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淑静,刘宇,李文龙,张慧明,李富,刘德财,张跃华,2﹡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佳木斯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3.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大型真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类微生物,多生长出现于夏、秋季雨后林中。据报道,部分真菌具有一定的医疗、药用价值和生物防治功效,也可作为生物学基础研究工具。近年来,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倍受学者关注,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范围内的研究为例[1-3],给人们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气温、降水量所控制的植被直接影响真菌的分布,故林区是真菌的主要生长地,因而了解林区的自然概况对真菌资源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近30年来,各高校科研人员先后对我省、市级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真菌资源分布调查,但对一些县级林区研究很少,至今未见黑龙江申家店林区真菌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对该地区展开了真菌资源调查,为后期真菌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申家店林区位于距佳木斯市14 km的桦川县境内,牡佳铁路(牡丹江至佳木斯)从境内通过,地理坐标为13°64′E,46°52′N。林地面积6681 hm2,森林覆被率74%,林场地处完达山余脉,以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400 m,大架山为该地域最高峰海拔475 m。气候上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5℃,冬季最低气温-39.7℃,7月份降水量可达150~200 mm。山上为暗棕壤,山谷坡地为草甸暗棕壤,植被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结合而成,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铃兰等,乔木树种有椴树、山杨、水曲柳、榆树、红松、落叶松、胡桃楸等,灌木和藤本植物有平榛子、胡枝子、刺五加及丛桦等。林下阴暗潮湿,腐木及枯落物满足真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林区因远离市区,人烟稀少,一些珍贵的菌种保留的较为完整。这些优越的环境条件,使该区真菌资源非常丰富。
2.1 文献收集
查阅并收集申家店林区的自然地理资料、环境、气象报告、林业生产及真菌的生长的相关背景图片、资料,为日后的实地采集及论文撰写做初级准备工作。
2.2 材料
材料来自2012~2013年夏、秋季节,在申家店林区由应用微生物科研小组同学采集,真菌源于多种生境,如:林下、腐木、树干、坡草地等,已采集真菌标本百余份,采回标本放于实验室冰箱进行菌种保藏,部分子实体进行晾晒,将标本编号并保存以利于日后的菌种鉴定。
2.3 调查方法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依照真菌资源调研方案,对申家店林区真菌分布进行调查。首先按一定层次进行观察、寻找真菌菌株,如从树木、枯树桩到落叶层等。用相机记录大型真菌的生境、习性、外观特征等相关内容,并注意保持采集标本的完整性,包括菌褶、菌环、菌托及地下部分等。
采用样方法进行真菌优势种调查,选择雨后真菌较为丰富时,对林区调研样地进行采样调查。不同生境下,共设置1 m×1 m样方48个,记录样方内的真菌种类和采集数量确定真菌的优势种。难以辨认的真菌种类记录各部位尺度大小和环境特点,并进行拍照存档,返回实验室后参考相关文献[4-7]进行菌株种类鉴定。
通过调查对申家店林区真菌的组成与优势种情况进行描述,已鉴定真菌28种,隶属于15科、23属(见表1)。其中优势种为美味牛肝菌、黄枝瑚菌、鸡油菌、小马勃、蘑菇、野蘑菇、硬柄小皮伞、毛木耳、毛云芝、杂色云芝共10种,毒菌有变黑蜡伞、条纹口蘑、白口蘑、褐云斑鹅膏、卷边桩菇、灰鹅膏共6种,按最能反映生态习性的生长基物,将真菌分为木生菌根菌3种、木生菌5种、腐生菌4种。
表1 申家店林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统计表 黑龙江省佳木斯,2012~2013年
4.1 种类繁多,个别种类子实体大
申家店林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距离市县较远,人口相对稀少,加之有人工林辅助,使该地的生态环境受人为破坏较少,表现出真菌资源种类多、个别种类数量较多,单株形体较大,大部分种类簇较小的特点。导致真菌菌落结构差别的主要因素在于各样地生态环境及植物群落的差异,表明了申家店林区环境复杂多样。
4.2 不同样地类型真菌分布的差异显著
通过调查得知申家店林区真菌资源多样性指数以松林最高,这与植物丰富度直接相关,体现了这个环境中的植物该种类较多,人为破坏较少或种植较多。毛木耳一般可在腐烂的树墩采集到,群生金钱菌多生长于树木近根处,野蘑菇则生长在树下草丛密集的潮湿处。真菌的生活习性不同,所分布的区域也有所差异。
4.3 不同真菌的分布具有区域性
分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真菌的分布具有区域性,主要集中在林中地上,部分种类在林区内种群数量较大,而且有群集的特点,如多生长在阔叶林中地上部分的黄枝瑚菌;但也有个别真菌只能发现少数的个体,可能植物分布差异,如蘑菇,生活环境与众多的菌类不同,因而常出现在远离林下的稀疏草丛中。
根据对申家店林区内的真菌及毒菌的资源调查,学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5.1 制作标本,科普宣传
野生毒菌误食是世界上最普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根据症状可划分为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神经精神型等。科普宣传、避免误食进行科普宣传工作。
5.2 开展毒菌药理学研究
对林区内的毒菌优势种进行生物学研究,选用原生质体融合或组织培养等生物手段对毒菌进行人工繁育,以动物学试验对毒菌进行药用成分研究,开发真菌类生物药。
5.3 将毒菌应用于蚜虫的生物防治
同翅目的蚜虫,我国已知约1100种,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寄主杂、危害大等特点。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的方式传播病害,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和质量。部分毒菌具有毒杀害虫的作用,是21世纪生物农药中的“新星”,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污染等特点,毒菌广泛的应用于蚜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张跃华,李丽,李盛举,等.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与资源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6):883-88.
[2]赵永勋,吴晶,张跃华.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经济真菌资源调查[J].农业与技术,2007,27(4):87-90.
[3]张跃华,姜成,于洋,等.大亮子河森林公园白腐真菌资源调查[J].农业与技术,2008,28(4):24-29.
[4]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6]谢支锡,王云,王柏.长白山伞菌志[M].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1986.
[7]李茹光.东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