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民币汇改(1994年1月1日)

时间:2024-04-24

1994年1月1日是中国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第一天,在北京贵友大厦外汇兑换处,外汇牌价表上显示100美元买价为人民币867.83元。

1994年1月1日是中国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第一天,在北京贵友大厦外汇兑换处,外汇牌价表上显示100美元买价为人民币867.83元。

匯率——国家间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从来就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甚至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正因如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中国经济自身,以及中国对外交往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作用,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最为特殊的重大决定。汇率是国家宏观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而汇率制度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和自信程度的集中体现。因此,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性课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被公认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跨越式改革,而最为举世瞩目的当属1994年和2005年的两次汇改。

第一次重大变革发生在1994年。此前,中国外汇市场形成了价格“双轨制”——调剂价格和官方汇率并存,起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外汇是稀缺资源,为鼓励出口创汇,中央允许出口企业拥有一些外汇留成,并拿到调剂市场以高于“官价”的“市场汇率”进行交易结算,让企业多赚一点利润。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核心实际是“汇率并轨”,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次汇改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功。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此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实施股份制改造,同时“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形成,金融监管能力得到提高,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改革夯实了基础。到了2005年,中国全年居民和企业净结汇的金额达到2800亿美元,人民币开始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2005年7月21日,央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变人民币盯住美元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外汇市场做市商和询价交易制度,改变了中间价的定价方式。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的这次汇改意义相当重大。首先,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贴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其次,在应对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再次,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找到了重要支撑,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工具。

第三次改革是2015年“8·11”汇改,它优化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提升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加之2013年之后,央行逐步宣布退出外汇市场日常干预。外界普遍认为,这次汇改是人民币向着自由浮动汇率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

而正是这样的改革,使得人民币于2015年11月底被批准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第三大权重的篮子货币,并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2017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已经与日元、英镑大体相当;同期,人民币全球贸易结算份额达到1.79%,而包括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国际金融人民币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到6.51%,创出历史新高。

当然,到目前为止人民币还更多是本币功能,而想要在国际上获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成为国际贸易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之一,它的路还很漫长。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 管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