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宋莹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3)
斜裁省道转移方法在连衣裙中的应用
宋莹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3)
服装的斜裁技术在国际服装市场中已经广为应用,而国内的斜裁技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中式斜裁”阶段,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服装斜裁所产生的效果。以文化式原型为基础,利用斜裁省道转移的方法,对一款代表性的连衣裙进行结构制图,总结出斜裁省道转移过程中,省道位置、数量及方向的转移原理,从而指导制图达到真正的斜裁效果,使面料性能及款式特征都得到最佳的体现。
斜裁;省道;连衣裙;原型;结构设计
服装的斜裁概念,是由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女装设计师马德莱尼·维奥奈特率先提出的[1]。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面料在45°斜向上拉伸性最强的特点,对面料进行斜向分割处理,以面料45°斜纱作为衣身结构的经纱方向,即服装的悬垂方向[2]。从而充分运用面料斜纱所具有的弹性和悬垂性,使服装外观在结构造型、视觉感受方面,呈现出线条更加流畅,波浪褶更加均匀、自然悬垂的效果,这种方法在裙装设计中体现最为明显[3]。文中基于这一基本原理,以一款具有代表性的连衣裙为例,展示出在女装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省道转移实现服装斜裁的技术手段。
1.1服装斜裁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服装企业采用的所谓斜裁技术与国际上广为使用的斜向制板但裁剪时依旧是经纱排料的斜裁技术相比,只是简单地将服装样板中的经纱方向按照45°的斜纱方向摆放在面料上[4]。这样虽然排料过程中也利用了面料斜纱方向的拉伸性及悬垂性,但是服装的整体结构,依然属于直裁的性质[5];同时由于面料斜纱方向的拉伸性较大,过多的斜纱组织易使服装加工缝制时在斜纱的丝绺处产生走形、 起拱等不平服的现象, 因此很难应用于大批量的服装生产[6],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斜裁方法的服装造型效果。
1.2服装斜裁原理
服装斜裁必须以裙装或是女装原型纸样作为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原型中的省道斜向转移至斜裁分割线中[7]。省道转移之前,可以根据具体款式对原型中的省位和省量进行调节,使之符合成衣的尺寸规格;省道转移之后的省量要与转移之前的省量保持一致;同时在斜裁省道转移的过程中,所有的省道尖点应尽量达到乳点(Bust Point,简称BP)[8];在省道转移的过程中,会出现省道形状和长度与转移之前有偏差,因此要求将转移省量按照转移后的省中心线垂直方向进行测量与分配,在省道长度方面,要保证省的尖端点分别不能超过胸围线和臀围线[9-10],从而保证省道转移前后的胸围、腰围和臀围尺寸一致。
1.3服装斜裁模型
文中连衣裙的斜裁采用第八代文化式女装上衣原型为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裙长及各部位尺寸进行加放调整。原型设定尺寸为:胸围84 cm、背长38 cm,绘制的原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型结构Fig.1 Pattern of bias cutting
由于连衣裙涵盖了上装与裙装两部分结构,更能够全面体现女装各部位在斜裁过程中的省道转移方法,因此以一款连衣裙为例(见图2),对斜裁过程中如何实现省道转移及各部位结构设计的方法进行展示。该款连衣裙虽然只是女装案例中的个案,但是其斜裁制图的原理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款式的斜裁女装。
图2 斜裁连衣裙 Fig.2 Silk dress of bias cutting
该连衣裙的款式特征主要表现为:中腰无袖设计;前衣身3条斜向分割线,直接连至后衣身,领口呈“V”型,胸部及腰部呈修身造型,腰部以下,呈宽松“A”型;图中a点为距裙摆向上20 cm处,为右侧衣片的斜向分割线最低点;裙摆为拼接片。
尺寸规格为:裙长96 cm、胸围92 cm、腰围72 cm。领口及肩部造型采用仿形设计法进行绘图。
2.1斜裁模型的建立
由于文化式原型的胸围加放量为12 cm,绘制后的胸围为96 cm。因此在进行省道转移之前,要根据相似性纸样的结构设计原理,将原型胸围,调整至92 cm;同时减少腰部原有省量,将腰围尺寸调整至72 cm,在裙长方面,将原型衣长顺势向下延长18 cm的臀高,画出臀围线,并将前后衣身腰省顺延至臀围线向上2 cm处,根据斜裁连衣裙的款式需要,将后衣身肩省消除,肩线上抬。调整后的斜裁模型如图3所示。
2.2斜裁省道的确定
斜裁模型省道位置确定的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操作步骤为:
1)由于该款斜裁连衣裙为不对称造型,因此需要画出分割线所经过全部衣身的结构图,在图3的基础上从左至右分别画出后衣身①、前衣身和后衣身②的结构线,并绘制出各片省道,同时将衣长线延长至右衣身斜向分割线最低点,即图2中的a点。
2)绘制出前后衣身领口弧线,以前衣身领深点为基点A,向右下方做45°斜线,交至衣长线C。
3)选取前衣身与后衣身②胸围线与侧缝线的交点为基点B,做线段AC的平行线,交至衣长线,交点为F。
图3 斜裁原型结构 Fig.3 Pattern of bias cutting
4)量取两条的平行间距DE,沿腰围线从D点向左依次量取两段同等距离,并分别过两个标记点向右下方做45°斜线,向上分别交至袖窿弧线和后领口弧线,向下交至衣长线。其中左侧的斜线与前衣身侧缝线的交点,称为点b。
5)以b点为基点,向左下方做45°斜裁省道,交至衣长线,交点为d。
6)由于后衣身①与后衣身②实为同一裁片,将BF复制到后衣身①中,与bd相交于c。
7)将线段bc平分,以平分点为基点做向左上方45°斜线,交至袖窿弧线。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6条左上至右下的45°斜线即为斜裁省道的位置。
图4 斜裁省道位置Fig.4 Darts of bias cutting
2.3腰省的转移
腰省转移示意如图5所示,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前衣身与后衣身②与腰围线的交点处,分别做出垂直于斜裁省道的4根省道转移线;后衣身①的两条斜裁省道,以斜线bc做为省道转移线即可。
2)由左至右,依次将斜裁原型结构图中的腰部省道转移至确定好的省道转移线中,转移后的省道总量,必须与原型结构图中的省道总量保持一致。
3)确定省量后,对省道长短进行调整,省道的最高点不能超出胸围线,最低点与臀围线相交。
图5 腰省转移Fig.5 Dart shifting at the waist
2.4胸省的转移
根据斜裁连衣裙的实际款式,需要对前衣身两侧的胸省进行转移,使之转移至确定好的斜向省道中,以保证最终的结构制图与成衣效果图达到一致,具体方法如下。
1)在图5的基础上,将前衣身左右胸省对应的腰省剪开,合并前衣身左右两侧的胸省,并将胸省量转移至前衣身对应的腰省中。
2)沿衣长线向下20 cm,补充画出斜裁连衣裙的拼接片部分的结构线,并根据款式造型画出肩线部位的结构造型,完成该款连衣裙的整体基础结构。胸省转移如图6所示。
图6 胸省转移Fig.6 Dart shifting at the breast
3)对斜裁连衣裙下摆的拼接片部分进行剪开拉伸处理,使其形成自然且均匀下垂的波浪效果,同时裙摆部位可以根据实际款式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最佳造型。下摆拼接片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下摆拼接片Fig.7 Structur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dress
