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罗 强刘克秀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四川 广汉 6183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石油科研单位班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罗 强1刘克秀2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四川 广汉 6183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班组建设是石油科研单位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基层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一些科研单位班组建设存在思想认识、建设载体和建设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为此,结合科研单位特点和工作经验,探索了具有科研单位特色的班组建设方法,提出了“科技研发型班组、技术推广型班组、实验分析型班组和服务满意型班组”4种建设模式,以及“选聘一个好班组长、实施一套好制度、培育一个好典型、形成一种好文化”4项班组建设措施。
石油科研单位 班组建设 问题 模式 措施
近年来,油气田企业充分认识到基层班组建设是企业的“兴衰之根、发展之基、安全之源、和谐之本”,各生产单位把班组作为基层建设的核心,夯实基础管理,使基层建设跨上了新台阶。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石油科研单位对班组建设存在一种思想认识误区,部分基层管理干部潜意识地认为班组管理是井站模式,适合钻井队、采油采气站、加油站等生产单位,并不适合于科研单位的研究室、实验中心等建制单位。对于怎么搞好石油科研单位的基层班组建设没有信心,如何建设基层班组没有规划和目标,对于怎么干没有举措。为此,笔者结合石油科研单位特点,研究探索了其班组建设的新模式和新举措。
为做好石油科研单位班组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笔者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石油科研单位班组建设的实际状况,总结了其存在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思想认识不清晰
目前基层班组建设工作已成为油气田企业的一项重要基层建设工作,在井站、钻井队、采油采气站、加油站等生产单位逐步构建了一套创新管理模式,成效显著。然而,相比生产单位,一些石油科研单位人员对班组建设思想认识不清晰,认为班组管理并不适合于科研单位,低估了其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有不少石油科研单位的中层管理干部还存在科研单位没必要搞班组建设的认识误区。这类管理者多数从技术干部出生,从科研人员个体特点看,崇尚技术权威,倾向自我价值实现和自由学术讨论,对程序化的班组管理、单向灌输式活动有反感。从传统的科研人员群体特征看,专业兴趣浓厚但对班组管理热情不高,甚至有时对传统的班组管理模式有抵触情绪。
1.2 建设载体不清晰
科研单位人员普遍认为科研单位缺少班组建设载体。甚至一些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认为一张办公桌加几台计算机,区别于现场生产班组没有作业平台和场站设备,没有开班前会和班后会的作业模式,主要工作是脑力劳动,存在没有必要搞班组建设的一种倾向。
1.3 建设模式不清晰
科研单位缺乏班组建设的基础规划,没有明确班组建制和班组目标。常常以各类科研项目组等松散的攻关组代替正规班组建设,造成班组建设的基本模式不清晰。因为项目组人员流动大,组合形式多,研究时间短等原因,使科研人员找不到班组的归属感,班组建设流于形式。基层的研究所或者研究室的管理模式因为没有班组管理的支撑作用,造成基层研究室基础资料不完整、基本工作流程不清晰、基础设备台账混乱、人才培养和技术队伍成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石油科研单位工作特点,笔者探索了班组建设的4种建设模式,即:“科技研发型班组、技术推广型班组、实验分析型班组、服务满意型班组”[1]。按不同类别制定不同建设目标和考核细则,加强帮扶指导、总结评价、考核评比,确保目标的实现。
2.1 科技研发型班组模式
科技研发型班组是研究单位的主要班组形式,主要从事科研课题攻关和项目组织研发,该类班组占研究单位全部班组的50%~60%以上。科技研发型班组的出发点就是培育技术创新,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考核,严格立项论证审查和细化跟踪督导。促使该类班组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大课题,多出高级别科技进步奖,多申报国家专利发明,建设核心研发团队和人才队伍。以某研究院“井下工具研制班组”为例,班组组建仅仅3年时间,先后研制了水力喷射分层改造等9项新型工具和改进了油管堵塞器等5个系列井下工具,申报7项国家专利,并现场试验89井次,班组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技术推广型班组模式
研究单位大量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和推广都依赖技术推广型班组,这类班组一般占全部班组总数15%。但固定资产多、操作人员多、安全风险高是此类班组的主要特点。如何带好队伍,提高作业效率和保障安全是首要任务,班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单位基本任务完成和公司上产的核心业务,培养素质过硬的作业班组是其中心任务。以某研究院“高含硫试井(绳索作业)班”为例,由于技术推广型班组的建设,盘活了5 000多万的固定资产,作业能力显著提高,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2.3 实验分析型班组模式
石油科研单位创建实验分析型班组应参照国家认证实验室和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要求设置。按分析业务领域进行划分,班组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为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支撑平台。某研究院实验分析型班通过班组模式创新,调整以前按分析仪器和实验装备分组的情况,通过3年建设,实现了“仪器设备的硬件实力显著提升,实验测试功能显著拓展,实验室办公环境显著改善”等3个明显变化。两个实验室班组2009年首次介入地应力试验测试、古地磁试验测试等6项新的试验检测,目前在此领域的实验研究手段已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4 服务满意型班组模式
服务满意型班组以提高服务满意度为建设目标,设置服务满意型达标考核指标,通过细致入微的综合服务,提升职工满意度,作好科研后勤保障。以车辆班组为例,某研究院30多辆车,每年行驶百万公里,班组建设核心就是提高车辆出行安全,确保驾驶员常年在丘陵地带野外山区行车安全。印刷班组以提高印刷质量和服务时效,提升后勤服务,注重细节,管理力求精细,体现为职工服务的宗旨。
