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盼盼, 梁丰, 彭虎军
(商洛学院, 健康管理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这一现象已经引起高校普遍关注。当前我国高校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弹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功能、预防功能和治疗功能,但是国家对此项课程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每所高校开课形式、内容等方面参差不齐。此外,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和广大师生对教学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科性质明显,造成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逃课现象突出等问题。
为改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相关学者做出如下研究。文献[1]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积极心理学的“幸福2.0”理论作为依据,从积极人格、主观体验与环境营造三方面出发,建立积极情绪、投入状态、人际交往、意义目的和成就感五个维度,综合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提高课程开设效果,提升学生幸福感,有助于实现自我成长。文献[2]利用“案例启发+体验学习+实践巩固”的学习模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到真实体验、行为训练以及互动中;不但重视知识传播,还注重情感与行为相结合;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化学生情感,提升心理体验与认知,达到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目的。
上述两种课程设计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亲身体验,但是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学习资源匮乏。多媒体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能最大程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与国际化的必经道路。为此,本文利用多媒体网络对大学生心理课程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当作教学载体与传播媒介,提出一种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生心理课程设计。通过对课程组织结构、页面、内容、以及多媒体控制方式的设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加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与适应能力[3]。
在设计开始前,需充分了解多媒体运行环境与功能结构[4],最大程度利用网络的可扩展性与开放性发挥其优势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与要求的课程。
本文设计的多媒体网络课程运行环境是在Browser/Server基础上架构的,利用浏览器辅助课程教学。教师是课件的制作者,通过上传或在线修整教学内容来实现资料库更新,学生通过显示器获得课件内容。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人机交互,还要做到人与网络之间的交互。其中“人”不但包括教师与学生,还包含课件开发者。他们三者之间通过Web联系在一起,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人—网”关系图
图1通过“人—网”关系[5]描述出课程运行环境。学生在Web中掌握心理课程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施教学,开发者将各种课件发布到网络中,共同实现多媒体网络课程运行。
Web作为多媒体网络最普遍的应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充当通信工具,还可以作为信息载体。课程内容的展示与交互都能够通过Web媒介进行。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媒体网络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多媒体网络课程功能结构图
多媒体课程功能结构以学生掌握心理知识为中心,将创造积极学习环境作为出发点,体现出如下几方面特征。
师生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学生反馈意见,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修改,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学习内容多样化。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其中,教师活动主要包括发布课程内容信息、开展电子论坛、制作网页等,而学生活动行为有自学知识、交流探讨、作业提交等。网络还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载,学生也可自行查询,有助于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
课程内容模块化:此特征有助于师生之间互动,便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课件中各类数据库、资源库是对学生开放的,各种库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有利于学生查询。
(1) 教学设计原则
本文从教学设计与界面设计两方面确定课程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必须重视心理教育的目标陈述与内容评价。一节课的内容是由多个知识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重要性不同,应对内容层次进行区分才能设计出合理大学生心理课程。因此应遵循如下原则。
重视心理课程内容设计。应满足心理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需准确全面。
注重心理学课程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要有一定自主性与自我约束能力。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教”为主,而将学生作为中心的心理学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2) 界面设计原则
美观性。从美学角度而言,需合理使用色彩、文字的组合来实现内容与形式统一,色调的使用尽量保持一致。合理运用空间,突出重点内容,使界面整洁简单,将重要部分放在显著位置。
用户至上。一个优秀的课程设计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以方便使用为最终目的。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受益者是大学生,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特点。
(1) 组织结构设计
课件组织结构表示知识内容的分类方式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线性、网状、层级等结构。其中,层级结构又被称为“树状”结构,通常有一个明确主题,而该主题下还有一些独立的和此主题相关的子题,因此适用于本文的心理课程设计。大学生心理课程的层级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层级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将心理课程设计的主题设置为“对心理学课程的科学选题及命名”,其下层结构为心理学课程设计中的三个方向,分别为主题理论分析、多元化教学方式、制定课后活动,最后一层为不同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即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心理学课程设计,全方位完善大学生心理课程设计的组织结结构。
(2) 脚本设计
课程设计要以脚本为依据,它不仅包含可见的详细内容,还包括课程设计的各类指标和要求。在脚本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问题:形式和内容必须一致;每个页面的风格大体相同;页面布局元素合理。脚本形式包括表格式、文本式与卡片式三类,本文设计的是表格式脚本[6],如表1所示。
表1 表格式脚本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页面设计通常是在模板基础上制作的,模板是提前设计好的网页,它包含格式、网页元素等内容。本文设计的心理课程页面如图4所示。
图4 多媒体心理课程页面设计图
通过CCSMHS对授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集体监测。结合测试结果,设置课程次数以及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完成多媒体网络教学。根据自我意识、实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内容[7-8]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完善。课程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为验证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心理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利用课程评价量规对其评价,选取部分参与授课教学的师生作为代表,通过发放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师生对课程的感受。本次共发放103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包括有效教师5份,有效学生问卷95份。
对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心理课程设计满意度调查以满分100分进行计算,平均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教师与学生对课程评价的打分均高于85分,可以看出课程设计达到较高水平。在评价过程中,个别教师反映平台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但是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了巨大作用。
表2 心理课程具体内容
表3 课程设计满意度调查表
表4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
由表4可知,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大学生心理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使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因此本文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内容。
表4 学习效果评价表 单位:%
表5是本文提出的方法与文献[1]和文献[2]方法的比较。
表5 课程实施后不同方法效果评价 单位:%
由表5可知,接受本文方法作为心理课程教育的学生在情绪、意志、人格、自我评价、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年龄六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究其原因,多媒体课程包括视频、音频等内容,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乏味,增加课堂乐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此外,多媒体系统控制的稳定性也对学生的上课状态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方法减少了网络课程延时,使课程更加流畅。
随着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对大学生课程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媒体技术作为载体,分别对课程脚本、界面、内容以及控制程序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师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文所设计课程实施后的效果更加明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思维发展。相信依赖多媒体网络的教学课程设计会出现更多新观念,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