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冯燕妮 梁玉美 姚小敏 杨松媚 刘运强 黄艳 陈娟娟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療时机分析。 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0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晚期IVIG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IVI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变化、Hb、HCT及RBC水平、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5 d后的Hb、HCT及RBC水平分别为(156.69±21.38)g/L、(0.524±0.071)%、(6.02±0.73)×1012/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4、10.126、8.368,P<0.05);观察组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在早期使用IVIG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加快血清胆红素的降低,阻断红细胞的溶解,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时机
[中图分类号] R72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8(c)-00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iming of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gamma globulin (IVIG). Methods 100 children with ABO hemolysis treated with neonat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dvanced IVI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IVIG. Serum bilirubin changes, Hb, HCT and RBC levels, phototherapy time, and jaundice regression tim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24, 48 and 72 h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levels of Hb, HCT and RBC after treatment for 5 days were (156.69±21.38) g/L, (0.524±0.071)%, (6.02±0.73)×1012/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6.324、10.126、8.368, P<0.05); the time of phototherapy and jaundice disappear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Neonatal ABO hemolysis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early treatment of IVIG,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reduction of serum bilirubin, block the dissolution of red blood cells,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Key words] Neonatal ABO hemolysis; Gamma globulin (IVIG); Treatment timing
新生儿溶血症分为ABO溶血及Rh溶血两种类型,以ABO溶血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妊娠期或新生儿早期。新生儿ABO溶血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致,胎儿的红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血型抗体,即免疫球蛋白G(IgG),IgG经胎盘循环进入胎儿血液系统,与胎儿血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破坏和溶解胎儿红细胞,导致发病[1]。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但治疗时机、使用剂量等仍存在争议[2]。该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新生儿ABO溶血IVIG的治疗时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0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胎龄37~42周,日龄1~2 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胎龄38~42周,日龄2~4 d;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ABO溶血诊断标准,均足月分娩,体重≥2 kg,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Rh溶血、合并严重溶血并发症、伴有肝炎或遗传性疾病;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日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选病例均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補液治疗。观察组早期使用IVIG治疗,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静脉滴注IVIG(国药准字S19994004),1 g/kg,并配合间歇性蓝光治疗,12~18 h/次。观察组晚期使用IVIG治疗,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静脉滴注IVIG,1 g/kg,并配合间歇性蓝光治疗,12~18 h/次。若治疗后仍无好转,且符合换血指标,则建议换血治疗[3]。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24、48、72 h后连续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5 d后检测Hb、HCT、RBC水平;记录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5 d后的Hb、HCT及RBC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5 d后的Hb、HCT及R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是常见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母体和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胎儿的红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母体后,刺激母体产生IgG,而IgG又经胎盘循环进入胎儿血液系统,结合胎儿红细胞抗原,致使胎儿红细胞遭到破坏和溶解,导致发病。而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又依赖于网状内皮系统中含Fc受体的巨噬细胞的作用[4]。因此,该病与母体血清中IgG浓度、新生儿吸附IgG抗体水平、新生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补体功能、RBC血型抗原表达水平、新生儿胆红素排泄能力等有关[5-6]。
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静脉滴注白蛋白、IVIG、肝酶诱导剂等进行治疗,辅助蓝光照射,严重者进行换血治疗[7]。IVIG是从人体血浆中分离出来的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的含量高达90%以上,兼具增强免疫和免疫抑制双重功效,经静脉滴注进入患儿血液循环,一方面与单核吞噬系统中吞噬细胞的Fc片段结合,达到封闭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阻断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的生物过程,降低自身免疫造成的红细胞破坏和溶解;另一方面可与抗A/B抗体竞争结合红细胞,使补体的激活途径被切断,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8]。
IVIG的应用时机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溶血现象在胎儿时期即发生,只是由于胎儿胆红素可通过母体循环代谢出体外,导致未有黄疸表现出来,但并不意味着此时胎儿不受溶血影响。而当胎儿娩出后,自身代谢无法及时将胆红素排出体外,导致红细胞破坏引起的病症就表现出来。因此,早期使用IVIG治疗能够加快与Fc片段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封闭,且能尽早阻断补体激活途径,从而促进胆红素水平的早期下降,利于疾病的早期康复。若晚期使用IVIG,对已经升高的胆红素无明显下降作用,这是由于IVIG只能阻断红细胞的致敏溶解过程,而不能作用于胆红素。因此,早期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5 d后的Hb、HCT及RBC水平分别为(156.69±21.38)g/L、(0.524±0.071)%、(6.02±0.73)×1012/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与黄英[8]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儿早期采用IVIG治疗后,Hb、HCT及RBC水平分别为(165.24±21.64)g/L、(0.628±0.082)%、(6.15±0.98)×1012/L优于晚期IVIG治疗,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充分证明新生儿ABO溶血早期使用IVIG静脉滴注治疗的效果更佳,配合间歇性蓝光治疗可有效阻断溶血,促进血清胆红素的下降,缩短黄疸治疗时间,加快患儿康复速度。临床可在妊娠期加强溶血监测,根据父母血型推测是否存在溶血风险,在胎儿娩出后即进行血清学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从而获得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待病情症状明显时再行检查及治疗,有利于提升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新生儿ABO溶血早期使用IVIG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快速阻断溶血,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涓.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时机对新生儿ABO溶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3300-3301
[2] 刘云凤, 邹朝春, 杨华琴, 等. 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6, 24(6):1842-1845.
[3] 王洪俊. 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6):35.
[4] 陈志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184
[5] 肖长水. 大剂量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6):46-48.
[6] 胡小华,傅建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3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2):36-37
[7] 朱文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96-98
[8] 黄英. 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 2017, 7(25):128-129.
(收稿日期:2019-05-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