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家具造型及发展

时间:2024-07-28

■周 耀,杨明鑫 Zhou Yao & Yang Mingxin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本文基于北宋时期背景,通过对北宋时期市井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家具造型的分析来探讨宋代家具的演变过程。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的发展背景,浅析宋代市井家具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家具进行分析研究,以图中所描绘的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家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存在于不同使用场景中的不同种类的家具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各类宋代市井家具的分布和构造特征。

1 宋代家具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开始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推进,由此传统家具的文化传承逐渐备受瞩目,而明代家具高超的制作工艺及样式几乎成为我国研究者争前恐后的研究对象。而在此之前,宋代曾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发展的高峰,在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家具不仅有了形态上的突破,也有了风格的变化且富有文化内涵。

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洗礼的宋代家具非常值得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而从《清明上河图》着手研究这是打开了传统家具图像研究法的新大门,为宋代家具造型与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众多值得设计师参考与借鉴的优秀范例。

1.1 北宋市井家具的发展成因

家具的发展是一个时代发展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宋代时期的家具发展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如下。

1.1.1 宋代经济的繁荣稳定

因北宋初期连年战事,宋太祖制定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号召人民重视积累财富和土地等资源的重要性,商人也因为当时的政策号令和税收制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其家属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些政策都促进了宋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将商业推向了繁荣。伴随着商业的兴盛繁荣,其制造业也被推向了顶峰。再者便是宋代在建筑业方面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习惯上的变化。一些著名的建筑地标例如绍兴八字桥、杭州六和塔等建筑都将宋代雄厚的财力、浩大的工程展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宋代《营造法式》所涉及石作大树、小木作、瓦片等诸多作品中的十三个公共制度,也根据用途不同对建筑样式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尤其埋于各基础构件之间的位置和比例等系统的规定,使其展示了其中的小木作时代。而正是小木作工程的方式、设计标准及形态样式对市井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1.1.2 家具发展与宋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

鉴于宋代的执政者是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和文人墨客的地位,在历史长流中最具文化气息的一笔。文人的作品就是象征着当时社会人民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方向,都体现在当时的书法、绘画上,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宋代家具的艺术特征。北宋时期的都城既是政治核心也是经济要区,经济的繁荣昌盛对宋代家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宋代经济上的繁荣导致都市内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同比例增长的生活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家具的发展速度,使复杂家具的制作与应用有了可能,由于不同阶层人民有着不同的审美和功能需求,使得家具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种类与分支。

由于宋代休养生息的政策在经济上得到快速发展,使得手工业无论在生产规模上还是质量要求上都有明显的提高;与其一同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改进并逐渐向家具的制作方向上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梁柱式框架结构造型的启迪下,在这一时期家具的结构也开始采用这种框架式的制作方法。

■图1 椅凳类代表器场景

2 《清明上河图》中家具代表器

根据画卷中所描绘的家具种类,对其中存在的几种家具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了各个代表类型的代表器,例如椅凳类:杌凳、长凳、椅;桌案类:方桌、宽长桌案、条形桌案和其他桌案;柜架类:方角柜、圆角柜[1]。其中出现次数极为稀少的物品可以作为器型代表,当然物品的出现次数较多时选以其中较为典型的物品样式作为该平行种类中的器型代表。

2.1 椅凳类家具分析及使用场景

依据《清明上河图》 画卷中生动描绘的生活场景真实的表现了在北宋末期百姓家中日用家具的使用情况,在市井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百姓或同一阶层的人民使用着几乎相同家具种类。在画卷中依稀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杌凳和椅,其余几乎都是长椅。通过统计椅子凳子类的放置场所,如图1所示,商业店铺中椅子的种类居多,宅邸、民宅、游船、街道中也都有长椅等,而椅子与长椅相比,使用环境有限,只在高档区域有所体现,在普通的农舍宅院中并未见到。

通过对画卷中古人坐姿的形态观察,古人的坐姿严格遵守尊卑礼仪,人们为了活动上的方便逐渐淘汰了跪姿和坐姿,这与垂足而坐的演变有着密切联系。在北宋末期,因人们坐姿的改变随之带来的是椅凳类家具使用方式的变化,杌凳与长凳是长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椅凳类家具,因其结构简单、材料单一,所以在民间使用广泛。这个时期家具制作的主要技术为榫卯技术和细木工技术,而部分凳类家具的出现频率低于椅类家具也足以说明,北宋时期人们对于复杂椅凳制造的技术掌握并不成熟所以无法普及于大众。而相较于其他凳类,杌凳和长凳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易懂,并且其造价成本又相对低廉,所以在市井百姓的生活中广为使用。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记载了以榫卯技术为核心的小木作和细木工技术,以这两种技术为核心的家具制作十分广泛。

长椅代表器,长椅也称为“条凳”。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最多,范围最广的家具的种类,一般多分布在基层人民的生活区域,长椅的高度则根据图中人物的膝盖处齐平,也有尺寸较小的个体存在,造型简单朴实、讲究实用、耐用结实组合成方案的两条长凳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组合方式。