建设新形势下的基层班组应以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为主线,以强化执行力为着力点,以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石油科研单位基层班组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各项科研生产指标的完成。具体举措是:“选聘一个好班组长,实施一套好制度,培育一个好典型,形成一种好文化”。
3.1 培育班组核心,选聘一个好班组长
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是班组建设的灵魂[2]。打造一批精业务、懂管理、肯奉献的高素质班组长队伍,成为班组建设是否有成效、是否出成绩、是否有战斗力的关键。我们认为积极推进班组长竞聘上岗是一项好措施。有条件地推行“竞聘+双选”模式竞聘班组长,注重在班组长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选拔班组长,优化班组结构。以某研究院为例,科技研发型班组通过竞聘选拔了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博士担当班组长,服务满意型班组通过民主推荐了服务明星担当班组长,实验分析型班组通过实验分析劳动竞赛和岗位技术比武在标兵中产生班组长。高素质班组长队伍的持续打造还离不开严格培训,通过系统培训,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管理能力。班组长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提升,表率带头意识显著增强。
3.2 激发班组活力,实施一套好制度
强化班组建设关键在于有一套好制度,贯彻之、执行之。石油科研单位要认真编制班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起推动班组建设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班组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广泛开展班组建设基本活动,营造班组氛围。加强完善班组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下功夫抓好基础资料、基础台帐的建立健全和规范工作,强化各项工作标准、工作规范的执行与改进,做好规范化管理。在班组自身建设上,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多培养技能型人才,每个成员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定期总结和交流班组创建情况,召开班组现场观摩会,对典型事迹和人物要制定好后续跟踪宣传方案,搞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推动班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3.3 培育班组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做好典型培养选拔宣传,不断增强基层班组活力。“以点带面”,应用典型的示范引领,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这是提升基层班组建设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典型就是同类的人或事物,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引导性。学习先进经验,选树先进典型,用典型指导工作,用典型唤起班组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见贤思齐、求贤若渴”的激励机制。通过与兄弟单位优秀班组零距离接触和交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增强班组员工的视野,有效促进和提高自身素质,整体推进班组目标建设,实现以先进典型为突破口,唱响基层建设的主旋律,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3.4 建设班组文化,凝聚班组“精、气、神”
始终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思想统领,以“勤勉创新、团结奋进”为主题,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立志成才、争当骨干”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3]。一是加强对班组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营造爱岗敬业的班组文化。加强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每位员工签定职业道德确认书,完善员工岗位职责,强化员工行为规范,帮助员工树立勤奋工作、遵章守纪、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行为意识。二是营造文明、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感召班组员工。坚持以“员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宗旨,积极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各班组认真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把组织的温暖、爱心送到了员工手中。三是丰富班组学习氛围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劳动小竞赛、技术小课堂、管理小建议、岗位小练兵、学习小园地”等活动。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强班组员工归属感,激发员工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情。
班组作为基石,提高班组的执行力和基础管理水平是企业基层建设的持续课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只有不断创新石油科研单位班组建设模式,摸索激发班组活力的新方法,才能使班组管理更加适应科研单位的发展需求,使班组成为员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
[1]孙金博.中小型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303(6):43.
[2]张书铭.党建与石油企业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85-87.
[3]王瑞祥.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85-587.
(编辑:周娟)
TE-2
A
1673-9035(2010)05-0071-03
10.3969/j.issn.1673-9035.2010.05.023
2010-08-23
罗强(1973-),工程师,从事经营管理工作。E-mail:luoqiang@petrochina.com.c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