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不同地区油松改建红松果林技术研究

时间:2024-07-28

焦宏,尚福强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丹东118002)

油松(PinustablaeformisCart.) 是辽宁省的乡土树种,也是辽宁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有着良好的水土保持效能。建国以来,油松作为耐旱、耐瘠薄的造林树种,在荒山绿化造林中广泛采用。目前全省共有油松林80万hm2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人工纯林,且分布于辽西、南地区。而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 Zucc.)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在辽宁东部地区营建红松果材林已经成为林农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在辽宁西、南部地区由于降雨量少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营造红松林成活率很低[1]。为解决在半干旱地区营建红松果用林的问题,采用异砧嫁接的方法[2-3],在油松上嫁接红松营建果用林,即解决了红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又可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因此,针对这一状况,于2004年开始在辽西的锦州、辽南的普兰店和辽东的本溪等地进行了油松嫁接红松的试验。本文将对这一试验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在辽宁西、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的营建红松果用林营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辽西地区位于E 119°~122°,N 40°20′~42°20′,海拔高度为400~1200m。年均气温7.5℃,平均相对湿度55%,年平均降水量500mm,年蒸发量1700mm,且分布极其不均,常出现周期性旱年,旱年频率达20%~25%,年日照时数2850~2960h,无霜期145~160d。

辽南地区位于E 120°58'~123°31',N 38°43'~40°10',海拔高度为200~1000m。年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600~790mm。年日照时数2500~2800h,无霜期180~200d。

辽东地区位于E 123°22'~125°46',N 39°43'~42°38',海拔高度为200~1000m。年平均气温6.8℃,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年日照时数2280~2590h,无霜期145~165d[4]。

1.2 试验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为检验异砧嫁接红松的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条件及嫁接后的生长情况,于2004年在辽南的普兰店、辽西的锦州和辽东的草河口同时进行嫁接试验。

嫁接方法试验在草河口和锦州的康家林场进行,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和芽端楔接法两种方法,分别嫁接50株。于秋季调查成活率及生长情况。

采用不同保护措施试验于2005年在辽南的普兰店和辽西的锦州康家林场、大碾乡同时进行,由于辽东自然条件很好,因此没有进行保护措施的试验。即对接穗采用套纸袋、塑料袋、对整株用塑料桶围上、只嫁接不采用任何措施和不嫁接也不采取任何措施为对照5个处理。每个处理每个地点不低于30株,嫁接方法为芽端楔接法。于当年秋季树木停止生长后调查成活率、生长量等。第二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时调查越冬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式比较

考虑该项技术将来计划推广应用的需要,除重要工作在草河口试验林场完成外,同时在辽西地区的锦州市大碾乡和辽南地区的普兰店同益乡三地同时展开,三地除嫁接时间、砧木年龄、立地条件各有不同外,其嫁接操作人员、嫁接方式等则在同一水平上进行。

2002年5月中旬试验工作开始,2003年进行效果调查,结果列表1。

表1 不同地区、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及接穗生长的影响

由表1中可见,虽然各地嫁接成活率差别非常明显,但两种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别不明显,在高生长上,芽端楔接法的生长量明显高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在保存率上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略好于芽端楔接法。嫁接人员对于嫁接技术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样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相同地点采用相同的熟练工与新学手的嫁接对比试验中,新学手的技术工嫁接成活率为70%,熟练工的嫁接成活率达到了81%。熟练工比新学手技术工人的嫁接成活率平均要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2.2 采取不同措施对成活率的影响

在解决了嫁接方法的同时怎样提高嫁接成活率,是当前在半干旱地区实施低质油松林改建红松果用林的关键技术,由于该地区春季干旱,借鉴果树嫁接后实行套塑料袋的经验,在锦州的康家林场南山和普兰店的同益乡进行了嫁接后采用不同保护措施的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2。

表2 嫁接后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对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见,采取任何措施对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都不大,套塑料袋的略高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但对生长量和顶芽饱满率来说,套纸袋的要好于其它措施的和不采取保护措施的。

2.3 不同砧木年龄及高度对接穗的影响

对于油松嫁接改建红松果用林,砧木的选择对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为探索出最佳的砧木嫁接年龄和高度以提高嫁接成活率,确保接穗的良好生长。因此,将不同年龄砧木的高度、直径对接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列于表3。

表3 砧木年龄、高度及直径对接穗的影响

由表3可见,随着砧木年龄的增大,嫁接部位变粗,嫁接成活率下降。接穗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变化不规律,对顶芽的影响不明显。

2.4 嫁接后树木生长情况

2.4.1 嫁接红松与油松生长情况比较

图1 嫁接后红松与油松三年生长量比较

由图1可见,嫁接后当年生长量低于油松生长量,红松生长量每年都在增加,到第三年时红松的总生长量与油松持平。

2.4.2 不同区域嫁接后树木生长情况

图2 不同区域嫁接后生长情况

由图2可见,普兰店生长量最大,锦州林冠下和草河口的生长量仅次于普兰店,锦州大碾的生长最差。朝阳的是3年的生长量,但仍然可以看出其生长量明显小于其它地区的生长量。结合各地区的立地条件来看,锦州大碾和朝阳的环境条件不如其它几个地方,因此生长量小一些。

3 结论与讨论

3.1 在辽宁的西部、南部及东部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差别很大,东部最好。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成活没有明显差别。但芽端楔接法的当年生长量明显大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的保存率略好于芽端楔接法。

3.2 在辽西、辽南地区对接穗采用套纸袋、塑料袋和对整株用塑料桶围上,对嫁接成活率及保存率影响不大。其中,套纸袋的效果稍微好于其它几个处理。

3.3 砧木的高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高,嫁接部位变粗,嫁接成活率下降。接穗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变化不规律。

3.4 嫁接初期红松的生长量小于油松的生长量,但3年后生长量基本相等地。不同地区间,辽南地区生长量最大,其次是辽东地区和辽西的林冠下。

3.5 在辽宁地区利用油松做砧木嫁接红松果林是完全可行的,特别是在辽宁西、南部地区,直接营造红松很难成活,可利用异砧嫁接改建果林。

[1]白瑞兴.辽西半干旱地区红松引种试验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0(6):16-17.

[2]谢虎风.异砧嫁接红松培育速生用材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4):62-68.

[3]王庆斌,王庆臣,李艳飞.红松异砧高枝嫁接试验[J].林业科技,2000(3):5.

[3]齐鸿儒.红松人工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3-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