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叶姝婷,张秀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厦门 361000
初产妇是指第一次妊娠分娩的女性,其欠缺分娩经验,对分娩过程、生理状态认知不够深入,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较缓慢,甚至出现难产情况而中转剖宫产[1]。剖宫产对母婴伤害较大,尤其是产妇极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健康。为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质量,临床应加强初产妇护理干预,消除影响自然分娩的因素。常规分娩护理主要侧重于初产妇分娩指导,而忽略初产妇疼痛、心理上的护理需求,难以有效提升自然分娩效率和护理质量。针对性护理是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生理状况、心理需求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干预,解决产妇护理需求差异性问题[2-3]。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接收的10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该院接收的10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足月、产道正常、单胎、头位初产妇;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产前检查依从性良好;积极配合各项评估护理工作;身体健全[4]。排除标准:高龄产妇或高危产妇;首选剖宫产或计划性剖宫产者;瘢痕子宫者;出现精神障碍者;合并生殖器官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者[5]。根据初产妇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名。参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6.32±3.6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2±1.55)周;新生儿体质量2 763.15~3 986.25 g,平均(3 471.68±258.77)g。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26.45±3.7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74±1.32)周;新生儿体质量2 612.25~4 001.36 g,平均(3 368.92±266.42)g。两组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均知情同意。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士告知初产妇及其家属分娩所需物品,详细说明分娩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并安抚其心理情绪,给予鼓励和安慰;待产过程中,护士监测初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等,并向初产妇讲解分娩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配合宫缩用力,用言语安慰、鼓励产妇完成分娩。
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针对性健康宣教。护士主动了解初产妇的孕检情况、家庭情况、文化程度。针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产妇,护士可制作自然分娩、宫缩疼痛等相关知识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向产妇讲解PPT有关的知识点,同时展示分娩助产动画视频;采用实物模型模拟分娩实验法,向产妇演示宫口扩张、胎儿衔接等过程,同时讲解分娩时的体位、如何发力、如何缓解分娩疼痛。针对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产妇,护士制作自然分娩健康宣传手册,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自然分娩过程、自然分娩注意事项、心理情绪、分娩疼痛自护技能、不良分娩结局预防等知识,并指导孕妇在微信公众号查找分娩情景模拟视频,情景包括先兆临产、胎儿下降感、规律宫缩、分娩球训练、宫口扩张、自由体位分娩等,并说明分娩呼吸调节、分娩体位、分娩用力的正确时机。②针对性心理护理。产前,护士主动了解初产妇的性格、生活习惯、心理需求等,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初产妇的心理情绪。针对轻度焦虑、抑郁产妇,护士应开展共情沟通,耐心、认真倾听产妇诉说,充分给予认同和理解,并根据产妇产生负性情绪的因素,针对性解答,引导产妇正确对待初次分娩的生理过程,淡化其对分娩的敏感性。针对中度、重度焦虑及抑郁产妇,护士与家属建立合作关系,向家属说明产妇不良情绪对分娩、分娩结局的影响,引起其对产妇负性情绪的重视和关心,护士采用转移注意力法引导产妇关注分娩以外的事情,同时产妇伴侣应给予关爱、耐心和陪伴。③针对性镇痛护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产妇疼痛情况,开展针对性疼痛干预。针对NRS评分为0~3分的孕妇,护士可播放轻柔的音乐,音量控制在70 dB以下,并通过交流的方式转移产妇对宫缩疼痛的注意力,安排产妇伴侣陪伴分娩,直至宫口完全打开。针对NRS评分为4~7分的产妇,护士指导产妇采用拉玛泽减痛呼吸法缓解疼痛,深吸一口气,随着宫缩屏气用力,再缓慢用鼻吸气嘴呼气;协助产妇趴在导乐球或导乐枕上,护士一手置于孕妇脐上,另一只手横置于耻骨上方,随着孕妇呼吸起落按摩,逆时针单手按摩腹部5圈,后推擦四肢内外侧面3 min左右,直至皮肤发热;同时给予黄豆袋热敷,提升舒适度。针对NRS评分为8~10分的产妇,护士可根据医院条件选择性采用导乐镇痛仪减轻疼痛,将电极放置产妇内关穴、合谷穴,根据产妇耐受度调节参数,上肢为16 Hz,腰背部为20 Hz,灵活调节参数,确保产生肌肉微颤;若无法开展导乐镇痛仪镇痛,则选用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以减轻产妇的疼痛。④针对性助产护理:护士评估产妇宫缩状态、心理状态、产程进展等,针对性指导产妇配合分娩。第一产程,阴道指诊检查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并侧重鼓励、指导产妇使用拉玛泽呼吸法,帮助产妇建立分娩信心。针对宫缩初期宫缩不规律且出现紧张情绪的情况,护士指导产妇保持冷静,并经鼻吸入气体,后缩唇,呈吹蜡烛样向外吹气,每隔6~8 s做1次胸式呼吸。同时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缓解产妇焦虑情绪。若产妇宫缩规律2~4 min/次,护士指导产妇经嘴小口吸入气体;若每隔75 s左右宫缩1次,指导产妇经口深呼吸1次,并以较快速度吐吸气4次。第二产程,反复指导产妇正确配合宫缩用力,告知其在宫缩间隙放松身体,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保存体力。护士观察胎头拔露情况,胎头娩出3 cm×3 cm后,应消毒外阴部,将床头抬高30°,指导产妇后背靠在床头上,随着宫缩屏气用力,并缓慢用鼻吸气,嘴呼气,加快胎儿娩出。针对宫缩频繁者,护士应采用手法按摩腰骶部,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安抚产妇。第三产程,护士及时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生理状况,对产妇使用缩宫素促进宫缩,并夸赞产妇和新生儿,鼓励产妇进行亲子互动,鼓励其及早母乳喂养,并向产妇解释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宫缩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意义,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讲解新生儿照护常识,以促进产后恢复。
记录和对比两组产妇分娩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率。
①采用计时器记录产妇从间歇5~6 min的规律宫缩至子宫颈口全开(第一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至10 cm到胎儿娩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第三产程)所需时间。
②采用NRS评估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疼痛情况,将一条直线分为10段,分别在每段上标注1~10数字,前后两段分别为0分、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最剧烈,指导产妇在描述疼痛的数字上画圈,根据产妇所圈数字评出分数[6]。
