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戴雪霞,邓祥敏 ,李兴霞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生儿科,山东济南 250012;2.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2

新生儿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在离开母体后免疫能力较差,并不能及时适应外界环境,生理的特殊性与行为能力导致新生儿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增加了护理风险性[1]。 在医疗中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连续性、衔接性等特点,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更体现了医院的综合医疗质量,所以护理工作格外重要。 为适应现代健康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有了很大整改,如以往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现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新生儿护理重点应以环境为主,新生儿娩出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全,所以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敏感度极高,降低外部环境波动可避免对新生儿产生太大刺激[2]。该研究中对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240 例新生儿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 以研究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9 年6—12 月的120 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20 年2—6 月的120 例新生儿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新生儿68 例,女新生儿52 例;日龄1~27 d,平均(14.0±2.8)d;出生体质量2.8~4.2 kg,平均(3.5±0.8)kg;自分娩77 例、剖宫产43 例;所患疾病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早发脓毒症,分别为35 例、33 例、32 例、20 例。 研究组中男新生儿70 例,女新生儿50 例;日龄1~28 d,平均(14.5±2.9)d;出生体质量2.8~4.4 kg,平均(3.6±0.9)kg;自然分娩80 例、剖宫产40 例;所患疾病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早发脓毒症, 分别为30 例、31 例、34例、2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 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流程进行,另外认真清理眼部、臀部等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

1.2.2 研究组 该组新生儿采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1)建立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收集科室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严格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每天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每个星期对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并制订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杜绝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2)完善安全管理流程:①总结:定期举行讨论会议,分析潜在或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正确识别护理风险,确定影响因素。 强化护理人员巡视制度,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②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法规学习,改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 并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③强化理论知识培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知识说, 使其掌握先进护理模式、理念,让护理人员尽快成为优秀、合格且能独立完成各操作的护理人员。④仪器操作:护理人员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简单的维护方法等,确保正确使用仪器设备。⑤护理质量检查:小组长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严格按照制订科室制度进行护理, 保证护理各个环节的安全性。(3)安全护理:①监护:细心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 一旦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一旦指标异常及时干预。②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流程进行操作,做好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包括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六到位(包括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呼吸机、院领导)。 ③用药:评估新生儿状况,并精准计算药物使用剂量。 ④消毒隔离: 每天早晚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时间1 h/次。操作前后应严格按照制度,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对各物品进行细菌培养。 ⑤并发症: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鹅口疮、红疹、臀红、惊厥等;患儿外出检查科室自备一次性中单,预防交叉感染; 每天使用温水清洗皮肤, 及时更换干净尿布,及时修剪指甲,避免出现抓破皮肤情况;使用乙醇对肚脐窝与脐带残端进行消毒。⑥交接班:严格做好床头交接班,并详细做好记录。 ⑦宣教:及时将新生儿变化告知家属,让家属随时了解新生儿情况,并做好家属疏导工作,减轻家属焦虑情绪。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发放保健手册, 并通过讲座的方式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家属对疾病认识程度,提高重视意识,积极配合。⑧脐带:注意观察脐带变化,如是否有渗血、化脓等,正确使用碘伏对其进行消毒。⑨体位:确保新生儿卧位舒适, 舒适体位也能提高新生儿安全感、促进神经行为发育,可采用“鸟巢式”方式进行包裹。选用经消毒灭菌过的大小约140 cm×70 cm 全棉质浴巾,自一边开始卷起来,为将其固定住可粘贴抗过敏胶布,短轴的两端分别紧挨早产儿左右肩,长轴的长起自早产儿枕骨, 终于下肢处, 中段高度约10 cm,接口处高度5 cm,将其围成一个形状如“鸟巢”状的椭圆形。 早产儿的头及肩部位于接口处,中段将早产儿下肢包围住, 身体中线以屈曲状的状态靠向四肢。根据早产儿实际情况调整松紧度,让早产儿处于斜坡卧位的体位,在喂养30 min 后改成右侧卧位体位。 ⑩环境:保证室内良好通风,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温度24~26℃、湿度55%~65%。 11○喂养: 尽量母乳喂养, 若母乳量不足时可与奶粉相结合,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养分。 12○输液外渗: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 若出现药物外渗现象, 应及时处理,当局部出现水疱,使用无醇碘伏外涂,严禁刺破水疱。13○关怀:帮助新生儿母亲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积极主动帮助新生儿母亲,多交流沟通,解答新生儿母亲提出的各种问题。 当新生儿各方面情况良好时鼓励亲子互动,如抚触、与父母握手、皮肤接触等,通过有效互动增加亲子感情,减轻亲子间的陌生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②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儿家属从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这4 个维度评价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各项评分为0~25 分,评分与护理质量成正比);③对比两组新生儿痊愈时间、 住院时间与体质量增加量(入院第1~5 天);④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温波动幅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风险事件、 护理纠纷、 医源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unsaf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 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family members of newbor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表2 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family members of newbor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组别 服务态度 基础护理 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对照组(n=120)研究组(n=120)t 值P 值18.8±3.7 22.6±4.9 6.780<0.05 20.1±4.0 24.1±5.9 6.147<0.05 20.6±4.4 23.7±5.5 4.821<0.05 18.0±3.4 23.2±5.1 9.293<0.05

