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聂春梅,牛春革,方新湘,范跃超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某公司通过170 m3/h和200 m3/h的2套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2015年新建1套300 m3/h供锅炉用水的深度处理装置,总计浓水量可达4 800 m3/d。该纳滤浓水属高盐度高COD型废水,有机物成分复杂、有毒有害污染物多,COD在150~300 mg/L之间,经试验分析属难降解型有机物,尤其是废水中的烷基酚类,对生物有杀灭作用。新环保法出台之前,产生的纳滤浓水一般都是掺兑排放或在污水系统内自身循环,造成吨油水消耗量增加或在系统内不断循环累积,给后续工艺造成冲击[1]。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加工量不断扩充及纳滤浓水COD数值的不断提高,纳滤浓水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纳滤浓水特点,前后评选了几种处理技术:厌氧—好氧生物法处理、芬顿试剂联合臭氧氧化法等,虽有效果但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COD外排标准(GB 31570-2015)。中国海油天津研究院开发的超滤+反渗透+臭氧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的组合工艺存在电耗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最后确定了针对该公司纳滤浓水的处理方案:碱性条件下,拟采用“浓水—调节池—混凝沉淀—1级高级氧化催化氧化反应—2级高级氧化催化氧化反应—出水”的工艺对该公司纳滤浓水进行处理[2]。文中针对该公司纳滤浓水的水质特点,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研究,通过考察高级氧化工艺关键影响因素,为纳滤浓水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原料水为200 m3/h深度处理装置的纳滤浓水。浓水pH为7~8,COD为100~250 mg/L,总溶解固体为2 526~4 640 mg/L,其中,氯离子为1 150~1 311 mg/L。经GC-MS分析,纳滤浓水中共检出24种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前10位见图1。
图1 浓水中有机物组成分析/(mg·L-1)
从单个有机物成分来看,纳滤浓水中2,4-二叔丁基苯酚含量最高,为67.7 mg/L;其次为15-冠醚-5、18-冠醚-6、八乙二醇,含量为13~15 mg/L;再次为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烷等,含量3~13 mg/L;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氯苯类、苯胺类、苯酚类、脂类、醇类、醛类,含量均为4 mg/L以下。
中试高级氧化试验装置由空气压缩系统、变压吸附制氧系统、臭氧制备系统、催化氧化反应单元4部分构成。设计空速为0.3~2.5 h-1,1、2级催化反应器规格相同,直径均0.6 m,高4.5 m,催化剂填充高度约为4 m,填充量为2.2 t,该催化剂为锰基催化剂,比表面积为32.87 m2/g,孔容为0.051 m3/g。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型号为安捷伦7890-5975C。丙酮为内标,内标加入量是5 uL,废水取样量8mL,进样,20 mL顶空瓶中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是PDMS/DVB,60℃萃取30 min。
其它分析仪器:COD测定仪采用CR3200 COD消解仪,德国WTW;photolab s6光电比色计,德国WTW;总有机碳(TOC)分析仪采用美国利曼,Torch;臭氧浓度检测仪采用北京山美水美,LIMICEN;pH计采用Cole-Parmer®公司的pH/mV/Ion/℃电位计(Model 59003-35),取样测定。
臭氧氧化实验以纳滤浓水中COD的去除率为指标。纳滤浓水经泵进入pH调节罐,当pH调至10~11时通过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再经泵进入1级催化氧化反应器的底部,与来自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化空气在1级催化氧化反应器底部顺流接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臭氧被吸收并直接或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3]。
当臭氧消耗完全时,污水由1级催化氧化反应器顶部溢流进入2级催化氧化反应器底部,与另一股来自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化空气在2级催化氧化反应器底部顺流接触,臭氧或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与未降解完全的有机物继续发生反应,出水由2级催化氧化反应器顶部溢流出,经过气水分离后最终进入稳定池,进而达标排放[4]。试验过程中的尾气采用加热分解,试验出水按需求进行检测。
试验前期,纳滤浓水的COD为150~170 mg/L,试验后期因新环保法提高了对外排水COD的要求,浓水被掺入2浮出水入口处,在污水系统内自身循环,由于浓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较差,COD不断循环累积,使试验期后期的浓水COD平均值为180~220 mg/L,瞬时值多次高达240 mg/L,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当臭氧投加总量相同,空速均为1 h-1,分别考察臭氧不同投加点个数对浓水的高级氧化效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2点投加方式的出水COD要低于1点投加方式,COD去除率高出14%。说明适当增加臭氧气体的投加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对纳滤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空速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所处理的污水量,决定了污水在催化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在催化剂一定的前提下,空速较小时,反应时间长,去除率较高,但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水量小,水处理能耗高;空速较高时,虽然装置的处理能力增加,水处理能耗降低,但由于反应时间不够充分,污染物的去除率下降。因此,需要试验确定最佳空速。气体投加方式、臭氧投加量均相同,考察不同空速下的高级氧化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空速下的高级氧化效果对比