③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分娩结局包括中转剖腹产、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比较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④采用医院自制的妇产科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评价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护理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问卷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态度、分娩指导、分娩舒适度、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等条目,每项条目4个等级,分别为很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一般(40~59分)、不满意(0~39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疼痛评分比较[(±s),分]
?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比较[n(%)]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比较[n(%)]
由于初产妇初次经历分娩过程,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无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分娩,进而影响自然分娩进展,增加分娩并发症发生风险,对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而良好的护理是缓解初产妇疼痛和负性情绪的有效措施与重要环节[7]。因此,临床应重视初产妇分娩护理干预,提升护理质量。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这是因为常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机械执行医嘱,很少注意观察初产妇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也缺乏使用评估工具的意识,故对促进初产妇产程缩短的护理效果不佳。针对性护理模式是通过分析初产妇产程延长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宣教、针对性心理护理、针对性助产护理、针对性镇痛护理,可更好地帮助初产妇应对初次分娩情况,提升阴道分娩效率[8-9]。针对性健康宣教主要根据产妇文化水平及对分娩认知程度开展,对文化水平较低初产妇提供PPT、视频等直观性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便于产妇更好地理解、把握其中分娩自护技能和配合要点,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分娩,有利于提高分娩效率,缩短产程时间[10-12]。针对重度焦虑、抑郁初产妇,通过联合家属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给予初产妇更多的关爱、陪伴和支持,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慌感,使其乐观、积极面对自然分娩,也提升其分娩护理依从性,这对提高分娩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3-14]。对产妇实施针对性助产指导、疼痛干预,可帮助初产妇应对分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增强初产妇自护能力,可加快分娩进程,同时减轻宫缩疼痛,也可避免宫缩疼痛对分娩进程的影响。
临床认为初产妇分娩疼痛较经产妇明显,疼痛时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代谢紊乱和血压升高等情况,影响分娩进程,也提高胎儿窘迫发生率。该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显著减轻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疼痛。这是因为常规护理通常指导产妇采用转移注意力法、呼吸法减轻宫缩疼痛,镇痛干预较单一,镇痛效果轻微[15-16]。针对性护理以初产妇为中心,从产妇生理、精神等方面全方位考虑,为患者提供镇痛支持。通过对初产妇实施针对性镇痛干预,对不同程度的疼痛者分别给予音乐干预、穴位按摩干预、导乐镇痛仪干预,满足初产妇不同的镇痛需求。音乐干预、穴位按摩、导乐镇痛仪、硬膜外镇痛均有阻滞神经中枢疼痛传导的功能,其中导乐镇痛仪和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重度疼痛初产妇。导乐仪作用原理是通过发射低电压电流,作用于初产妇的内关穴、合谷穴,具有纠正不良心率、醒脑开窍、刺激神经、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可发挥明显镇痛效果作用;硬膜外镇痛是将局麻药作用于脊髓中,阻断疼痛信息传导至脑神经中枢,有效减轻产妇疼痛[17-18]。
分娩是一种持久且强烈的刺激和应激,大多数初产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而这种情绪通常影响产妇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增强对宫缩疼痛或分娩不适的敏感度,进而加剧精神消耗,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增加宫缩乏力的风险,提高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与李小红等[19]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的结果相似。这是因为常规护理未考虑到初产妇宫缩疼痛剧烈和负性情绪引发应激反应,影响血压、血氧饱和度,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也加剧胎儿呼吸窘迫,提高不良分娩结局发生风险,所以在防范和干预分娩结局方面效果不佳[20-21]。相比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模式会充分考虑到初产妇易发生不良分娩结局的问题,对初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因素,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对初产妇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改变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念和态度,使其积极配合分娩护理,同时指导初产妇进行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自我调节,很好地保证顺产成功率。对初产妇提供针对性助产护理,针对宫缩频繁初产妇,给予腰骶部按摩,并引导其采用轻呼吸法协助宫缩,可以帮助其以最佳状态完成分娩[22]。
传统产科分娩护理模式以产妇分娩指导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遵医嘱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更侧重于协助产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分娩,缺乏主动缓解产妇的疼痛、焦虑、恐惧的意识,故而并不能满足初产妇护理服务需求。随着临床服务模式的转变,针对性护理更注重人性化关怀和个性化护理需求,根据产妇不同问题,给予相应护理服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提升产妇分娩积极性,也提高其护理满意率。该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对针对性护理模式的满意率较高。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满足初产妇护理服务需求,通过缓解不良情绪、减轻宫缩疼痛,帮助初产妇建立分娩信心,提高分娩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从而提升初产妇的满意率。这是因为针对性护理模式有主动意识到初产妇初次分娩出现的不适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通过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满足初产妇各方面的需求[23]。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分娩中,高度关注初产妇身心不适情况,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并最大限度减轻宫缩疼痛,从专业的角度为初产妇提供心理指导、分娩指导,这对加快产程进度、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提升初产妇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