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4-07-28

顾洪惠,李慧

涟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涟水 223400

急性心梗是指心脏冠状动脉发生较急并且连续性的缺血与缺氧导致心脏肌纤维坏死, 发病后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并且该病的并发症也比较多,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如果治疗不及时, 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2]。在患者治疗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 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3]。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其他相关的危险事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发生急危重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6]。基于此, 该文针对该院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2 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82 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与对照组,各41 例。 研究组男20 例,女21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0.11±7.24)岁;病程1~3 年,平均(2.11±0.52)年。 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51~70 岁,平均(60.39±7.37)岁;病程1~3 年,平均(2.15±0.64)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资料完整;配合度较好。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身体其他脏器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治疗禁忌等患者。 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连接床旁心电,出现报警时要及时进行处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遵医嘱为患者进行药物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药物的正确剂量服用, 进行静脉注射时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适, 保持输液管路处于畅通状态等。

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发病都会比较突然,患者的痛苦程度也比较严重,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紧张、恐惧及焦虑感等心理,诸多负性情绪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救治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从而使治疗难度明显增加。 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积极和患者多交流沟通, 告诉患者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及相关的缓解措施等,帮助患者缓解其不良心态,并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症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防止突发情况时出现混乱。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告知同科室患者的治疗情况,以树立其治疗的信心。同时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多进行沟通,注意不能刺激患者,造成患者情绪的巨大波动。②心电监护。首先对患者采用12 导联心电图检测,对于检测疑似心梗的患者再采用18 导联心电图,如果是预见性心梗患者直接进行8 导心电图检测, 可以缩短确诊心肌梗死需要的时间。使用除颤监护仪进行监护,监护仪识别出患者发生室颤等心律失常,一键切换到除颤模式,可以缩短除颤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并增加对患者的巡视频率,一旦出现异常的情况,要马上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在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时,一定要进行床旁交接,认真交代患者的详细情况,如果患者有需要护理人员特殊监测的情况一定要交接清楚, 这样值班护士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③静脉通路护理。当患者急性发病时, 其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血管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现象,血管会出现明显收缩,管腔变窄导致穿刺困难,此时如果需要紧急输液,针头很难准确地推入到血管中。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错失对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因此,在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就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为方便后期急诊PCI,通常在患者左手臂进行,并对其进行高效的护理干预,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程度。 如果患者的静脉穿刺位置出现炎性渗出,要及时为患者更换穿刺血管,采用硫酸镁湿敷帮助患者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情况。 ④急救设备和药品准备, 为患者准备好急救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定期检查仪器的状态,以保证在需要时可以正常的使用,并且仪器不可以随便外借,对于急救仪器的使用方式要求科室内的每个医护人员都熟悉,当患者出现突发情况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工作。 每次交接班时检查急救仪器以及药品的配备情况, 出现仪器异常以及药品缺失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⑤多学科合作护理,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因此,需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判断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前联系相关科室,将患者的资料进行分享,使其做好联合急救的准备。另外,要提前与介入放射科、心内科和麻醉科联系,一旦患者出现危险能够随时进行综合的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该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满分100 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分为满意,低于8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包括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每项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总发生率=(低血压例数+心源性休克例数+心力衰竭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点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points]

组别情感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角色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52.49±6.52 52.99±6.71 0.342 0.733 78.49±6.84 73.66±8.20 2.896 0.005 50.22±7.09 50.07±7.46 0.093 0.926 73.53±5.28 70.47±6.93 2.249 0.027 55.41±6.25 55.39±6.54 0.014 0.989 75.19±9.31 71.45±6.74 2.084 0.040 60.49±7.08 60.11±7.52 0.236 0.814 80.28±7.42 76.93±7.48 2.036 0.04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急性心梗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 这是该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患者抢救成功后往往还会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7],但是在此期间,仍然存在急性发病的风险, 这就要求对现有的护理方式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恢复[8]。 预见性护理属前瞻性护理,在进行护理服务前进行全方位分析, 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应对措施, 在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显著[9-10]。 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对血压产生波动,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1]。 因此, 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患者疾病复发的风险,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够获得其配合, 鼓励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配合治疗, 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性提升,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12]。 心电监护是对患者进行护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心电图的变化会比较快且多样化[13],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巡视的频率, 这样能够更加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 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进行良好的预判,积极告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身体健康状态较差的患者其血管的弹性会受到影响,因此,保持患者静脉通路的畅通状态是缩短抢救时间重要因素,并且积极做好患者穿刺血管的护理, 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14]。 急救仪器以及药品的完善同样是缩短救治时间的关键,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仪器和药物进行抢救, 避免出现仪器不工作或者药品配备不全而耽误时间, 进而影响患者的救治工作[15]。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个人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提前通知相关科室患者的具体疾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做好联合急救的准备,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和联合治疗, 手术室以及麻醉科要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16-17]。

该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80.49%)(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情感功能(78.49±6.84)分、躯体功能(73.53±5.28)分、角色功能(75.19±9.31)分、社会功能(80.28±7.4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2.44%) 低于对照组(19.51%)(P<0.05)。刘美丽[18]学者的研究发现,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孙雪[19]学者的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后的情感功能(72.42±6.21)分、躯体功能(70.45± 5.44)分、角色功能(71.94±5.74)分及社会功能评分(74.62±6.12)分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65.28±5.88) 分、(63.57± 6.22)分、(65.93±5.31)分、(66.24±4.94)分(P<0.05);王微微[20]学者的研究发现,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观察组(4.44%)(P<0.05)。

综上所述, 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