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玮
[摘要] 目的 探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使用七步综合消肿疗法后对康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50例,治疗1组采用七步综合消肿疗法,治疗2组采用压力波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周径之和及双侧周径差的影响。 结果 治疗1组与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1 d、治疗5 d、治疗10 d周径之和及双侧周径差(d)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1、0.102、0.626、1.137,P>0.05),而在治疗15、20 d时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低(t=6.844、10.265,P<0.05)。 结论 将七步综合消肿疗法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时,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促进患者康复,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乳腺癌;七步综合消肿疗法;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2(c)-01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using seven-step comprehensive swelling therap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 and treatment group 2 with 50 patient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1 was treated with seven-step comprehensive swelling therapy pressure wave therap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sum of the circumferential diameter and the bilateral circumferential diameter differe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1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2 before treatment, treatment for 1 day, treatment for 5 days, treatment for 10 days, and bilateral circumferential diameter difference (d) (t=0.041, 0.102, 0.626, 1.137, P>0.05), while treatment group 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reatment group 2 at treatment for 15 days and treatment for 20 days (t=6.844, 10.265, P<0.05). Conclusion The seven-step comprehensive swelling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eliminate edema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Seven-step comprehensive swelling therapy; Postoperative upper limb lymphedema; Rehabilitation effect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Breastcancer)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截至2013年,乳腺癌较2000年平均增长率约3.5%,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朝年轻化方向发展趋势,形式严峻刻不容缓[1-2]。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临床上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以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作为常见症状之一,一旦患者后期存在并發症会严重影响到后期生活质量,难于治愈[3]。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该研究旨在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寻找一套适宜的临床治疗模式,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方便选取的10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5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手术方式、癌症类型、TMN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4]:①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影像学、病理学检测)确诊为乳腺癌,均接受手术治疗。②资料健全者。③年龄>18岁者。
排除标准[5]:①不愿加入该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②由血栓、瘤栓造成的水肿。③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乳腺转移癌。
1.2 方法
治疗1组:予为期20 d的七步综合消肿疗法,①皮肤护理:严格卫生防护,保持皮肤皱褶干净、干燥,做好皮肤清洁和完整性护理。②开通淋巴通路:护士用手掌大、小鱼际肌抚摩浅表淋巴结,顺序为锁骨淋巴结区-颈-耳前、后-胸骨-腋窝-肩部、肘窝-胸部-背部-腹股沟淋巴结区,力度适中。③舒缓瘢痕组织:沿切口上方按压瘢痕、胸部及腋窝,使瘢痕组织舒缓,减少紧缩感。④徒手淋巴引流:抚摩浅表淋巴管,以环状推进、旋转推进、勺状推进的手法进行。抚摩手法需轻柔,以不造成局部皮肤发红为宜。⑤压力波治疗:仪器选择韩国元金公司提供的POWER-Q6000型淋巴水肿治疗仪,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肢及肩部,患肢与心脏水平,以4~6节气囊的套袖包裹整个患肢至肩部,自患肢远端开始以适当压力向近端循环充气加压,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变化。20 min/次,1次/d。⑥绷带包扎:压力波治疗结束后,给予手部、前臂及上臂由内到外依次为管状绷带层、固位绷带层、软棉衬垫层及低弹性压力绷带层的包扎。压力绷带层包扎范围不要超出管状绷带层及软棉衬垫层,以保护患肢皮肤,固定后将管状绷带末端翻折在压力绷带外面,包扎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⑦功能锻炼:进行上肢等长肌收缩,并进行肘伸展和屈曲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手摸对侧肩部以及同侧耳朵的动作,拆线过后可以逐步增加肩部功能锻炼。整个治疗过程约1.5 h,1次/d,共20次。
治疗2组:仅应用压力波治疗,方法与治疗1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用皮尺测量1、5、10、15、20 d的双侧上肢手腕横纹,分别测量手腕横纹上6、12、18、24、30、36、42 cm 8个部位周徑,计算周径之和及双侧周径差(d)。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 d、治疗5 d、治疗10 d d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15、20 d时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当患者实施手术后会引起上肢水肿,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后期甚至会引起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增强患者经济以及精神上压力,严重影响到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当患侧上肢水肿的病程会加重恶性循环,因此治疗上较为困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能够避免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关键[6-7]。
