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造林模式在沂水县林业绿化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7-28

谭波,扈明新,刘庆晓,刘兆伟

(1.山东省沂水县林业局,山东 沂水 276499;2.沂水县国有林场总场 276400)

1 试验区概述

1.1 沂水县自然概况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处沂蒙山区腹地,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1.8~12.8℃,年均日照时数2414.7h,年均降水量为750~850mm;土壤主要分棕壤、褐土和潮土3大类型。

1.2 沂水县资源情况

根据森林资源普查结果,至2014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107.9万亩,林木蓄积384.8万m3,森林覆盖率29.8%。

2 不同造林模式概念与特征

2.1 工程造林模式

利用林业项目资金,打破乡镇、村区划界限,由县级林业部门负责统一规划,以小班为单位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详尽的作业设计,确定适宜的整地方式、整地规格、栽植树种、栽植密度、苗木规格和混交配置方式,造林项目含公开招标、项目建设、工程监理、项目验收、造林资金集中支付等程序,项目投资由林业专项资金全额解决。

2.2 村民自建、先建后补造林模式(简称先建后补)

利用林业项目资金,依托林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林业大户等载体,通过县林业部门引导、乡镇参与,统一进行土地流转,规划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栽植任务,委托第三方验收合格后,集中支付造林资金,项目投资按照林业专项资金采取补贴的形式解决。

2.3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模式

由林农、合作社、林场职工完成造林后,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开展现场验收合格后,按照乔木林200元/亩,水果林100元/亩的标准给予造林主体财政补贴。

2.4 常规造林模式

含部门包扶造林、全民义务植树、乡镇和个人自行三种形式。按照县、乡林业总体规划,由部门、村集体组织或村民自发形式,由组织部门投资或个人自行出资完成造林任务,该项目除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中央造林补贴外,造林费用自理。

3 不同造林模式的应用推广

采取实地勘察和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分成林状况;根据生态区位,随机选取4种造林模式,在相同立地条件和苗木规格的情况下,设置1亩的标准地进行调查,三次重复,结合验收结果,确定不同造林模式下的项目投资及造林成活率、苗木保存率和造林效果。

3.1 不同造林模式的应用推广情况(表1)

工程造林模式:为解决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难题,自2008年以来,沂水县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方式,总结出了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双向管护”的工程造林新模式,以工程造林为主、其他造林方式为辅,大力开展荒山绿化工作,至2015年,先后开展了21次招标,212个标段、涉及500个林业小班,完成招标造林面积10.5万亩,100%成林,造林保存率95%,中针阔混交林达到40%,实现彩化造林2.7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

先建后补造林模式:自2016~2017年,随着荒山绿化、彩化造林的不断深入,沂水县大面积荒山已完成绿化美化工作,林业的工作重点由荒山绿化彩化向发展高效经济林转化,涉及土地流转、树种、品种、混交方式不同,加之国家造林投资不足,为此,采取了“先建后补”的形式开展造林,两年间共完成经济林造林1.7万亩,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为我县的高效林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模式:自2013年始,近年来,为鼓励林农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推进荒山绿化和发展林业经济,先后对林农、林业合作社、林场职工造林进行补贴,共完成合格造林337个小班、面积3.8万亩,成为林业造林绿化工作的有力补充,大大提高了林农造林、营林积极性。

常规造林模式:我县大力开展部门乡镇责任造林、包扶造林、义务植树活动等,积极开展荒山、水系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间,共完成造林个5897小班、面积41.7万亩,其中,经济林和用材林保存率较高,荒山绿化因措施和管护等制约因素的原因,保存率不高、效果不显。

表1 不同造林模式应用情况统计表 个,亩,万元,元/亩

备注:投资均价工程招标的为招标金额,其他为实际调查了解的投资额。

3.2 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对比

根据调查,从造林效果和项目投资看:工程造林>村民自建、先建后补>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常规造林。从推广价值看:“工程造林”和“先建后补”差别不大,前者荒山绿化成效好,后者侧重于经济林发展较为适宜,是造林模式首选。从项目投资看:“工程造林”和“先建后补”投资高、效果好,一次性投资大,但三年后均能成林,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后二者投资小,但成活率、保存率偏低,不利于林业的长足发展。从保障措施看:前两者生态林一是由于采取的容器苗栽植,苗木根系损毁轻、保水性强、缓苗快,成活率大幅提升;二是专业队栽植、集约化管理,成林效果明显;三是栽后浇水保墒,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后两者采取裸根苗栽植,管理粗放,成活率低、效果差。从林分类型看:杨树、皂角、核桃、板栗等用材林、经济树种,由于具有经济效益,林农管理用心,牛羊啃食轻,四种造林模式效果差异不明显。

表2 不同造林模式投资与效果对比 cm,株,株/亩,%

3.3 造林适栽密度

根据5年来林分调查和造林经验分析,黑松、皂角、板栗最适造林密度为110株/亩,杨树56株/亩,侧柏、黄栌167株/亩,核桃为34株/亩,桃树56~83株/亩。

4 结论与建议

4.1 “工程造林”和“先建后补”模式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打破了乡镇界限,与其他造林模式相比,荒山绿化进度快,区域栽植效果好。

4.2 “工程造林”和“先建后补”模式相比,前者适宜于大面积荒山造林,后者侧重于土地流转后,发展高效经济林。

4.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苗木、用工、管理等费用加大,造林费用加大,目前林业项目资金亩投资偏低,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缺失,要加大项目资金预算额,保证造林效果,切实解决造林绿化重量不重质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