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曲红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将哈市列入全国六大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并确定哈市为北菜南运和冬储菜基地。哈市将在保障本地蔬菜供给的情况下,每年8~11月份生产的番茄、辣椒、黄瓜、豆角、大白菜、洋葱、马铃薯等蔬菜品种,将主要供应北京、天津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秋淡季市场。
仅2011年和2012年,哈市投资40亿元以上发展蔬菜种植业,新增蔬菜面积40万亩,通过城郊“粮改菜”、建设“一圈两带”蔬菜产业格局,不断拓展“菜园子”,丰富市民“菜篮子”,提高农民收入,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菜田面积50万亩,初步建成市郊周边设施蔬菜示范圈。在新建设的大批设施蔬菜园中,大棚番茄生产占到50%甚至是60%以上,主要生产品种为“欧盾”番茄,供应上海、北京、天津的各大超市,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播期把握不准、培育壮苗困难、田间管理技术缺乏、病虫害防控经验不足等难题,影响了“北菜南运”的生力军—番茄的快速发展。
2013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启动了院县共建项目,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作为双城市的牵头单位,承担了承恩村双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7栋大棚番茄的技术指导工作,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每栋大棚(面积1500 m2),收入超过4万元,比春季预期效果超出30%以上,现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因江淮和河北一带居民的饮食习惯以红果形番茄为主,因而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生长势强、果实硬、果型高圆、果实饱满、抗病、特别是抗黄化曲叶病毒,既耐低温,又抗高温的高产优质的红果形品种为宜,当前以“欧盾”,“欧冠”最为适合,其中“欧冠”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2.1 苗床准备与营养土配制
按畦面宽130~150 cm,畦埂宽30cm,畦埂高出畦面20 cm以上作畦,畦铺营养土8~10 cm厚。营养土过筛后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 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 kg、草木灰5 kg、50%多菌灵200 g,充分拌匀。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2~3d,将种子散开,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农村的窗台上)晒种2d,然后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入装好清水的盆中浸种30min;然后将种子移入55℃热水中烫种30min,期间要不断地搅拌,并不断从盆边加入热水,以保证水温;将种子再放入清水中浸种30 min;将种子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60 min;移入25℃的清水中浸泡16~18 h;沥干水分后在25~30℃下催芽,待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 播种
播种前将育苗畦浇透水(要浇温水,水温在30℃左右),水渗下后,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上。播种后覆1 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加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从播种到出苗,闭棚保温,保持白天25~30℃(温度过高时,将拱棚上盖遮阳网或草帘子),夜间18~20℃;在有70%的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开地膜降湿并让幼苗见光以使幼苗粗壮,避免徒长苗;秧苗出齐后4~5 d内,保持白天20~25℃,夜间12~15℃,以后白天23~28℃,夜间13~18℃。若发现覆土过薄出现“戴帽”或床土过湿,可再覆1层细土;若床土过干,用细孔喷壶适量浇水。
2.4 移苗
当幼苗2叶1心、苗龄30 d左右即可进行移苗,将子苗移入9 cm×9 cm或10 cm×10 cm的营养钵中。分苗前5~7 d低温炼苗,保持白天18~20℃,夜间10~12℃。移苗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移苗后浇透水分。
2.5 苗期管理
分苗后7 d内应提高床温,保持白天25~28℃,夜间15~18℃;缓苗后应适当通风降温,保持白天20~25℃,夜间12~15℃,有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前的7~10 d,对幼苗进行由小到大的通风,保持白天15~20℃,夜间8~12℃,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小苗期间可适当控水,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视秧苗长势情况浇1~2次小水,定植前7~10 d控水。
哈尔滨地区可在5月中旬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尿素20 kg、硫酸钾20 kg,施后深翻耙细整平。可打130 cm的大垄,垄上双行种植,距离每行的定植坑5 cm处,放置滴灌管,其上扣黑色地膜。按照50~55cm的株距种植拐子苗,667m2保苗2000株。定植时随水栽苗,定植时注意栽得不能过深,深度以与育苗土坨覆平即可,过深易出现死苗现象,还要注意把番茄花序朝向走道一侧。为了适应南方市场,我们大棚番茄的定植时间比较晚,此时哈尔滨地区的露地番茄也可以定植了,此时要注意使棚内的温度白天维持在30℃左右,使温度夜间20℃左右,定植后以中高温管理为主,白天保持在28~30℃,夜间保持在15℃,即使短时间达到32℃也不放风以促进缓苗,如果白天温度过高,可在棚上或棚内斜搭遮阳网,定植4~5天后打开滴灌,灌足缓苗水。缓苗后恢复正常温度管理,白天25~28℃,夜间12~15℃形成壮苗,以促果实膨大。
缓苗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使棚内温度白天20~25℃,夜间15~18℃,空气湿度60%左右。“欧盾”番茄在哈尔滨地区可以采取单干整枝或一干半整枝,其余侧枝全部去除,留5~6穗果打顶,每穗果留4个。花期用沈农二号(一种新型的番茄坐果灵)或采用雄蜂授粉技术。第1穗果坐住后,及时插架绑秧,结合整枝绑蔓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定植缓苗后要控制浇水,第1花序坐果后浇第1水,以后要小水勤浇,始终保持地面湿润,不要灌大水。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浇时应浇透。水份需看天、看地、看苗浇水,一般10~15天浇1次水。浇水后闭棚提温,次日上午和中午及时通风排湿。第1次浇水时,随水冲施1次速效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硝酸钾10 kg,可将这2种肥料用水稀释后,无颗粒时,在大棚滴灌的总管口处加入。其它几穗果在膨大时,也采用这种方法随水追施;结果期间随着病害的防治,进行叶面追肥,喷洒1 000倍磷酸二氢钾肥液2~3次。
“欧盾”属硬果型番茄,植株抗病性强,进行常规的病害预防即可,以10~15 d/次为宜,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如百菌清(达科宁)600~800倍液即可,出现病害时再对症用药。
番茄叶霉病:主要发生叶片上,严重时在花和果实上也可发生,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34℃,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15 d就可普遍发病。今年由于雨水大,在双城地区的番茄棚中叶霉病的发病率高,由于是第一年种植,没有提前对叶霉病进行预防,发病后在晴天喷施了20%武夷霉素水剂(Bo-10)150倍液和58%甲霜灵(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以及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40%福星4 000倍液,隔5天1次,连续防治4次,交替用药。同时在阴天的傍晚选用10%百菌清烟雾剂350 g,将药剂均匀放置后从里往外点燃,第2天早晨放风,隔10 d再使用1次;2种方法集中使用,在我们的基地,叶霉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没有继续发展,仅在植株下部的2~3片叶有病斑。
溃疡病: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外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植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染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开始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茎内部变褐,并向上下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长许多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从病茎和叶柄中溢出菌脓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以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扩展而来,其韧皮部及髓部出现褐色腐烂,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有时引起局部侵染,萼片表面产生坏死斑,果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单个的病斑直径3mm左右,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称为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在双城的其它地块种植大棚番茄时,溃疡病的发病也较重,但我们的基地在定植后即全田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和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在防治叶霉病时喷施了兽用链霉素。因此,我们的基地没有溃疡病的发生。
果实转为红色,即可采收,去掉果蒂,去除病斑果,按果实大小进行分类装箱,每层果实之间放包装纸进行分隔,码箱上市或装入冷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