2.3 两组新生儿痊愈时间、住院时间与体质量增加量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痊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增加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痊愈时间、住院时间与体质量增加量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body weight gain of neon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两组新生儿痊愈时间、住院时间与体质量增加量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body weight gain of neon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 痊愈时间(d) 住院时间(d) 体质量增加量(g)对照组(n=120)研究组(n=120)t 值P 值12.2±3.0 9.1±2.0 9.418<0.05 11.2±3.2 6.5±1.8 14.023<0.05 612.8±12.2 654.5±14.8 23.816<0.05

2.4 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体温波动幅度、出暖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低,同时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neonat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4 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neonat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体温波动幅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h/d)出暖箱时间(h)排便次数(次/d)首次排便时间(h)对照组(n=120)研究组(n=120)t 值P 值0.7±0.3 94.0±6.5 16.2±3.6 16.4±3.7 2.0±0.5 26.3±5.4 0.2±0.1 98.1±6.9 20.3±4.2 13.1±3.2 3.6±0.8 17.2±3.9 17.321<0.05 4.738<0.05 8.119<0.05 7.390<0.05 18.579<0.05 14.965<0.05

3 讨论

新生儿护理工作关系到其智力、生长、神经发育状况,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极低,另外新生儿护理工作也极为复杂, 风险性也高于其他科室, 一旦护理不当, 不仅会加重病情, 甚至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极大[3-5]。 新生儿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没有安全概念,需要依靠他人精心照顾,特别是患病的新生儿, 如果照顾出现差错则会发生坠床、摔伤、窒息等严重不良事件[6-7]。

新生儿护理工作难度较大,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的不安全因素:(1)护理人员:①新生儿护理工作量不仅大,也极为繁琐,护理人员承担心理压力较大。②护理人员数量较为缺乏, 特别是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年轻的护理人员不仅缺乏临床经验,对于一些操作也不能独立完成[8-9]。 (2)新生儿家属:新生儿家属缺乏护理知识,面对新生儿表现出束手无策、手忙脚乱等情况,特别是在新生儿出现异常后,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3)院内感染:①新生儿脐炎:一旦脐部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感染,例如断脐处理不当、使用不洁净的尿布等。②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脓疱疹在出生2~3 d 时全身会出现散在或者片状的小米粒样疱疹,多发于皱褶部位,分析发生原因有包裹过多、褶皱部位易出汗等。③新生儿发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包裹新生儿衣物较多,再加上室内通风不良,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严重时甚至引发呼吸系统感染。④新生儿窒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溢奶、呕吐,喂养后没有进行拍背等处理,引发窒息。 ⑤新生儿喂养困难:因新生儿家属缺乏喂养知识,再加上喂养方法不当、母乳不足等,很容易引起喂养困难,进而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等情况。 (4)技术原因:在医疗中先进技术发挥着重要意义, 因护理工作量较大、仪器更新换代快,对于各种仪器护理人员并不能熟练操作,即不能发挥出仪器最大功能。

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 如帮助新生儿翻身、注射等,再加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所不同、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等,均降低了护理质量,对新生儿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为新型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将患者、环境、健康、护理内容作为工作,改变了常规护理方式,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树立了主动服务意识[10-11]。小组护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模式,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规范化护理流程避免了护理工作随意性,提高了护理质量[12-13]。将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用于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现了护患间零距离交流、沟通,不仅做好了新生儿护理工作, 同时也帮助新生儿母亲完成了角色转换,推进了母婴感情,使得新生儿母亲掌握更多有关护理知识,确保了护理质量,实现了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4-15]。

该次研究中通过对该院近两年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规范化小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风险事件、 医源性感染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纠纷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与郭少霞[16]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该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0%。 该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郭少霞的研究也基本一致, 说明通过规范化小组护理干预有助于护理目标的明确, 严格按照制订的护理目标展开护理,明确了护理工作,也明确了护理职责;同时通过提高科室制度的完整性确保护理质量, 将科室制度落实到实处,使护理工作有章可依,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护理意识,并树立了安全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将安全放在第1 位,确保了新生儿护理安全[17],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了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另外,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和体质量增加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辛亚男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发现,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后,新生儿住院时间可以明显缩短,由对照组的5.17 d 缩短到了3.07 d,住院时间减少了一半,该次研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由11.2 d 缩短到了6.5 d,也几乎减少了一半,这一结果提示,规范化小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康复。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新生儿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这一结果与大量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上述结果均表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规范化小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新生儿质量。

综上所述, 新生儿采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后可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并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