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布依族枫香染的传承瓶颈与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4-07-28

刘文良,龙芝燕,杨勇波,2 Liu Wenliang & Long Zhiyan & Yang Yongbo.2

(1.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2.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近年来,我国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实现创新发展也成为当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热门话题。融合了地方文化后的传统手工技艺,成为传承与呈现地方文化内涵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1]。为弘扬非遗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技艺,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相关活动,我国于2020年发布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枫香染作为贵州布依族的非遗文化,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据《宋史》四九三卷记录:南宁府(今惠水),物产名马,朱砂,枫液染布。文中所提及的枫液染布就是枫香染。至宋代,枫香染已发展到了顶峰时期[3]。2005年,惠水布依族的枫香染技艺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枫香染正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变迁,枫香染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技艺失传、制品守旧等问题,亟需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其造血功能,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布依族枫香染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路径和传承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1 当前枫香染传承发展的突出问题

传承保护民族工艺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分内之事,国家颁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4]。枫香染作为外界鲜有人知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之事更是不容小觑。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民间也在有意识地进行保护,但枫香染传承和发展中所呈现的问题依旧不少。

1.1 面临传承人危机

枫香染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工厂、地方作坊以及当地的学校,表面上枫香染的传承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实质却是这些传承方式除了家族传承以外,其他几种方式往往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涵,可能掌握了枫香染的基本印染工艺,但真正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少之又少。在当前“快发展时代”的冲击下,人们对枫香染工艺的了解逐渐被现实削弱。基于周围生存环境,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来改变现实的生活状况,对于当地的传统手艺大多是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待。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媒体的方式进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也致使当地人对枫香染的兴趣以及保护传承意识逐步弱化。枫香染的工艺制作流程复杂,周期长,又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相关工艺制作材料,投入的精力与成本较高,投入与产出难以成正比。尤其是当下的90后和00后,完全是快时代社会群体下最大的受众,已经完全适应数字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学习和生活重要且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枫香染这样需要花费很多年才能完全掌握的传统工艺很难被作为人生事业去为之奋斗,这些都导致枫香染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

1.2 市场竞争力较弱

在产出的制品中,枫香染制品单一且传统,涉及的品类并不多,大多是当地人会用到的生活用品,如融入布依族衣服边饰、被面、床单、枕巾、床檐、桌布、背包等日常生活用品装饰之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许多人开始被外界同化,对于本民族服饰,除了特定的民族节日及婚嫁、丧礼外,基本很少穿戴。除此之外,枫香染制作成本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枫香树稀缺,因为别的树脂并不能代替,亦无其他创新材料可以替代,导致购买枫香油的成本很高,产出的制品销售价格过高。再者,枫香染的传统制品形式显然跟不上现代时尚的审美变化,虽有少数的枫香染制作人已经在传统形式上尝试改变,但大多数还是在沿袭以前的制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真正的创新。伴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枫香染制品受到工业制品和市场挤压,更加趋于边缘化。枫香染产品虽在众多工业纺织品中独具特色,但是因为成本高,价格昂贵,市场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

1.3 未形成辐射效应

现如今,枫香染技艺在贵州省黔南的惠水县雅水镇布依族地区、惠水县鸭绒镇苗族地区,以及黔东南的麻江县龙山镇河坝瑶族地区、从江县岜沙苗族地区还较为完整存在[5]。“完整存在”并不意味着枫香染影响力大,相反,这种“完整”也许正是枫香染固步自封的尴尬。枫香染手工技艺发展分布范围较小,枫香染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当地的赶集流传到其他村寨,这种传播方式单一且狭窄。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以前主要以蜡染为主,由于居住地距离近,也受到布依族枫香染的影响并开始制作,再加上一些有意识的培训,使得枫香染从业者逐步增加。杨氏家族以杨光成为首的团队带着当地枫香染制品到全国各地进行展览,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并没有形成像苗族蜡染那样的社会知名度。同时,当地人也没有正确理解枫香染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宣传这一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因此,虽然关注的人逐渐增多但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2 枫香染传承发展的契机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数字化转型这一技术与民族工艺文化深度融合的推进,特别是我国正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传承发展之路正在不断打造新引擎,创造新契机。

