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钮文新
在7天期shibor大涨40个基点,而1年期shibor更是大涨100多个基点、交易所国债回购隔夜利率更是三天翻三番、高达25%的情况下,我们还能认为当下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吗?
对中国而言,什么才是“稳健中性”?李克强总理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既不放松也不收紧”,这就像开车行驶,不踩刹车,而油门给到保持车辆匀速前进的状态。但是目前的货币政策似乎在收紧——货币市场利率长时间不断上涨实际就是证据。
这里不仅有货币主动收紧的过程,同时还有更加从严的银行业考核标准MPA开始实施。“双管齐下”的事态很像201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那时央行在稳健名义之下执行极度的紧缩货币——不断上调“存准率”,不断加息;而银监会大幅提高银行业监管标准,奔向“巴塞尔协议Ⅲ”。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如果现在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危险,因为我们的经济肌体已经经不起第二次“贫血”。2010年,毕竟还有2008年之后财政强刺激的“老本”,现在没有那个本钱了。在我看来,目前经济的状况不只是产能、房地产等许多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的,更重要的是,损害中国经济的金融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
有人会说,中国155万亿元的M2,难道不是“血流过旺而是贫血”?的确是“贫血”。所谓流动性过剩仅仅是金融领域流动性过剩,而实体经济“贫血”,资本市场“贫血”,金融严重“脱实向虚”,这是社会公认的事实。我们不能总是把责任推给金融机构,而不从金融机制上检讨问题,还要按照“老办法”——拉高利率、制造紧缩的办法去纠偏。
现在,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越来越大,要是可以从银行间市场套出资金拆解到资本市场,那这个无风险套利空间有多大?这个问题不严重吗?这不只是要了资本市场的命,更是要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命。我一再呼吁,要重视实体经济才能考虑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不能把目光只集中在金融身上,要重视中国金融出现的严重偏差,考虑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
在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基本原则面前,我们不能指望货币政策变成“万金油”,但期待一个更精确的货币政策。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