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汀峦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患者共10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中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并探讨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导致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等。研究组窒息14例(14.00%)导致的心脏骤停高于对照组3例(3.00%)(χ2=7.779,P=0.005),药物过敏或中毒4例(4.00%)(χ2=20.195,P=0.000)、溺水1例(1.00%)(χ2=8.865,P=0.003)导致的心脏骤停低于对照组的27例(27.00%)和11例(11.00%)(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24.00%低于对照组的52.00%(χ2=5.195,P=0.023);两组入院时心室颤动(χ2=0.328,P=0.567)、反复除颤(χ2=2.040,P=0.153)、自主循环恢复(χ2=3.125,P=0.0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00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24例,失败76例。成功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χ2=22.209,P=0.000)、气管插管时间(χ2=3.992,P=0.046)、电除颤开始时间(χ2=24.088,P=0.000)以及肾上腺素用量(χ2=16.630,P=0.000)均与失败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χ2=0.043,P=0.836)、年龄(χ2=0.203,P=0.98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老年人心脏骤停的发病因素较多,且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急诊老年患者,从早期心脏按压及电除颤、控制气管插管时间、合理使用肾上腺素剂量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存,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特点;成功相关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3(a)-0001-04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related Factor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Elderly Patients
ZHANG Ting-lu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related factor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elderl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CPR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tudi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another 100 middle-aged patients receiving CPR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llect relevant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elderly, and explore related factors of success. Results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cardiac arrest in elderly patients included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and asphyxia. In the study group, 14 cases of asphyxia (14.00%) caused cardiac arrest compared with 3 cases (3.00%)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7.779, P=0.005), 4 case of drug allergy or poisoning (4.00%) (χ2=20.195, P=0.000), 1 case of drowning (1.00%) (χ2= 8.865, P=0.003) caused cardiac arrest that was lower than the 27 cases (27.00%) and 11 cases (11.0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4.00%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52.00% (χ2= 5.195, P=0.023);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χ2=0.328, P=0.567) and repeated defibrillation (χ2=2.040, P=0.153), autonomous circulation recovery(χ2=3.125, P=0.077)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Of the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n the study group, 24 cases had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and 76 cases had failed. Cardiac compression start time(χ2=22.209, P= 0.000),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χ2=3.992, P=0.046), electrical defibrillation start time (χ2=24.088, P=0.000), and adrenaline dose in the successful group(χ2=16.630, P=0.000)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om the failure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χ2=0.043, P=0.836) and age (χ2=0.203, P=0.985)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causes of cardiac arrest in the elderl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CPR is low.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starting from early cardiac compression and electrical defibrillation, controlling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and rational use of epinephrine do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nsure patient survival,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Key words] Emergency; Elder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cess-related factors; Research
急诊科是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及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发生率较高的急重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且大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增加了心肺复苏的难度[2]。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诊老年患者心脏呼吸骤停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科学、有效的急诊心肺复苏治疗至关重要[3]。该次研究分析了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100例老年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特点,并对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中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45±6.48)岁。对照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51.28±6.11)岁。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肺复苏时严格遵循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复苏相关因素等。具体心肺复苏步骤如下:当患者心脏骤停后,首先应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进行心脏按压,频率控制在100次/min,通气按压比控制在2:30。通过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建立静脉通道,适当给予心肺复苏药物,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对患者脑部进行降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开展电除颤治疗。若心肺复苏持续60 min后患者仍未出现自主循环,则重视治疗。对于复苏成功的患者,根据发病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3 心肺复苏成功标准
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治疗后,出现自主心律及呼吸,血压≥90/60 mmHg,持续时间至少为30 min则判定为自主循环恢复。若心肺复苏持续50 min后患者仍无自主循环,则终止复苏。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原因分析
导致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等。研究组窒息导致的心脏骤停高于对照组,药物过敏或中毒、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心肺复苏效果
研究组复苏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心室颤动、反复除颤、自主循环恢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成功相关因素
研究组100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24例,失败76例。成功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以及肾上腺素用量均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急诊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成功率与心脏骤停时间、疾病严重程度、自主循环恢复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是提高复苏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存的关键[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心肺复苏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整体上成功率仍然较低,尤其是面临老年患者时,这可能与器官代偿功能差、机体功能衰退、药物敏感性差等因素有关[5]。