2.1 技术成熟

数字智能时代,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为民族工艺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科技发展带动数字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数字化技术、高清原像素、音频、影像设备的产生和发展,让非遗文化的传播逐渐智能化,受到大众的肯定。枫香染作为少有人知悉且面临失传的民族工艺,数字化保存是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信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运用高精度的数字化技术,将枫香染的各种信息转入计算机内部,形成一系列系统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准确记载枫香染的工艺流程以及实施步骤等宝贵资料,而且能得到永久保存,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随时随地可查询、可学习、可检索。特别是2019年6月以来,领先全球的5G技术在我国正式“挂牌商用”,宣告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6],更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

2.2 政策支持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枫香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传承保护方式并不适应当下的发展。面对这些情况,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关政策来助力和完善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切实的保护措施,要求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明确分工,编制非遗相关教材,同时加强非遗文化意识的培养,制定完备的非遗文化保护制度。2006年,国家开始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资金。2010年,文化部开始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旨在利用当下先进的数字技术对珍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进行真实有效的保护,更加多元化、智能化、数字化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运用现代设计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推动文博单位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7]。这些政策的推出,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枫香染自然也成为这些政策的受益者。

3 枫香染创新传承和发展路径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非遗传承的各种现实窠臼,布依族枫香染纹样、色彩以及制品的创新已是时代所驱。尽管传统的保护方式依然不可扔弃,但创新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已成必然。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激活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才是实现枫香染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最好途径。

3.1 推进枫香染产品内在创新

传统单一化的枫香染已经难以与新时代发展同步,“走出去,引进来”的创新发展模式显然更加有利、有效。枫香染作为非遗工艺,其创新不仅要体现民族文化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在面向社会大众乃至国际消费时,更要传达出东方布依族的文化精神。立足本民族文化,讲好布依故事,打造特色品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出不一样的社会效益,实现人与物与社会协同发展,如此才能让布依族枫香染走出一条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传承之路。

3.1.1 色彩搭配的创新

色彩文化是民族服饰最为醒目的部分,同时色彩也记录了布依人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信息。布依族枫香染在颜色上多用蓝、白两色,淳朴雅致,极具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因此而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青花瓷”。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状态、时代审美、文化观念有了巨大改变,布依族枫香染的色彩搭配与现代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脱节。色彩质朴含蓄的枫香染虽然能带给我们上佳的感觉,但可能难以满足当下人们对色彩多元、时尚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打破固有的、传统的色彩认知,这也对枫香染色彩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诠释新的色彩语境,创造出既具有艺术美又饱含民族内涵的枫香染,染料色彩的优化和升级尤为重要,让新视觉、新审美演绎新时代的枫香染。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态文明,染料也有回归绿色环保道路的趋势。枫香染印染原料以植物为主,而贵州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地域条件,茜草、栀子、槐花、姜黄、紫草与冻绿等都能作为枫香染的原材料,环保印染技术结合服装织、绣、拼贴等设计手法进行创新尝试,也有利于枫香染制品与时代审美的发展步伐接轨。当然,枫香染的色彩搭配无论怎么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色彩基调、色相、根本性的色彩传统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用的主色一定要符合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进行色彩创新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应与本身主题或者纹样相和谐,这样才能产生审美价值。传统的枫香染蓝底白花,考虑到枫香染原有的靛蓝底色纯度和饱和度低,较为深邃的颜色适合作为布料的染色基调,可选用靛蓝同色系的深色,例如藏青色、靛青、褐色等。在此基础上,同色系颜色可稍作印染手法上的调整,如渐变、晕染等,更能凸显枫香染“画布上的青花瓷”这一色彩特征。画面中纹样色彩可做明暗处理,这样既不缺失枫香染原有的色彩文化,也可增添制品画面的层次感,同时多元的色彩利用也能更好地表达手艺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具艺术内涵和情感价值。比如说,寓意万物生长的黄色与清脆的草绿色及深沉的橄榄绿或靛青的底色相结合,搭配各种植物纹样图案装饰,这样的枫香染制品既可以象征生命复苏、万物生长,也能更好地给消费大众传达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意识。当然,枫香染不仅可使用在服饰上,相关元素也可在其他产品上进行利用,而原有色彩搭配也可灵活替换,设计手法上稍作变通,白色为底色、蓝花装饰,这样在服饰以及相关的产品中也能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3.1.2 结构纹样的创新