乳腺癌患者引起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所引起淋巴水肿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多数引起患侧上肢引起不畅。但临床引起该病因素较多,包括手术因素、肿瘤分期以及位置,因此对该类患者,主要是进行预防性行为。目前缺乏统一水肿评估方法以及评价标准,术后功能锻炼最佳时间尚无具体标准,对功能锻炼干预方案研究中,临床探索较多,缺乏创新性的成果。压力波治疗是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常用方式,该治疗方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够全面,其疗效不更迅速,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康复水平[8]。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后期对身体有较大创伤,手术后患者肢体会受到疼痛影响,引起患肢肢体活动障碍。出现组织粘连、瘢痕挛缩,引起淋巴反流,最终导致患侧肿胀。临床认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早期实施功能性肢体运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对病理产物和坏死组织的吸收,减少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水肿消退,减少局部组织疤痕和粘连,以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并避免后期的关节僵硬和瘢痕挛缩。能够减少患肢功能障碍,可显着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常指导患者以特定的方式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4 h内患者肩部制动,腋窝皮瓣的运动不受后期康复的影响。手术后1~3 d进行上肢等长肌收缩,并进行肘伸展和屈曲活动。在患者受影响侧的开始时,指导患者进行手摸对侧肩部以及同侧耳朵的动作,拆线过后可以逐步增加肩部功能锻炼。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单纯功能锻炼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正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张惠婷等人[9]研究表示,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患者可采用七步综合消肿疗法,能显著改善水肿症状,患者双侧上肢手腕周径之和及双侧周径差(d)可达13 cm。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1d、治疗5 d、治疗10 d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15、20 d时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低(P<0.05),在第20天时d值可达(12.18±1.56)cm,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治疗10 d时无明显差异,而在15 d时出现较大差异,20 d时差异进一步扩大,表明两种方式在初期疗效上一致,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疗效差异愈加显著。七步综合消肿疗法包含皮肤护理、开通淋巴通路、舒缓瘢痕组织、徒手淋巴引流、压力波治疗、绷带包扎及功能锻炼等7个方面。皮肤消毒是为之后一系列措施做好准备,而淋巴通路的开通则是为徒手淋巴引流做准备,通过抚摩淋巴结,使淋巴回流通路开放,“苏醒”淋巴结;舒缓瘢痕组织能避免因瘢痕挛缩引起的肩关节活动能力下降、淋巴回流受阻及胸部的紧缩感,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腋网综合征的效果;压力波治疗则通过压力循环渐进式变化,起滚压泵样作用,将淤积的淋巴液由远端向近端依次推回循环中,促进淋巴液加快流动,使淋巴液绕过失效或堵塞的淋巴管,提高正常淋巴管功能,从而有效减轻患肢水肿;绷带包扎及功能锻炼则是在巩固上述治疗疗效的前提上,进一步深化,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术因素会引起患侧位置淋巴回流障碍,导致静脉受阻,因此,应避免输注、血压测量等操作对患者上肢产生影响,应注意双侧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测量下肢血压。避免肢体受到压力,切勿穿紧身衣物,拿重物等。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个体行为因素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肢体使用频率和强度、感染和损伤。 因此,生活过程中应当注意:适当抬高患肢,不要将患肢放置过长,且避免上臂位置过于剧烈运动。该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①该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短时间内的研究结果可能与长期结果存在误差,临床可进一步扩大实验周期;②研究中虽排除各种不适合的样本,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临床可进一步增加排除标准,缩小样本之间误差。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取七步综合消肿疗法治疗后,能限制并改善水肿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此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佳佳,汪立,于子优,等.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5,11(5):310-312.
[2] 张丽娟,黄中英,朱晓丽,等.徒手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7):2910-2913.
[3] 刘晓溪,王世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5-717.
[4] 张玉卫,杨瑞东.运动疗法联合音频电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7-129.
[5] 战祥毅,隋鑫,王文萍,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2):1305-1309.
[6] 朱倩男,夏添松,王水,等.逆行腋窝淋巴示踪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江苏医药,2015,41(1):78-80.
[7] 王鹤玮,贾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检查与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9):1001-1006.
[8] Wennman-Larsen Agneta, Petersson Lena-Marie, Saboonchi Fredrick,et al.Consistency of Breast and Arm Symptoms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15,42(2):145-155.
[9] 张惠婷,钟巧玲,张慧珍,等.七步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9):1015-1020.
(收稿日期:2018-11-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