该次研究显示,导致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等。研究组窒息导致的心脏骤停高于对照组,药物过敏或中毒、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心室颤动、反复除颤、自主循环恢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脏骤停的关键因素,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吞咽功能衰退明显,部分甚至存在咽麻痹,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等不良情况。同时,老年人大多合并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因痰栓等导致窒息[6]。因此,临床中对因窒息而心脏骤停的老年患者应重点关注呼吸道护理。老年患者反复除颤高达48.00%,目前主要采用单相波、双相波两种除颤波形。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明显,心肌细胞数量较少,心脏收缩量低,若采用多次高能单相波除颤,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不可逆损伤[7]。而低能量双相波除颤不仅能起到同样的除颤效果,还能有效减少对患者心脏的损伤,安全性相对较高[8]。老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中年患者,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衰退、药物反应差等因素有关[9]。同时,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心肺复苏按压时可能造成骨折,因此护理人员往往存在担忧,导致按压深度不够,效果较差。但若按压至常规深度,又会增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心肺复苏难度较大。
该次研究还发现,100例患者中复苏成功24例,失败76例。成功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以及肾上腺素用量均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崔耿等[12]对80例心肺复苏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以及肾上腺素用量均与失败组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是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证明早期的心脏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以及肾上腺素剂量会对心肺复苏的成功造成直接影响。心脏呼吸骤停危险性较高,治疗时间与患者的生存率息息相关。当患者心脏骤停10 s会丧失意识,持续至30 s后会出现相应症状,1 min后呼吸频率明显减弱,3 min后脑组织会发生水肿,6 min后会引发不可逆的脑组织死亡,发展至8 min后会达到生物学脑死亡。若能在心脏骤停后1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到80%,10 min后实施心肺复苏则会完全失败。由此可以看出,心肺复苏的治疗时机是决定成功率的关键,早期心肺复苏有利于缓解脑损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呼吸功能的建立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心脏骤停患者单纯依靠鼻导管吸氧治疗、面罩加压人工辅助呼吸往往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要采用气管插管。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10s左右,脑细胞中的氧储备已耗尽,葡萄糖代谢会转化为无氧代谢,脑组织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停止,约2~4 min后,葡萄糖耗尽,三磷酸腺苷浓度在肌酸激酶反应、无氧代谢的影响下会维持一段时间,一般在4~5 min内耗尽。因此,在5 min内行气管插管能及时缓解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机体动脉血氧水平,减少机体代谢的消耗。静脉通路的建立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支持具有重要作用,是补充血容量以及输注急救药物的主要途径。通过早期建立静脉通路,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容量,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维持对其他内脏、器官的血液灌注,为心肺复苏的治疗奠定基础[10-11]。电除颤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性因素,在心脏骤停发生后1 min内电除颤,存活率高达90%,每过1 min,其除颤成功率会相应下降7%~10%。3 min内除颤,其恢复心跳的成功率约为70%~80%,而5 min后,成功率会骤降至50%左右。因此,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5 min内实施电击除颤,从而保证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肾上腺素是目前复苏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复苏效果,但对于具体的使用剂量临床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次研究提示标准剂量的腎上腺素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这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明显,对药物的反应能力较差,若肾上腺素剂量过大,会增加机体的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肺复苏成功率。该研究结果显示,与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因素主要包括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研究组100例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对照组中年患者低,且研究组100例老年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失败例数为76例,成功例数为24例,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肾上腺素使用量、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等,其中失败组59例患者均是在发病5 min之后进行心脏按压处理的,未能很好地在发病后5 min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且在医护人员感到现场实施气管插管的时间一般在2 min以上;电除颤开始的时间58例患者在5 min以上,只有18例患者是在5 min以内接受电除颤治疗的;最后失败组的肾上腺素使用量为1 mg的患者较少,57例患者均是使用0.1 mg/kg抢救的,以上因素的影响导致抢救效果不佳,心肺复苏失败现象的出现。这一结果与崔耿等[12]在研究“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的结果一致,其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为25例,失败例数为55例,与本次观察中研究组老年急诊患者100例接受心扉复苏后成功24例,失败76例一致;且在对影响复苏效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时间、肾上腺素使用量等均与该文一致:心脏按压时间成功组5 min以内(17例)明显多于失败组的12例,气管插管时间2 min以内的(15/25)例明显多于失败组的17/55例;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以内成功组18例明显多于失败组13例;成功组肾上腺素使用量标准量成功组17例明显多于失败组14例;这一结果与该次观察中成功组心脏按压时间5 min以内(18/24)明显多于(17/76)例;成功组气管插管时间2 min以内的(13/24)明显高于失败组的(24/76)例;成功组的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以内19例明显多于失败组18例;最后,成功组肾上腺素使用量1 mg人数(17/24)明显多于失败组19/76;说明在老年人急诊心脏骤停的心脏复苏过程中导致复苏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时间、肾上腺素使用量等。
综上所述,急诊老年人心脏骤停的发病因素较多,且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急诊老年患者,从早期心脏按压及电除颤、控制气管插管时间、合理使用肾上腺素剂量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存,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傅伟强,陈亚想,潭志雄,等.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点及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83-85.
[2] 赵娟,李淑霞.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特点及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4):102-105.
[3] 刘艾娇,邱红.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研究现状[J].医药前沿,2017,7(36):77-78.
[4] 高海军,张洁.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5):503-504.
[5] 张颖,肖小培.影响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6):363-365.
[6] 李爽,陈楚琳,王胥人,等.浦东新区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1):1-5.
[7] 陈海燕,姜丽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651-1653.
[8] 李辉龙.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6):131-133.
[9] 沈健美.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中面罩联合插管的效果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2):2902,2895.
[10] 马剑飞,宋巧玲,屈纪富,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19,30(1):32-34.
[11] 杨春超,姚为学,李志文,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7):1629-1631.
[12] 崔耿,徐华.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醫学,2016,27(13):2138-2140.
(收稿日期:2019-1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