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艳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一病区,江苏徐州 221000
脑梗塞是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患者因为脑缺血导致大脑组织出现损伤,起病急,并且病情发展速度快。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虽然脑梗塞患者在及时有效治疗后,致残率有所降低,但是患者智力与体力依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脑梗塞恢复期,一般为发病后2周~6个月左右[1]。患者多存在语言、运动功能障碍,并且常伴随有情感障碍等多种并发症[2]。因此正确的语言、情志以及运动训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该次研究随机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68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模式用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效果,希望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该院68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取得家属同意后,随机抽取分组,各34例。研究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43~77岁,平均为年龄(53.35±1.2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45~79岁,平均年龄(53.42±1.40)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异常症状,在发现出现病情变化时,应第一时间报告临床医师,保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在观察中,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睡眠以及意识饮食等状况。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情志干预。①情志相胜法。护理人员可选择利用喜胜悲方式,使用幽默以及积极的语言,为患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患者始终处于喜悦的状态,提高心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干预的依从性。②移情疗法。即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向其他方向转移,护理人员应掌握疏导的方式,使患者消极情绪有疏泄的途径,能够克服自身焦虑等抑郁情绪,提高自身心神稳定度。③发泄解郁法。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将心中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进行自我调节。例如可以引导患者将心中郁闷的情绪向自己倾诉,不仅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分析,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限制脑梗患者摄入过量膏粱厚味,以清淡的素食为主,饮食应遵循辨证施食的原则。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辨证用餐,例如患者中风后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减弱,对胃肠运动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同时应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避免出现便秘问题。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态,配合食用一些益气活血的药膳,例如黄芪三七煲炖排骨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状态,制定饮食方案,限制患者脂肪摄入,尽可能少吃或不吃肥肉以及内脏,控制用盐量,每日应控制在6 g左右,并适当补充蛋白质,例如可以在早餐让患者食用鸡蛋,午餐多食用鱼肉或豆类食物。
(3)中医干预。①中药薰药。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配置药液,将药液导致仪器中,并进行喷气,20 min/次,1次/d。②针灸。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针灸,在上肢取合谷、手三里等穴位;下肢则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1次/d,1疗程为7 d。③中药氧气吸入。使用该院自制中药制剂,成分包括:红花、冰片、麝香等,护理人员应使用蒸馏水稀释药液,并将药液置入湿化瓶内,将氧气装置与鼻导管连接,1次/d,1 h/次,达到醒脑开窍,改善微循环的作用。④耳穴埋籽。护理人员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胶布上,贴在相关穴位处,护理人员使用手指按压,达到刺激患者穴位,调节机体平衡,治疗疾病的效果。
(4)康复保健。①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实际程度,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在锻炼过程中,应循序渐进,30 min/次,2次/d;鼓励患者多说话,护理人员可以纠正患者的发音,适当进行对话交流。②患者在能够自行活动之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保健计划,制定走路、走楼梯等运动计划。另外在患者身体允许的状态下,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简易太极,利用中医传统锻炼活动患者肌肉。③低频脉冲电刺激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当前恢复情况制定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计划,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利用电流刺激患者经脉。协助患者锻炼偏瘫肢体,通过推举活动、肘屈伸活动等锻炼患肢,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5)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应从中医角度,为患者进行病情护理。除了日常护理中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脉搏等,还应根据中医角度观察患者的脉象、面色等,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护理人员可利用患者的中医手段,例如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方式,促进患者局部血液畅通,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另外,护理人员可利用中药足浴方式,从局部至整体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
①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l),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患者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改善明显,行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运动协调能力改善,异常姿势基本不存在,肌张力改善,行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正常。有效:患者异常姿势出现次数减少,行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开始恢复。无效:患者异常姿势基本未变,行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31.28±5.83 31.67±5.07 0.294 0.769 79.56±12.44 58.91±7.63 8.251<0.01 Barthe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处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正确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中医护理是近些年在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站在中医学角度,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的实际状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中医情志护理、中医方剂、中医饮食指导以及针灸、耳穴埋籽以及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措施。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状态,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得到恢复,并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实施身体调理,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其中,使用中药熏药能够温经通络,达到散寒止痛,消除患者疲劳,另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扩张血管以及促进患者局部代谢的目的。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在恢复期使用针灸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灸以及中药熏药可以直接刺激患者的皮肤以及肌肉,使患者局部组织温度有所升高,加快修复进程。除此之外,使用针灸还可以对部分特定穴位,或者经络直接作用,对肌肉以及周围血管进行调节,逐渐改善患者阴阳失调的状态。而重视康复训练,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加速神经再生进程;除此之外,使用康复保健等措施,还可以保障患者的大脑运动中枢保持兴奋状态,调整中枢神经递质,降低痉挛肌肌张力。
该院对待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包含情志护理、饮食、运动指导,利用中药热敷、针灸以及按摩等方式,改善患者状态[5]。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情志的改变,加强沟通,及时梳理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自信心。另外利用中医推拿方式,可以直接刺激患者的皮肤与肌肉,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加快修复进程。除此之外,在特定穴位使用推拿,可调节患者肌肉以及周围血管,使患者肢体由异常运动模式转变为正常运动模式。而使用中药热敷,能够祛瘀消肿,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促进患者的局部代谢[7-9]。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79.56±12.44)分高于对照组(58.91±7.63)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55.88%)(P<0.05),表明对处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在刘小苹等[6]研究中,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常规护理组为82.00%;中医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常规护理组为78.00%(P<0.05),该实验结果与该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改善状况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