通过以上对连衣裙斜裁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面料在45°方向具有最佳的拉伸性和悬垂性,因此斜裁的省道要按照45°进行斜向转移。
2)斜裁时,省道转移过程中,省量的大小必须保证前后一致;省道的最高点不能超过胸围线,最低点不超过臀围线。同时由于转移过程中会出现省道形状及大小的变形,可以根据实际尺寸及款式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3)通过这种方法斜裁后的服装,可以在排料过程中将纸样的斜向结构线按照面料的经纱方向进行排料,既可以降低缝制难度,防止加工过程中出现面料拉伸变形的情况,同时又不影响面料性能和款式效果。
4)虽然斜裁的服装款式多种多样,但是不同斜裁款式的结构及省道转移原理却相同,因此文中所研究的斜裁省道方法,依然可以应用到其他斜裁服装的结构制图和裁剪过程中。
[1] 竺梅芳. 丝绸裙装斜裁的影响因素探讨[J].丝绸, 2010,47(6): 26-28.
ZHU Meifang .Investigate the affect factors of bias-cutting appearance in silk skirt[J].Journal of Silk, 2010,47(6): 26-28.(in Chinese)
[2] 陈明艳,孙莉,谢礼礼. 服装斜裁探析[J].上海纺织科技, 2010,38(9): 34-36.
CHEN Mingyan, SUN Li, XIE Lili. A study on bias cut[J].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38(9): 34-36.(in Chinese)
[3] 周详,周静. 织物悬垂性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 2006,34(10): 16-17.
ZHOU Xiang, ZHOU Jing.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bric drape[J].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34(10): 16-17.(in Chinese)
[4] 闻红,丁锡强. 面料方向与斜裁排料[J].上海纺织科技, 2009,37(10): 36-38.
WEN Hong, DING Xiqiang, Fabric direction and bias cut discharge[J].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37(10): 36-38.(in Chinese)
[5] 丁锡强,刘国伟. 服装斜裁技术的应用[J].纺织学报, 2006,27(8): 98-100.
DING Xiqiang, LIU Guowei.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bias cut of garment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6,27(8): 98-100.(in Chinese)
[6] 高元元. 服装斜裁技术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2): 29-33.
GAO Yuanyuan.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bias cut of garments[J].Journal of Zhejia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2012,11(2): 29-33.(in Chinese)
[7] 丁锡强.斜裁服装中的省道转移方法[J].纺织学报, 2010,31(11): 109-115.
DING Xiqiang. Study of dart shift methods in bias cut garment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0,31(11): 109-115.(in Chinese)
[8] 丁锡强,刘国伟.女裙斜裁模型及其应用[J].纺织学报, 2008,29(5): 94-97.
DING Xiqiang,LIU Guowei. Bias cut of dress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 example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8,29(5): 94-97.(in Chinese)
[9] 俞俭.斜裁在斜向分割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导报, 2008(10): 103-105.
YU Jian. Application of bias cutting in pattern design with bias segmentation line[J].China Textile Leader, 2008(10): 103-105.(in Chinese)
[10] 陆洁.连衣裙斜裁法探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2,27(4): 151-153.
LU Jie. Method of dress bias cut analysis[J].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lk, 2012,27(4): 151-153.(in Chinese)
(责任编辑:卢杰,邢宝妹)
StudyonDartShiftingMethodsinBiasCuttingofDress
SONG Ying
(College of Clothing and Textile,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118003,China)
The technology of bias cutting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lothing market.In China the technology is staying in the traditional stage of "Chinese style bias cutting", which can not show the correct style of clothing bybias cutting.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basic cultural structure, the principles of dart shift in the location,number and direc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 through an representative example,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eal bias cutting,and to reflect the fabric performance and the design features to the maximum extent.
bias cutting,dart,dress,basic garment structure,patterndesign
2017-02-15;
:2017-07-08。
宋莹(1973—),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Email:626846848@qq.com
TS 941.1
: A
:2096-1928(2017)04-0316-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