作为枫香染的“重镇”,贵州惠水县地理位置闭塞,布依族人民主要从观察中获取对自然的认知,所以枫香染中的纹样大多取形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而且多借用谐音、比喻、象征、夸张、变形等表现方式。从构图形式上说,枫香染主要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角隅纹样等,主体纹样主要以四方连续纹的方式布局,四周的图案以缠枝纹为主。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重复等形式设计排列组合而成,纹样设计结构比较严谨,形态多变、自然流畅。从纹样类型上说,枫香染纹样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其他纹样(如表1)。植物纹样是枫香染最为主要的题材,人们在劳动时观察身边的植物,将其抽象化或者提炼为理想中的图案,并使用到枫香染中,表现布依族人民崇拜和敬畏自然之心。除植物纹样之外,枫香染也有较多的动物题材纹样,常用的有蝴蝶、凤凰和鱼等。当然自然中也存在一些布依族人民难以直接表现的题材,他们便运用抽象、夸张等手法进行表达,例如水波纹以及一些复杂的植物等。

表1 枫香染纹样

枫香染纹样的创新,重在现存纹样的重构组建,将原有的纹样运用化繁为简、夸张变形等手法,可使得纹样充满现代风格,也能增加其在现在设计产品中的利用率。在传统枫香染制品中,原有的纹样装饰大多使用于服饰的边饰、被面、床单、枕巾等,服饰装饰上主要以袖口、领口、裙子下摆几个部位为主,位置单一,很难与现代生活接轨。实际上,服饰上纹样的创新设计可运用逆向思维,在前胸、后背、腰间、裙子中段等一定程度上打破枫香染的传统构图方式,结合纹样或图案特点,进行自由设计排列。

例如以现在流行的连衣裙造型进行服饰设计(如图1),可在前胸使用单独纹样的构图方式,而纹样可尝试采用中国的“四君子”图案。不同的题材寓意不同,如使用梅枝图案,寓意不屈服于命运、淡泊高雅的性情,结合其造型将其置于前胸,裙身以白色为主,图案部分可将枫香染的蓝色作为底色,以白色图案勾勒的方式缝制于胸前。领口部分可采用当下流行的旗袍领口,再将领口以及袖口部分进行纹样装饰,可使用祥云、如意、象纹等传统纹样,又或者是变形或简化的动物纹样,选用其中一个作为主体图案,图案四周可点缀几何图案,采用四方连续纹的构图方法,整个服饰设计质朴但又不失细节。这样的服饰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能体现布依族人民纯朴大方的民族性情。在生活用品中,复杂的图案纹样则可使用自然景观类纹样,例如被面的设计。被子本身采用深蓝色,被面绘制景观纹样,如荷花丛、星空下的深林等,而背面保留原有底色即可。枫香染制品不能只局限于现有图案和传统的构图手法,而宜于以一种丰富而多变的形态展现在大众视野中,这不仅能够展现枫香染的时尚风范,也有利于赋予枫香染时代审美的新韵味。

