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利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急诊科,山东枣庄 277606
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加重,空气质量严重下滑,过量有害气体及颗粒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伤害极大[1]。 由于儿童经常处于学校、公园、商场、社区等人数较多空气又复杂的环境中,小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又比较弱,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各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临床中也确实愈发常见,其中,小儿急性哮喘是儿童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2-3]。 该研究方便选择该院急诊科自2016 年5 月—2019 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64 例,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并评价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择该院急诊科自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64例, 采用奇偶数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2 例,其中,参照组患儿共计32 例,男 17 例,女 15 例,年龄 1~12 岁,平均年龄(6.43±1.05)岁;研究组患儿共计32 例,男19 例,女13 例,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6.05±1.1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与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哮喘,符合《哮喘病学》中关于小儿急性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 患儿或其家属明确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发育或者智力异常者;心肺功能严重障碍者;语言或者精神障碍者;血液性疾病者;免疫系统严重障碍者;遗传性代谢疾病者。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立即进行急诊病情评估, 其中参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根据患儿病情予以抗感染治疗和解除支气管痉挛治疗, 并纠正其酸碱平衡,施以相应的急救措施; 同时按照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并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舒适护理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急诊流程护理。 因患儿突发疾病,患儿及其家属会出现恐惧、焦虑以及躁动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保持亲切的态度,在查看并了解患儿相关情况后, 给予患儿与家属适当的安抚, 帮助其稳定情绪的波动, 并在将患儿送入病房管后,告知患儿家属治疗的过程与目的,病情的发展程度以及疾病相关注意事项, 降低患儿与家属对病症的疑惑, 使其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 并予以积极的配合;同时在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提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家庭护理常识的宣教, 告知患儿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并详细将可能引发患儿出现哮喘的因素介绍于患儿家属, 增强其护理的责任心,强调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此外,还需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患儿的营养摄入以及应对突出事件的处理方式告知患儿家属, 全方位为患儿安全提供保障。②环境护理。医院应不断完善急诊病区相关基础设施与医疗设备,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操作规范进行合理安置与摆放, 保证患儿病房内所需设备的完整性与良好性;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并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情况,避免患儿出现感染情况;调整病房的亮度、湿度以及温度,使患儿在安静的环境中, 快速的进入睡眠状态。 ③病情护理。 护理人员在辅助医生对患儿进行急救时,应保证患儿体位的合理性与舒适性,引导患儿适量的放松身体,保持情绪的稳定,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呼吸,并利用软枕或者软垫等工具增强患儿体位的舒适性;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 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与吸氧设备;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如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质较多,护理人员应利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清理,保证患儿呼吸的畅通,如利用气道湿化方式,增加患儿起到黏膜的湿度,利用雾化治疗湿化或者稀释呼吸道中的痰液, 在对患儿进行呼吸道清理时,应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引发患儿感染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拍背与吸痰的方式,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对患儿进行吸痰护理,并利用勤拍背、勤翻身以及多喝水等方式,促进患儿痰液的排出。 此外,当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时,可考虑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患儿机体的抵抗力;或者当患儿呼吸道痰液堆积情况较为越严重, 常规方式无法完全清理痰液时,可考虑切开气管的方式,进而彻底清除患儿呼吸道中的痰液。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面对患儿及其家属时,应根据其不同的性格与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利用鼓励、诱导、说服或者示范的方式降低患儿与家属的心理压力,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在情绪稳定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进行诊治;同时,鼓励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其家属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陪护于身边,提高患儿护理的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与护理的疗效,其中,临床症状变化包括患儿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 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分为3 个层级,分别是显效与有效以及无效,显效为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善, 胸片诊断病灶消失,且患儿呼吸频率与正常水平一致;有效为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胸片诊断病灶范围明显缩小,且患儿呼吸频率有所改善;无效为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 胸片诊断病灶无变化或者出现变大趋势, 且患儿呼吸频率与护理前相比无改善。 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肜()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 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参照组(n=32)研究组(n=32)t 值P 值1.72±0.48 0.91±0.27 8.320 0.000 4.71±1.19 2.33±1.09 8.340 0.000 2.68±0.64 1.45±0.23 10.230 0.000 6.71±1.29 4.22±1.01 8.590 0.000
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n(%)]
医院急诊接收的哮喘患儿通常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加上患儿年龄小,对于病痛的忍耐度比较低,且哮喘具有反复性,严重者还会引发并发症,因此,患儿自身和家属的情绪更容易焦虑、不安,面对这样的特殊状况,对于急性哮喘的儿童患儿实施护理工作时,更要注重其舒适度, 这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家属情绪都有重要意义[4-5]。 舒适护理具体是指在常规的、整体护理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有组织有系统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治疗效果, 最大程度提高患儿及家属在院期间舒适度,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6]。 该模式立足于患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心理、病房、院外指导、健康指导、家庭支持等多方面予以护理措施,对急性哮喘患儿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可以使患儿在治疗期间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并在护理过程中利用动画片、玩具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促使患儿以一个轻松稳定的状态接受治疗[7];对急诊护理来说,舒适护理模式在就诊、治疗到出院整个流程中都展现出热情、专业的态度,使患儿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对患儿实施雾化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督促患儿养成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建立治疗成功的自信心,并能够在适度体育锻炼的帮助上,从根本上提高机体抵抗力。 杜姗姗[8]研究表明,经舒适护理后患儿睡眠时间、哭闹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10.45±1.51)、(5.46±0.76)、(7.35±3.39),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7.67±0.33)、(10.56±1.73)、(10.55±1.76), 表明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具有优越性。 该研究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可知研究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为(0.91±0.27)d、咳嗽消失时间为(2.33±1.09)d、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45±0.23)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为(4.22±1.01)d,明显优于参照组的各项数据(1.72±0.48)d、(4.71±1.19)d、(2.68±0.64)d、(6.71±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在对患儿进行急诊护理时, 迅速的给予护理支持,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研究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93.8%, 参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与杜姗姗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辅助医生给予患儿相应的急诊护理, 还能在救治护理中给予患儿更全面的照顾,如心理干预、体位护理等,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患儿对于护理的需求,并提高其护理救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以舒适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服务, 能够尽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