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二十四节气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意境营造

时间:2024-07-28

■王 玥 李永春 Wang Yue& Li Yongchun

(1.2.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

室内软装设计艺术是“整体空间艺术形象的创造,在解决好功能的前提下,用形式语言来表现室内陈设的题材、主题、情感和‘意境’”。它的发展与建筑中的空间表现密不可分。在“顺应天时,回归自然”的设计趋势下,通过对建筑空间总体的艺术构思,调度并把握好室内家具、器物陈设及各种软装元素,创造出逸趣横生的自然“意境”,达到人文素养与自然之道的完美融合。这需要我们在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可应用的元素,对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进行更深入的文化研究与探索。

1 二十四节气与室内软装设计

1.1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流,其于2016年12月24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反映了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先祖制定出顺应自然、伦理与气象变化的二十四节气,并依据时节物候变化赋予每个节气特定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与发展自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冬至饺子夏至面,还是清明风筝谷雨花”,这些节日民俗和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识别本民族内在符号和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识[1-2]。

1.2 二十四节气与室内软装设计的关联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可持续宝贵资源,它奠定了人们生存发展的标准,区分了不同品味的生活形态。二十四节气中所包含的醇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思想,折射到现代室内装饰中足以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居住文化与日常生活[3]。

在节气文化中,“顺天应时,四季交替”的时空观可以与室内空间的布局与光影的营造融为一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的物用观与家具陈列和艺术品选择设计相辅相成。“山水流动,气韵丛生”,将节气文化混搭到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可以让现代人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大爆炸中体味到偏安一隅的宁静与安逸,以敬畏自然的朴素之心回归到生命本真的状态。

2 节气文化的造物之道

2.1 “物我合一”的自然观

《庄子g齐物论》中所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4],这是一种物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观点,阐明了“物我合一”的朴素自然观。二十四节气既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又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认为自然秩序与人文秩序应当是和谐的而非对抗的,在农事活动中应“顺天应时”,不能违背自然秩序。

2.2 “万物有法”的科学观

《周易g丰》中有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在节气更迭中会出现气象星相上的变化,“月圆易蚀,水满则溢”正是比喻事物鼎盛到极点就会衰落。万事有度,才能长久。所以在设计中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浅尝辄止或者过犹不及都无法设计出真正令人满意的效果。万事万物都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和方法。只有遵循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利用,才能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2.3 “取象比类”的实践观

《周易g系辞传》中有曰:“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5]。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取象比类”即为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感受和认知后,经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分析、比较后,提炼事物具有相似性的属性,并将其归纳综合的过程。“取象比类”的实践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对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

3 二十四节气的意境营造方法

从古至今,追求意境美一直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中国人在追求意境美的路途中从来都是秉承着一往无前,跋山涉水的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定执着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有独钟创造出属于中国人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人文价值和精神气质。节气文化中蕴含的生命哲学精神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有助于室内软装设计中的意境创造。

3.1 取半舍满的空间设计

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经为空间的形式与功能,虚与实的关系做了最精妙的解读。而在节气文化中,顺应天时,尊重自然也是中国哲学敬物观的重要体现。取半舍满的空间设计也是讲究一个中庸通和之道。半是功能,满是形式。取半舍满,就是舍形式而取功能,舍复杂而取简约,舍框架限制而取灵动自由。“半”是一种不完美的平衡状态,是对器与道浑然一体的极致追求,也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愿望。取半舍满,方能从容。

■图1 中式软装设计

■图2 中式客厅软装设计

■图3 节气化家居软装设计

室内设计的精髓不在于多,不在于繁,而在于精致和简约,体现出对简约而不简单的精神层面的考虑[6]。空间感的创造需要将各种元素进行高度的总结与凝练,留出适当的空间方便人们的居住与工作,提高人们在室内的舒适感,实现功能与形式、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3.1.1时令交替的层次营造

室内空间设计应该富有层次感。在有限空间中合理创造出舒适的层次,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释放工作之后压抑的心情。层次设计可以利用隔断和玄关的巧妙设计营造出回环往复,蜿蜒无尽的空间感。让居住者产生“室已止然意无尽”的感官体验,造成“不尽之尽”的空间幻境,实现可持续空间的延续。四时交替,节令变化是节气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所以营造室内的流动性与变化性,创造出灵动空间来保持居住的新鲜感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问题。