图1 枫香染连衣裙设计

3.1.3 产品应用的创新

传统手工艺及其制品会随着审美观念、工艺标准、价值判断、材料选取、技术等的升级,伴随着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而与时俱进[8]。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在追求时尚的同时,对民族特色手工定制的产品也甚是喜爱。我们可以将非遗融入现代设计中,构建设计应用新型模式,提高非遗产品的实用价值,并将实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进而提高枫香染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传统的布依族枫香染与现代生活仍然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其衍生的一系列产品都可以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人们愈加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趋势下,枫香染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民族工艺,更是文化的载体,多元化的衍生产品也更加能融于现代生活之中。

枫香染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生活元素,打造出地方非遗品牌,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首先,可以开发枫香染服装服饰系列。巧妙地将枫香染的纹样元素与服装服饰设计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表现,保留民族服饰特色的同时,开发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民族服装服饰,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随着印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服装服饰时尚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这一理念。布依族人崇尚自然,而枫香染作为纯天然的植物印染技术,在未来服装服饰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必定能获得质的突破。其次,可以开发枫香染文创产品。枫香染融会了绘画与印染技术,融合文化旅游项目,可以推动枫香染产品向旅游渗透,开发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民族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再次,可以打造地方建筑和室内的特色装饰。将枫香染的民族特色与建筑和室内装饰结合起来,加强辨识度,塑造具有历史记忆、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建筑和装饰风格。

3.2 改善枫香染非遗传承环境

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时代冲击和外部的多重压力,枫香染要突破重围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创新传承是必经之路。要善于打破枫香染单一化传承方式,强化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会,拓宽和升级枫香染传播渠道和手段,实现枫香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3.2.1 合力培养枫香染非遗传承人

枫香染作为布依族的非遗工艺,在传承和保护人员日渐稀少的情况下,教育便成为当下传承和发展必须重视的课题,其重点在于不仅要加强枫香染的知识传授,更要培养传承人以及手艺人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助力,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符合新时代审美的枫香染传承人。

培养非遗传承人,应加强政府资金的扶持和民间资本对枫香染的重视,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帮扶。首先,要坚持传统工艺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社会和学校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枫香染教育的开展。通过地方工作室和高校“走进乡村,走近非遗”形式,对枫香染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帮扶,其重点在于“智扶、技扶和艺扶”。通过选送学员、传承人去往地方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在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强化其专业知识学习。其次,针对年轻人参与性不高和传承意识不强的问题,可选派优秀的高校学生对当地进行支教活动,开展美术交流和相关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年轻人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帮扶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引领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这方面,上海大学成立的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们多次组织果洛地区非遗传承人到工作站进行培训,使得这些传承人打开视野的同时,强化知识和技艺基础,也激活了传承人内部的创新动力。

除此之外,枫香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人技艺的精湛程度。而技艺培养的重心在于:一是要毫无保留地教授学员,使其熟练地掌握技艺;二是要引导学员全面准确地认识枫香染的历史文化、工艺技艺,培育学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强化学员传承枫香染的决心。在这个全社会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单靠熟练的技艺并不能发展枫香染,培养传承人创新意识,培养其对枫香染的文化认同,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引领枫香染走向真正的创新发展之路。

3.2.2 构建新媒体融合立体传播网

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文化与传媒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互联网+”也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而数字媒体平台更是集丰富的信息于一体,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多最准确的信息,更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微博、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是常见的数字信息平台,能实现用户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传播,这种智能媒体平台能使枫香染传播具备实时性、直观性和互动性,以此来提高枫香染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有关枫香染的微信公众号目前仅有三个,分别是“枫香染小村”“枫香染”“天染枫香”,而且内容都不超过五条。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官方的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并实时更新工艺制作的日常,建立一支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建立公众号,规范工作流程,以传播枫香染文化和销售枫香染制品为主,宜于将平台划分为“主页”“布依风情”“枫香染产品”以及“分享互动”四大模块。“主页”用于宣传日常,推送较为特色的产品。“布依风情”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用于查询布依族和枫香染的文化历史资料,其次是枫香染的工艺制作流程的详细图文以及视频资料。“枫香染产品”主要是创建枫香染的平台商城,进行制品销售。“分享互动”又可分为两个子模块,一是“投稿模块”,对枫香染感兴趣的大众可进行创作,不限产品和题材,然后在公众号内进行投稿,手艺人可根据大众投稿的设计进行制品创新;二是为访客提供“互动模块”,访客可留言,后台及时回复。

