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姚其刚
(陕西省商南县三角池林场,陕西商南726300)
油桐是多年生经济树种,发展油桐生产的基础,管理好油桐林必须重视油桐幼林抚育。幼林期是油桐营养建成树体准备的时期[2]。由于对现有油桐幼林管理粗放,大片荒芜,以致生长不良,产果量低,质量差,直接阻碍着油桐产业的升级与扩大。为此,笔者对油桐幼林进行中耕除草、间作对比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后。
1.1 试验地气候条件
试验地设在陕西省商南县三角池林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为秦岭土石山区。海拔500~750m,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特点。年降雨量795.4~839.5mm,年平均气温12.7℃左右,年平均日照2000h左右,总辐射量为120.6kJ/cm2,≥10℃积温为4107.5℃左右,无霜期202d左右。气候适于油桐生长。
1.2 试验地土壤条件
试验地以黄棕壤,土质以砂壤土居多,为中性、微酸性,pH值6.5,土层厚50~95cm,坡度10°~17°。
2.1 材料
试验林为2009年春播种的油桐籽,为3年生油桐幼林,试验品种为当地优良品种米桐。试验地应选树龄和立地条件相同,生长势相近的油桐幼林内选择供试植株。
2.2 试验设计和方法
2.2.1 中耕除草与未中耕除草对比试验,试验地选择立地条件一致(坡度15°、南坡、砂壤土等),树龄3年,生长势相近的油桐幼林。林地密度3m×3m,试验设置10个处理,即不中耕除草、中耕除草1次(4月、6月、7月、8月各1次)、中耕除草2次(4月与6月各1次,6月与7月各1次,7月与8月各1次)、中耕除草3次(4月、6月、7月各1次,6月、7月、8月各1次),每个处理1个重复,共设置1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30m。
2.2.2 间作与未间作对比试验:试验地为缓坡(10°)生长3年油桐幼林,立地条件一致,幼树生长势相近。设置2个试验处理,即间作与未间作,每个处理重复5次,共设置10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长10m,宽5m),随机排列,间作物为红薯、豆类、小麦,常规种植密度,与林地距离0.5m,且设置面积同为667m2的对比试验,以单株为小区,随机取样,观测油桐幼林生长情况。
2.2.3 土壤水分和养分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从2010年5月,每隔10天测定1次,测定深度为地下0~20cm土层,每样点重复3次。土壤养分测定样采集在2010年5月进行,土样采集深度为20cm,共分为2层,每10cm为1层,每个样点重复3次。
2.3 试验测定与计算统计
2.3.1 土壤水分、养分含量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土壤养分测定方法为土壤有机质为铬合碱溶比色速测法,全氮为重铬酸钾-硫酸硝化法,全磷为碳酸氢钠法,速效钾为四苯硼钠比浊法[3]。
2.3.2 树体生长量测定:测定时间为2010年4月至8月,随机取样,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取5株测定,项目包括树高、地径,逐个测定当年4~8月树高、地径。
2.3.3 计算:所有项目指标进行算术平均,并以其进行比较。
3.1 中耕除草对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表1 中耕除草后油桐幼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养分变化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中耕除草后油桐幼林地,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空气流通,改良土壤,利于微生物活动[1],因此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对照增加4.6%、0.37%、4.6%、4.0%、6mg/kg、16mg/kg,有利油桐幼林的生长和成活。
3.2 中耕除草对油桐幼林生长的影响
表2 中耕除草对油桐成活率与生长的比较
从表2可得知,中耕除草后,由于除草次数与时间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4月、6月、7月、8月除草一次,其树高和地径比对照增加不明显,成活率比对照增加效果不大。中耕除草2~3次后,其成活率、树高和地径生长比对照增加效果明显。因此,油桐幼林中耕除草以2~3次为宜。因为油桐造林后的头2年,这时幼林还没有庞大的根系和粗壮的干基,生活力很弱,易受杂草侵害。杂草从土壤中夺走大量水分和养分;茂盛的杂草可以遮盖幼树而得不到光照;杂草也是害虫及病菌最好的繁殖场所。春季和夏季是杂草蔓延最快、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油桐幼林生长最快最旺的时期。因此,油桐幼林除草以春季和夏季进行2~3次为宜,生长效果最佳[2]。
3.3 间作对油桐幼林生长的影响
从表3得知,油桐幼林地间作农作物薯类、豆类及谷类的油桐生长量比未间作的都有明显增加。以间作薯类、豆类比未间作的,树高分别增加41.1%和30.9%,地径分别增加41%和32.1%,且每667m2分别收红薯765kg和绿豆12kg,效果明显。间作谷类小麦与未间作比较,树高、地径和当年生枝增加不明显,效果较差。这说明油桐幼林期间作农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林地收入, 同时还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促进油桐幼树生长的效果十分明显。间作物的选择,以矮秆作物薯类、豆类等较好,不要种植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种植时细种细收,留出幼树生长空间,不要伤害幼树根系,更应注意林地水土保持。收获时把间作物枝叶、茎、蔓等留在地里,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油桐幼林生长[1]。
表3 油桐幼林间作与未间作生长量的比较
4.1 油桐幼林中耕除草后,增加了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有利于油桐幼林的生长和成活。
4.2 对油桐幼林春季和夏季进行2~3次中耕除草,可以清除杂草,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透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消耗,提高土壤肥力,为幼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幼林成活率,促进油桐生长健壮。
4.3 油桐幼林进行桐农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立体种植,增加收入,做到以短养长;间作时通过对农作物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可以消除杂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促进油桐幼林的生长。应选择薯类、豆类等矮秆作物,效果最佳,不要间作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以免与油桐幼树争水、争肥、争光,影响幼林生长。
[1]邹恩鸿编著.油桐[M].西安: 陕西科技技术出版社,1984.
[2]郭柱.油桐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 2009(1):78-79.
[3]王荫槐主编.土壤肥料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