3—2010、GB 4789.10—2010、GB 4789.4—2010、GB 4789.15—2010。

1.4 设备

储奶缸、净乳机、预煮锅、高压均质机。

1.5 研究方法

1.5.1 对娟姗牛生鲜乳分别采用65、72、80 ℃的温度进行预煮处理,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数量,确定采用哪一种温度效果比较好。

1.5.2 采用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处理乳样,然后将乳样在冰箱中(0~4 ℃)放置48 h,测定样品的上下层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总固体含量,确定采用哪一种加热温度。

1.5.3 采用相同温度、不同均质压力处理乳样,然后将乳样在冰箱中(0~4 ℃)放置48 h,测定样品的上下层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总固体含量,确定采用哪一种均质压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脂肪含量的影响

2.1.1 温度对样品脂肪含量的影响

采用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20 MPa)处理乳样,并测定和计算其脂肪含量,结果见表1。采用下式计算脂肪含量:X=[(M1-M0)×100]/(M2×V1/V0)。从表1可以看出,脂肪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加热温度在60~80 ℃之间时,温度对乳样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

表1 不同温度、相同压力下的样品脂肪含量

表2 不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样品上层和下层脂肪含量

表3 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样品上层和下层脂肪含量

2.1.2 温度对样品上下层脂肪含量的影响

采用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20 MPa)处理乳样,样品放置48 h后,分别测定并计算样品上下层的脂肪含量(公式同2.1.1),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分别计算上下层脂肪含量比值:A/B=5.3037/3.9003=1.3598;C/D=5.3032/3.6067=1.4703;E/F=5.3111/4.7434=1.1197;G/H=5.3081/4.6964=1.1302。从结果可看出,80 ℃、20 MPa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脂肪不容易上浮。

2.1.3 均质压力对样品上层和下层脂肪含量的影响

采用加热温度80 ℃作为预煮处理,均质压力分别采用18、20、22和24 MPa处理样品,然后将样品在冰箱(0~4 ℃)放置48 h后,测定并计算样品上、下层脂肪含量及其比值(公式同2.1.1),结果如表3所示。各样品的上、下层的脂肪含量比值分别为:A/B=5.4503/4.8654=1.1202;C/D=5.4092/5.2003=1.0402;E/F=5.4371/4.9897=1.0897;G/H=5.4073/5.1513=1.0497。由此结果推断出,加热温度80 ℃,均质压力采用20 MPa时的均质效果最好,脂肪稳定性最好,不易上浮。

表4 不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样品蛋白质含量

表5 不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样品上层和下层蛋白质含量

表6 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样品蛋白质含量

2.2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2.1 温度对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表4是采用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为:X=[(V-V0)×N×0.014×A×100]/W,其中0.014为1 mL的HCL的克当量数,A为固定系数6.25。从表4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加热温度在60~80 ℃之间时,温度的变化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

2.2.2 温度对样品上层和下层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表5是对娟姗牛生鲜乳样品采用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进行均质处理后,在冰箱(0~4 ℃)放置48 h后,测定并计算样品上、下层蛋白质含量及其比值(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同2.2.1)。样品上下层蛋白质含量比值分别为:A/B=4.3036/3.0929=1.3914;C/D=4.3125/2.8959=1.4892;E/F=4.3069/3.9371=1.0939;G/H=4.3302/3.9378=1.0996。从各样品蛋白质比值结果可推断出,采用80 ℃预煮对样品蛋白质影响不大。

2.2.3 均质压力对样品上下层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表6是将相同温度、不同均质压力处理后的奶样放在冰箱中(0~4 ℃)贮存48 h后,测定并计算样品的上下层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同2.2.1)的结果。样品上下层蛋白质的比值分别为:A/B=4.2919/3.8277=1.1213;C/D=4.2912/4.1162=1.0425;E/F=4.2888/3.9607=1.0828;G/H=4.2876/4.1011=1.0455。从各样品的上下层蛋白质比值来可以看出,80 ℃,20 MPa处理的样品稳定性比较好,不易出现蛋白质分层现象。

2.3 对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2.3.1 温度对样品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表7是采用娟姗牛生鲜乳作为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处理,然后测定并计算样品总固体含量。计算公式为:X=[(m1-m2)×100]/m。从表7可以看出,总固体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加热温度在60~80 ℃之间时,温度对样品总固体含量影响不大。

2.3.2 温度对样品上下层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表8是不同温度、相同均质压力下,样品放置48 h后,测定并计算的样品上下层的总固体含量(计算公式同2.3.1)。各样品上层下层总固体含量的比值分别为:A/B=14.2573/13.5785=1.0500;C/D=14.2465/12.8354=1.1099;E/F=14.2494/13.9690=1.0201;G/H=14.2503/13.8357=1.0300。从表8可以看出,80 ℃,20 MPa下样品的总固体含量变化不大。

表9 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样品上层和下层总固体含量

表10 不同预煮温度处理的样品在0 h时微生物数量

表11 不同预煮温度处理的样品在48 h时微生物数量

表12 不同预煮温度处理的样品在96 h时微生物数量

2.3.3 均质压力对样品上下层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表9是将加热温度80 ℃设为预煮处理温度,分别采用18、20、22和24 MPa均质压力处理乳样,将样品在冰箱(0~4 ℃)放置48 h后,测定并计算样品的上、下层总固体含量(计算公式同2.3.1)。样品上下层总固体含量比分别为:A/B=14.3227/14.0397=1.0202;C/D=14.2789/14.1715=1.0055;E/F=14.3226/14.1964=1.0089;G/H=14.3120/14.1805=1.0093。由此推断出,加热温度为80 ℃、均质压力为20 MPa时的均质效果最好,样品稳定性最好,不易分层。

2.4 对微生物的影响

分别在80、72和65 ℃下对样品进行预煮处理,然后分别在0、48和96 h时(48和96 h的样品放置在0~4 ℃的冰箱中保存)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如下:采用GB 4789.2检测细菌总数,GB 4789.3检测大肠菌群,GB 4789.10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GB 4789.4检测沙门氏菌,GB 4789.15检测霉菌和酵母菌。结果如表10~12所示。

从表10~12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80 ℃的预煮方式比较好,且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65 ℃、72℃的预煮方式有霉菌和酵母菌存在;同时随着样品存放时间的延长,细菌总数逐渐增加。

3 结论

采用80 ℃,20 MPa对样品进行预煮处理,样品的均质效果最好,稳定性好,脂肪不易上浮,蛋白质不易分层,且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1]谢继志.液态乳制品科学与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