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晓云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新沂 221400
在骨科患者中,骨创伤的发生率较高,意外事故为其主要的致伤原因,需对这类患者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配合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注重康复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创伤肢体或是关节功能。 近年来,临床中的各类医疗技术逐渐进步与发展, 使得骨创伤术也逐渐完善, 康复医学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且广受临床重视, 相应的骨创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模式也在持续更新,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有利于对肢体关节功能予以有效改善,促进早日康复,还可以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1-2]。 现选取该院骨科在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所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00 例, 详述了康复功能锻炼对于骨创伤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该次纳入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00 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中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为15~65 岁,平均年龄为(35.1±6.8)岁;骨折类型:7 例锁骨骨折,5 例腰椎骨折,4 例股骨颈骨折,9 例肩关节脱位,6 例膝部骨折,9例前臂骨折,10 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为16~68 岁,平均年龄为(36.7±7.3)岁;骨折类型:5 例锁骨骨折,6 例腰椎骨折,5 例股骨颈骨折,8 例肩关节脱位,6 例膝部骨折,10 例前臂骨折,10 例肱骨髁上骨折。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患者的资料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患者及其(或)家人一律知情同意、患者入院后一律行MRI 或者CT 检查确诊, 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意识清醒、语言能力正常,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口头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提供生活指导等。观察组结合患者骨折部位开展针对性康复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 锁骨骨折 术后1~3 d 可结合患者实际指导功能锻炼,如疼痛评分>5 分可先服用止痛剂,再站立或取坐位对平衡能力予以训练。 若无头晕症状可进行钟摆运动锻炼, 站立弯腰时自然下垂伸直患肢, 前后左右摆动;若无法站立弯腰则取坐位,悬空患肢前趴身体,以放松肩关节,再4 个方向摆动,将孟肱关节牵动;再旋转肩关节,外展患肢与肩部平直,上下摆动前臂。 术后伤口良好愈合且肿胀消退后可指导爬墙运动, 即面对墙壁前伸患肢爬行向上。 再结合患者康复情况指导负重练习。 上述运动5~10 min/次,4~6 次/d。
1.2.2 肩关节脱位 可分4 个阶段开展, 术后2 d 内收缩患肢肌肉,即屈伸肘部、腕部及手指,此为第1 阶段。术后3 d~4 周为第2 阶段, 可钟摆锻炼患侧肩关节,即被动前屈、后伸、内收及外展肩关节;爬墙练习与锁骨骨折一致,需结合患者肌力、耐受程度逐渐将训练强度加大。 术后5~6 周即第3 阶段,开展抗阻力训练,举重哑铃与杠铃并全范围外展上肢, 逐渐向正常活动过渡并坚持主动练习。 术后7~8 周为第4 阶段,指导锻炼肌力,锻炼等长肌力,即肢体无运动产生,仅用力于对抗状态下;患侧肢体用力对抗健侧用或墙壁、床等;耸肩、扩胸等锻炼等张肌力,拉弹力带或提重物负重锻炼,但要确保患者可耐受。
1.2.3 前臂骨折 该类患者多表现为功能障碍、 局部畸形及肿胀等,在康复锻炼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肢情况。术后第1 天可锻炼肌力, 充分等长舒张或收缩患肢肌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淋巴与静脉回流,将肿胀感减轻;舒张与收缩肌肉亦可促进骨折愈合,具体而言即保持前臂中立位,用力握拳,持续5 s 左右后再用力张开,持续5 s;可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时间与强度。 待疼痛感减轻后再活动关节,肩关节后伸与前屈练习中让患者保持坐位,上臂垂直于地面,前后钟摆样运动,从小范围逐渐扩大至大范围;拆掉外固定后开展肘关节锻炼,方法即保持患肢前臂处于中立位,健侧手将患肢前臂托起,伸肘保持3 s 后再屈肘3 s,无疼痛感后主动开展上述锻炼,腕关节锻炼包括背伸与掌屈锻炼,前者为手掌推墙,后者为手背相对以锻炼。 还需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前臂旋转运动,控制好速度,不可操之过急。 上述锻炼3~5 次/d,5~10 min/次。
1.2.4 肱骨髁上骨折 在锻炼期间需对患者血管供血及痉挛问题予以观察,早期不可活动肩关节,主要锻炼腕关节与手指功能。术后2~14 d 可被动屈伸锻炼肘关节,屈肘关节至最大角度后持续用力, 并维持稳定的关节屈伸位置,坚持15~30 s;再开展屈伸肘关节主动运动,保持最大屈伸角度并坚持15~30 s,6 次/组,6 组/d。 术后15~30 d 愈合良好后主动屈伸肘关节,术后31~45 d 再开展肘关节对抗力功能锻炼。
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并于出院后坚持随访3 个月,应用WHOQOL-BREF 量表[3]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共包含4 个领域,心理领域共6 个问题,环境领域共8 个问题,生理领域共7 个问题,社会关系共3 个问题,评分为1~5 分记分制,3 个问题负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好。 同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指标比较()
组别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29.4±5.3 18.0±3.7 12.471<0.05 15.0±2.0 11.6±1.4 9.848<0.05
观察组WHOQO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WHOQOL 评分比较[(),分]
组别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 WHOQOL评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73.6±4.1 81.2±5.3 8.020<0.05 84.9±9.2 93.7±8.5 4.968<0.05 89.6±7.6 98.2±8.6 5.299<0.05 40.6±3.6 48.2±4.1 9.849<0.05 288.7±34.8 321.3±30.5 4.982<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骨创伤为骨外科常见疾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 当前临床十分重视骨科疾病的功能康复锻炼,即在正确、科学的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医护人员配合临床治疗而采取的辅助技术[4-5],因骨科患者多表现生活障碍,对日常工作与生活存在一定影响,除临床积极指导外康复功能锻炼也必不可少, 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该组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WHOQO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P<0.05),与相似报道[6]相近,其指出了,观察组住院时间(18.2±3.5)d、骨折愈合时间(11.9±1.5)周对比对照组更低(29.8±5.1)d、(14.5±1.8)周(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较对照组25.0%更低(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评分(94.3±13.2)分、(80.2±5.5)分、(47.2±3.1)分、(98.9±10.1)分较对照组(85.4±11.2)分、(74.5±4.6) 分、(41.3±2.5) 分、(90.2±8.9) 分更高 (P<0.05)。
骨创伤类型不同开展康复功能锻炼时注意要点也存在差异,如锁骨骨折术后固定方法多为局部式,患者可开展患肢钟摆锻炼, 待夹板拆除后再锻炼肩关节功能如旋转运动等, 肿胀消退后指导开展爬墙运动与负重练习。 肩关节脱位一般固定时间为3 周左右,初期可先锻炼腕关节, 再开展患侧肩关节钟摆锻炼与爬墙练习。 肱骨髁上骨折多在小儿群体中发生,导致上肢血管与神经受损,易遗留后遗症[7]。 在固定初期因肩肘关节活动受限, 故而应主要开展静力性活动并锻炼手指与腕关节功能, 待患者耐受程度提升后再开展肘关节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主要在老年人群中发生,术式多为髋关节转换术,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外固定初期可先开展等长收缩双下肢股四头肌、 足趾屈伸及踝关节屈伸练习, 再结合耐受程度开展外展髋关节锻炼、主动助力训练及行走锻炼等。 腰椎骨折多存在背部肌肉痉挛等并发随症,二次损伤更易发生[8],因此要重视腰背部肌肉训练,将肌力增强。 同时还要注重出院后随访工作,以了解功能锻炼的效果。
综上所述, 骨创伤术后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