因条凳制作简易、价格低廉、易于制作等特点在劳动人民中广为使用。如图2中可看出长凳高度不及一尺半,长度约为四尺,可两人并排乘坐,长凳遍布于河岸两旁的商铺门口、人家大院之中,展现了作为普通人家中实用性最强最广的特性,遍布大街小巷之中,即使到了现阶段的现代生活,长凳依然是一些人民家中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时至今日,长凳也出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类餐厅和普通的家庭生活中。

■图2 椅凳类代表器场景

2.2 桌案类家具分析及使用场景

在《清明上河图》中,经常与椅凳一同出现的还有作为盛具的桌和案,尤其是《清明上河图》中商家店铺数量众多,因此就有更为明显地体现[2]。其实桌和案在实际作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案的出现较桌而言早一些,历史更加悠远。古代人民的生活与各种各样的案紧密联系。通过对明式桌案的分类研究,《清明上河图》中市井百姓所使用的家具中北方常见炕桌几乎未曾出现,而数量上居多的是酒桌、方桌和半桌,它们多与长凳组合出现。桌案与椅凳相当,结构相似,以图3中家具为例,所展示的桌案类家具均以方方正正的案面为顶面,四角有案腿相支撑,虽无华丽装饰,却也造就一定的比例尺度,形成特定美感,可谓是初期的装饰艺术美感的一部分。由此也能看出市民中围绕桌子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为后人普及这种坐姿打下了基础。

在街市道路两旁人们往往只需将桌面和桌面上的货物一起顶起来或用手托举起来,即可搬运移动,灵活方便,也说明基层群众会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情况来自己动手改装家具的使用方式和结构,赋予这些家具更强的实用性和地域性[3]。大部分家具造型简约,只有朴素简单的牙板,衡和卡花等,都可以反映其中所表现的朴实素雅的美学特征[4]。桌案类家具是无论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家中都会置办,都不具备阶级象征性。在画卷中以桌案为主体的生活场景数不胜数。

大部分的桌造型十分简约明朗,单一桌面配上独立四角,桌面朴实无华无多余装饰,四角与桌面衔接之处只做简单装饰处理。腿足垂直于地面,较细但不长,桌下留出足够的空余位置,为人们方便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桌案也分出长条形和四方形,长条形多用于街边商铺使用,四方形多摆放于家中,且占地较小[5]。

2.3 柜架类家具分析及使用场景

在《清明上河图》中,能够看出几种柜架类较为明确,圆角柜、方角柜最早是根据柜顶转角形式命名,转角称之为圆角柜,转角为方则为方角柜[6]。柜子由以往单纯的作为贮存类器具广为使用,而慢慢演变成间距储存和陈设双重功能。柜子上半部分变成架空形式,由栏板围合四周,中间由隔板分隔,制成多个贮存空间,也有上半部分不置柜门以达装饰效果,大多柜面多作为桌面和柜台使用,与后来出现的明式家具造型样式看起来无异[7]。

当时的柜子与桌案结构相同,用料一致,皆是木质,并由四角垂直于地面的木棒作为支撑,与横向木连接处采用榫卯技术相连接,稳固、美观,在表面无其他金属构件,亦能达到如此坚实结构,足以证明在当时对于家具的制作与使用技术已普遍出现在民间[8]。

2.4 其他类家具分析及使用场景

《清明上河图》画卷中总共包含了4种其他类家具,其中有箱、屏风、鼓架、提盒。其中屏风、鼓架较少,而箱类、提盒较多,表达了当时商铺运送商品的载具和方式,也是其使用率的明显特征,因此他们进行销售的手段就变得十分简易,扛在身上走在路上随走随卖[9]。

屏风的历史悠远,在我国古代家具中极具代表性。在宋元时屏风又称屏具,是一类特殊家具也在家具种类中被单独归类,包含了多种形式如插屏、座屏等,在我国古代屏风是皇族帝王的专属装饰家具,其作用是为了装饰空间,加强帝王处的视觉冲击感,也是展现其高贵地位的礼具[10]。

再到后期,屏风在风水学中有分隔杂净,遮挡煞气的说法,在美学上也可为室内空间增添层次感,所以多见将其摆放在厅堂中与大门正对[11]。古代屏风也常摆放在床榻附近,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令人的注意力专注于一点[12-13]。

箱,又叫做箱箧,早在汉代就有了“箱子”这样的名词,唐代之后更多出现于文献中,在《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这样的画面,城外向城内的道路上有好多官员、士大夫的侍从肩扛着皮箱,其中还有些进京赶考的文人雅士,他们将书籍或服装放置箱内,方便随行。

提盒在古代经常被作为盛放物品的一种容器,体积上比箱略小,提盒是古人为了盛放方便的产物,《清明上河图》中的提盒的规格形制基本是统一的,最上层是一个盖子下面由两个叠盒罗列,侧边有立柱样式,除了手提还可以加一横梁穿杠肩抬[14-15]。

■图3 桌案类代表器场景

3 结语

尽管众多学者对传统家具的来龙去脉、家具造型上的艺术设计、家具与传统绘画的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宋代家具的实物留存于世的比较少,因此对宋代家具研究的空间还很大,也可以结合同一时期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家具造型将其与《清明上河图》家具代表器型的样式造型进行对比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是继续研究家具创新设计的关键组成条件,也是在完整宋代家具具体种类样式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