由表2可知,高空速条件下COD的去除总量较大,但COD降幅小,出水COD不能满足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当空速较小时,可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在臭氧投加量足够的前提下,出水COD满足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当臭氧投加量为150 g/h,浓度为300 mg/L,催化剂填充量为90%,空速为0.5 h-1,纳滤浓水COD可 从167~224 mg/L降低32~42 mg/L,满 足 出水COD小于60 mg/L的指标。
臭氧投加量直接影响着氧化效果和处理成本。投加量过低,达不到氧化的处理效果,投加量过高,水中的有机物易生成极性较强的中间产物,且还有可能增加臭氧副产物的生成量,进而大大增加臭氧发生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因此臭氧投加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臭氧投加量与有机物的去除率并不是成线性关系,最佳的臭氧投加量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应通过试验确定。空速、气体投加方式相同,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时的高级氧化效果见表3。
表3 空速为0.5 h-1时的高级氧化效果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臭氧投加量是高级氧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当臭氧投加量较高时,总的COD去除总量较高,出水COD较低。臭氧为投加量为150 g/h较臭氧投加量为75 g/h时的COD去除率高出24%,但与COD的去除总量并不成比例。
臭氧催化氧化可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催化剂的吸附、催化特性结合起来,能有效解决有机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催化剂可提高臭氧的反应活性和利用率,提高有机物的降解率和矿化程度,因此,催化剂的填充量对COD的降解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臭氧投加量和投加方式相同,考察不同催化剂填充量时的高级氧化效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浓水流量为0.5 m3/h、臭氧投加总量为150 g/h、无催化剂时,出水COD较催化剂填充量为90%时高出75.7个单位,催化剂填充量为50%时,出水COD较催化剂填充量为90%时高出12.8 个单位。
表4 不同催化剂填充量的考察
根据高级氧化反应机理和浓水COD理论氧气消耗量计算,高级氧化处理浓水后尾气中的氧含量依然较高,直接排放不经济。为此,通过取样分析尾气组成,判断是否具有再利用价值,见表5。
表5 尾气组成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尾气中氧气浓度均大于80%,满足臭氧发生器的进气氧浓度要求。但尾气中检测不出CO2气体,判断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投加,与CO2发生反应而得以去除,这也与反应过程pH的变化趋势相印证,即随着高级氧化反应的进行,水的pH会逐渐降低。
以前期试验考察确定的最佳中试反应条件为依据进行稳定性考察。臭氧投加量为150 g/h,投加浓度为300 mg/L;催化剂填充量为90%;空速为0.5 h-1;停留时间为150 min;原料水pH调节为10~11;采用2级等比例注入臭氧气体。运行期间,COD的降解曲线见图2。
由图2可知,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经高级氧化后,出水水质较稳定,但当纳滤浓水COD增加时,出水COD相应增加,当浓水COD为218~225 mg/L时,出水COD个别超过60 mg/L,超出排放标准。
图2 最佳运行条件下COD降解情况
此时应适当增加臭氧投加量,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当臭氧投加量为150 g/h,催化剂填充量为90%,空速为0.5 h-1,停留时间为150 min,纳滤浓水COD可从167.5~225 mg/L降至平均值为34.6 mg/L,满足出水COD小于60 mg/L的指标。
经过2级催化氧化后,2,4-二叔丁基苯酚的浓度降至9.453 7 mg/L,总降解率为86%,冠醚和正十三至正十七烷烃,降解率为85.5%~98.6%,其它物质的降解率几乎为100%。
纳滤浓水中的总有机物浓度从201.7 mg/L降至22.7 mg/L。
对照《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5],经高级氧化后,出水中的TOC、总氮、悬浮物(SS)等指标也满足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见表6。
表6 中试达标排放水质
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条件容易控制,无二次污染,加之化学稳定性高、无毒且成本低等潜在的优势,根据中试运行消耗和工业公用工程单价进行吨水处理成本的核算,见表7。
从表7经济性分析看,中试试验的水运行成本为4.4元/t,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臭氧发生器所消耗的电费,其次就是工业风的消耗。由于气液比较高,导致吨水处理成本较高,但实际上消耗氧气量较少。
经分析发现,尾气中的氧气浓度与制氧系统的氧含量基本相当,尾气中残留氧气可经过适当预处理后直接制备臭氧,进而循环回用,大幅降低水处理成本。
表7 中试试验装置水运行成本核算
(1)通过有机物组成分析,该公司纳滤浓水的处理难度较大,依据水中残留的难降解型组分,可考虑从源头上处理,以进一步降低后续处理难度。
(2)通过试验发现,臭氧投加总量、空速、催化剂填充量、臭氧的注入方式等均为高级氧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臭氧投加量越大,而空速越小,催化剂填充量越高,越有利于臭氧氧化反应,臭氧气体分级注入,可以提高臭氧的利用率,进而增加氧化效果。
当臭氧投加量为150 g/h,催化剂填充量为90%,空速为0.5 h-1,停留时间为150 min,纳滤浓水COD可从167.5~225 mg/L降至平均值34.6 mg/L,满足出水COD小于60 mg/L的指标,总有机物浓度从201.7 mg/L降低到22.7 mg/L。
(3)经高级氧化后,其它所测出水指标也满足新排放标准要求,且水处理成本为4.4元/t。
目前此研究提出的方案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臭氧消耗量较大。后续可通过采用高效汽水混合措施,增加气液传质效率,进一步降低臭氧消耗量。并且,通过实施尾气循环工艺降低项目投资和实际运行成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