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区脱贫进行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中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4-04-24

邹松霖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这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的话。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根。党和国家一贯十分关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扶持措施出台,形成了支持革命老区的“1258”政策体系,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空前。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打赢老区战场的脱贫攻坚战,只有依靠不断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底子薄弱的老区能成功,无疑将对其他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更大信心。

聚焦于此,7月29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来自中央部委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有代表性的6个革命老区贫困县主要负责人共同交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探讨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创新举措及发展路径。

在“产业扶贫”老题目下,还能做怎样的新文章?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这既是各地共识,也在各地生长出不同的实践版本。

湖南花垣县委书记罗明,以支持“矿业转农业”、引导“老板带老乡”、鼓励“农民成社员”这15字概括花垣的产业扶贫经验。

具体来说,花垣县投资15亿多元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矿老板”转型发展特色种养业。全县共形成茶叶、烟叶等特色种植规模34.69万亩。以龙头企业引领,130多家企业(合作社)联系带动贫困群众6535户24512人发展产业,并鼓励“农民成社员”,打造“脱贫致富利益共同体”。

与花垣县建立“造血”机制破题不同,山西武乡以电商扶贫作为老区脱贫攻坚新引擎。

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乡县委书记胡坚介绍, 以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为例,2016年,村里率先启动实施“整村微店”模式,带动贫困户在手机上开微店,将小米、黄梨、核桃、土鸡蛋等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短短一年多时间后,全村发展微店100多个,销售突破100万元,带动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当年实现整村脱贫。

而在突出品牌引领方面,武乡县创立了“武乡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并通过电商将小米卖到了全国各地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产业可以下乡找人,人也可以主动出击寻产业。本地产业发展有限,则打造劳动力转移就业。

“赤城司炉工日渐走俏京城,成为赤城农民的金字招牌,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劳务品牌。”河北省赤城县委书记郭新耀介绍,赤城坚持“深化劳务协作,打造就业品牌”。

赤城完善了贫困人口就业“一台账四清单”(就业台账+意向清单、责任清单、岗位清单、效果清单),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将全县10万多名劳动力信息录入数据平台,同时依托驻京流动党委,深入开展“服务首都、服务家乡”活动,采取“订单式”“委培式”“点菜式”培训方式,打造“业务精、服务优、口碑好”的赤城劳务品牌,目前已推动在京就业2.31万人。

老区实践因地制宜,与会专家也提出自己的关切。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认为,在产业扶贫问题上,现在过多地强调了农业产业,而没有大块的工业产业,“农业产业因为同质化普遍,供给一多价格就降低了,现在已经风险越来越大。”

“但是工业能不能下乡?是不是一定要集中在城市?这个也不一定。”他认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柬埔寨、南亚等地转移的背景下,可以建议这些拟转移的企业先到我们的贫困地区看一看,对比一下,不要盲目跑到越南、柬埔寨等其他地方去,那里的风险非常大。

扶贫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要更多依靠市场力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业扶贫投入应该由谁买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直言,扶贫产业体系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产业扶贫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农村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的利益连接机制有待完善等等。

张云华认为,统筹乡村产业扶贫与产业政策,发挥政府的统筹引导作用,但应该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建立财政平台。“还是要靠市场力量接续财政力量,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长效機制。”

中央党校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汪文斌则认为,社会力量扶贫,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做得还不是很够。

“社会组织有自己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组织优势,可以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社会组织做社会建设更在行。扶贫不光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非常重要。在这些方面,脱贫攻坚应该多多依靠社会组织。”

源头活水要靠市场和社会,但疏浚清淤,政府也必须有所作为。

“虽然中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含金量很高,但政策出台后迟迟落不了地,贫困群众普遍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好听不好用。金融机构也认为贷款风险大、操作难、成本高、不好办。”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介绍,经过两年实践,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成功破解了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落地障碍。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