注册枫香染微博账户可增加大众与工艺之间的联系,微博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工艺人发布的博文可通过访客的转发和评论,扩大访客的数量,进一步扩大枫香染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一定意义上实现传统工艺人向自媒体运营者的转变,也增强与大众的互通性和黏性。与其他许多推广模式相比,微博推广成本低,方式简单、快捷,有吸引大众的文案和相关的小视频、图文即可。利用新媒体技术重构传统文化传播内核,打通文化生产、传播、营销、消费等各个环节,可以使各个领域有效关联,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9]。受当下媒体文化的影响,以平台作为引线吸引大众,在此基础上,制作枫香染工艺历史的短视频和动画短片,并以此营销推广枫香染产品,实现传统工艺制品在网络平台上的商业化转型。

3.2.3 打造枫香染非遗数字博物馆

非遗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以数字技术手段对非遗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保存, 并提供数字化非遗展示传播、信息教育等服务[10]。当下网络信息发达,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形式更能与时代发展潮流接轨,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都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保存和再现的案例。现在的青年一代是传承的主力,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将民族工艺注入数字化技术,不仅留住了文化,也能赢得青年人。

“互联网+”战略向文化遗产领域的延伸展现了一条有效的文化发展路径,也为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机遇[11]。要善于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让枫香染得到数字化展示、保存、记录、传播。一方面,利用当下的数字化技术、3D扫描和重建、VR/AR技术以及动作捕捉技术等对枫香染历史文化、工艺信息等各项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展示,从而打造枫香染工艺动态式虚拟世界的交互系统,观众通过APP足不出户就可实现遨游博物馆的体验。这些传统工艺通过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得以“重生”,也让现在的我们切实地感受了古人的智慧,激发广大群众的传承意识。另一方面,可建立枫香染智能数据库,涵盖枫香染知识库、纹样库、工艺库、传承人库和案例库等数据库。借助当下计算机通信的高新技术,存取枫香染的数据信息,依托云计算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网络的远程传输和信息检索。枫香染知识库包括对布依族服饰的种类、纹样、制作工具、工艺、纹样等有所记载的古籍,也包括今天对枫香染进行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纹样库包括枫香染的典型纹样,例如蝴蝶纹、田字纹、蜘蛛花纹、刺梨花纹、喜鹊、鱼等众多纹饰数据库,再细分为动物、植物、几何、拟态等纹饰子库,对纹样库中的细分纹样可进行查询,了解其背景和寓意。传承人数据库主要记载枫香染传承人的个人背景以及制作的枫香染制品和对枫香染发展的贡献。将这些枫香染信息建成数据库,对于后期的创新以及信息的缺失也可及时补充和完善更新。枫香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对枫香染的传承保护、展示宣传具有重大意义,更是肩负着枫香染抢救、保护、传承、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时代发展需求和重任。

4 结语

任何非遗的创新融合,都应建立在坚守非遗精神文化内核本真的基础之上[12]。树立全新的传承发展理念,需要突破原有的观念束缚,但最根本的仍然是非遗文化的内涵本身。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在价值,呼吁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对传承人的尊重,可以更好地助推非遗实现文化传承梦[13]。贵州惠水布依族枫香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尊重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面对时代的发展,需不断吸取时代元素,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共振。在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实现现代技术与文化创新协同发展,布依族枫香染更需要遵循内容为王、创意为先、技术为要的传承原则,本着一切以人民大众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枫香染现代化、活态化、智能化的转变,使其融入大众,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切实构建起枫香染非遗文化讲好故事、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