3.1.2意蕴深长的光影布局

光与影的合理布局,能够营造出一个“季节变换、虚实相生”的空间[7]。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屏门、风窗等器具的功能,便有分割空间,疏导光影的作用。平时人们不注意的小物件,如窗花、窗格,其功能实际上有透过视线,洒漏光影。这些花格图案造成室内斑驳的光影,营造出迷离的空间,于是才会有郑板桥望着窗棂描摹竹影的千姿百态;才会有近代学人林觉民写出了“窗外疏梅筛月影”的字句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显示出古人的审美意向,其审美空间也似乎包含着对光影斑驳的模拟。

3.2 四季鲜明的色彩设计

“五色观”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基础,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的传统“五色观”都不谋而合地反映出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及审美意识[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而总结制定的,所以节气文化中必然有人们对于时空赋予色彩的意义,将色彩作为情感的外在呈现。对不同节气中的色彩选择,可以营造出因人而异的意境效果,体现出传统节气的意境美。

3.2.1以色造境

色彩与时间相连,宣告着色彩加入了人的生活,甚至成为节日的表征[9]。因此运用节气文化的色彩特征可以为室内软装设计营造多种不同风格的中式山水意境(图1),立春时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设计师运用纯正鲜艳的对比色在软装饰物中混搭追求雍容华贵的气度,如中国红、翡翠绿、豆芽黄、皇室蓝。在室内点缀红色家具,使新中式风格更为突出。而在金秋时节,果实丰硕,收获醉人,但又有一丝事物即将凋零,感怀伤时之悲,这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景,正是秋之成熟的细致体现。如图2所示,在中式客厅软装设计中运用秀丽淡雅的协调色强调理性的和谐与宁静,佐以古朴沉着的暖棕色和黑、白、灰做主色调,营造出庄重的氛围。再选用拥有鲜明属性的金黄色,华贵质感油然而出。

3.2.2以色明性

一个人对色彩的偏好也可以表明这个人的年龄、性格与秉性。室内软装主导色的选择可以看出居住者是追求雍容华贵,气度不凡的贵族化生活;还是偏好古朴清奇,自然宁静的平淡生活;或是喜欢用明快跳跃的颜色表明自己正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又或是偏爱用成熟稳重,优雅大气的中性色来暗示自己已经过了懵懂年幼的年纪。在浮居二十四家居设计中,设计师根据不同节气的文化内涵,用相应的色彩暗示出不同的空间功能。例如图3中,设计师在室内墙面及顶部采用大面积的白色铺底,空间中的家具器物软装均采用自然色,尚纯而戒驳,为整个设计营造自然禅意、淳朴空灵的意境氛围,体现出色彩的纯净自然之美。

3.3 形意相融的饰品软装

饰品软装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室内空间中的家具灯饰,古画字玩需要根据不同器具的特性去组合搭配。造型摆放也须疏密有当,布局合理,四季都应好景。

3.3.1形尚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家具的造型秉承着小巧时尚,精致美观的外观风格。时尚的流线型设计透露出简约而不简单的品质。节气文化中的软装家具和陈列饰品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传统,在取其“形”的过程中,对传统造型进行演变,重组和创新,用现代设计理念,使其在具有时代特征同时体现民族个性。

3.3.2材素

材料的质感富有多维的情感沟通功能,通过不同材质的饰品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有温度的室内空间,赋予空间灵魂。同样的材质,不同的组合,造成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借物见性,如木制品家具可以给人以厚重沉稳、深邃含蓄的感觉。

3.3.3意融

李泽厚先生曾说:意境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10]。在室内营造出文雅野趣的意境,需要室内器具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整体风格布局相统一,让器物隐射出居住者“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气质[11]。器物的软装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不同的器物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将不同的器物放置在合理恰当的位置,情景交融,相互映衬,“以物之情构之画意”,与发生居住者情感共鸣[12-13]。

4 结语

陈设之道,精在取舍,妙在神韵,贵在尊重与坚持。一个好的软装(陈设)设计,需要摒弃物质表层的浮光掠影,潜心雕刻出物质背后的文化情怀。在沿袭成风,设计泛滥的今天,设计师需要执着本心,坚守底线,理性判断,感性思考,最大限度地将节气文化的精神内涵创造性地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增加室内软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营造出属于当代室内设计的“节气”之道,“意境”之美,引领出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潮,创造出室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