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310 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4-07-28

郭志伟

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儿科,山东淄博 255120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一种因喉部黏膜病变后呈现为急性弥漫性特点的炎症疾病,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进展快速、病情危重,好发于冬季和春季,主要临床症状为喉鸣、咳嗽、声嘶等,大多发生于婴幼儿群体中,如果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能会随着病情变化呈现为呼吸衰竭等不良后果,存在诱发喉梗阻的风险,对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1]。 对于此类疾病临床大多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儿年龄较小,机体状态较为特殊, 采用静脉用药方式并不能保证患儿治疗依从性, 因此针对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该文方便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在该院被确诊为急性感染性喉炎的310 例患儿展开对照研究,探究应用不同治疗措施后取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共计310 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研究分组方式,确保分组后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所占例数均等。 对照组性别分布比例为男∶女=82∶73;年龄 4 个月~7 岁,年龄均值(3.57±0.32)岁。 观察组性别分布比例为男∶女=80∶75;年龄 5 个月~7 岁,年龄均值(3.64±0.29)岁。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展开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患儿病情发展趋势与《儿科学》关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合, 所纳对象均为首次病发; 将具体研究计划交予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后展开, 患儿监护人在确认研究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 存在喉部天生病变者; 合并支气管异物、喉痉挛患者;合并系统重症疾病;对研究实验所用药物过敏。

1.2 方法

对症治疗: 患儿入院以后即刻根据其机体状态落实吸氧、镇静、祛痰、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对照组:以对症治疗措施为基础应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 H41021924),行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 0.3 mg/(kg·d),1 次/d。

观察组: 除对症治疗以外由专业人员展开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将2 mg 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40475)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2 mL)混合后,借助于空气压缩泵实施雾化吸入,2 次/d,每次雾化吸入疗法持续时间为10 min[3]。 所有患儿连续治疗时间均为5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48 h 后发热、声嘶、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控制于37℃以内; 有效为治疗48 h 后临床症状部分缓解,体温有效减退,偶尔发生低热现象;无效即为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4]。 统计不同治疗措施应用后临床症状(吸气时喉鸣、声嘶、发热、喉梗阻以及吠样咳嗽)消失时间,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感染、支气管痉挛、咽部刺激、迟发性变态反应以及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

经临床分析判定,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74%、98.06%,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吸气时喉鸣、声嘶、发热、喉梗阻以及吠样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组别 吸气时喉鸣 声嘶 吠样咳嗽 发热 喉梗阻对照组(n=155)观察组(n=155)t 值P 值2.87±0.41 1.09±0.19 49.041<0.001 7.68±1.66 3.17±0.87 29.960<0.001 6.38±1.18 4.67±1.07 13.365<0.001 3.67±1.15 2.16±0.16 16.191<0.001 24.67±2.33 13.96±1.67 46.513<0.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8%,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3 讨论

小儿急性感染喉炎在儿科中比较常见, 其致病原因与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具有密切关系, 呼吸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全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患儿年龄较小,喉骨发育不完善、喉腔组织比较狭窄,促使喉黏膜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在炎症病变的影响下诱发喉部水肿,对患儿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影响[5-6]。 为了有效缓解患儿声嘶、吠样性咳嗽、喉鸣等症状需要采取及时救治措施, 避免患儿因病情发展处于缺氧状态引起高碳酸血症。 目前临床上大多建议应用地塞米松行静脉滴注,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患儿相关临床症状不能及时缓解, 因此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中探究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可以起到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是重点研究方向[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8.06%明显高于对照组 87.74%(χ2=12.525,P<0.05);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观察组为4.52%,低于对照组的 15.48%(χ2=10.358,P<0.05);观察组多种临床症状消失 时 间 [(1.09±0.19)、(3.17±0.87)、(4.67±1.07)、(2.16±0.16)、(13.96±1.6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87±0.41)、(7.68±1.66)、(6.38±1.18)、(3.67±1.15)、(24.67±2.33)d](P<0.05)。在叶永芝[8]的研究资料中也提及研究组患者咳嗽(3.04±0.95)d、发热(2.16±0.62)d、呼吸困难(1.97±0.55)d、喉梗阻(2.57±0.75)d 以及声音嘶哑(2.49±0.73)d 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3.82±1.17)、(3.54±1.08)、(2.48±0.72)、(3.11±0.98)、(3.66±1.12)d](t=2.835、6.070、4.793、3.083、2.397,P<0.05),表明在小儿感染性喉炎治疗期间采用布地奈德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快速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规避不良反应,为患儿预后提供了保障。 分析原因如下: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中治疗的重点内容在于尽早做出正确诊断, 采用足量的抗生素药物降低感染风险性,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喉梗阻症状的有效缓解[9]。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措施, 其药物作用优势主要在于对炎症细胞向着炎症部位聚集时产生抑制作用, 能够避免致炎因子产生和繁殖, 对降低毛细血管以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积极意义, 在药物吸收以后能够直接在喉头位置发生药物作用,减轻喉部炎性水肿,对改善缺氧症状以及通气功能具有理想效果, 但是经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此类常规治疗措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 而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对改善急性感染性喉炎症状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抑制患儿机体变态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可促使炎症反应尽早消除[10]。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较强亲脂性的非卤化糖皮质激素, 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期间唯一可展开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 通过细胞膜能够进入到细胞浆中, 在临床应用期间表现出较强的与糖皮质醇受体结合能力, 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应用布地奈德以后无明显的糖皮质激素全身反应,在收缩微小血管、减轻炎症渗出的同时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对基因转录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产生抗感染蛋白的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局部抗炎作用, 对改善患儿气管水肿现象具有理想效果[11]。选择空气压缩泵雾化作为用药方式能够促使药物转化为颗粒状,在呼吸道黏膜、喉部组织沉积,不会增加气道阻力,发挥了理想的效果。 此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不会在机体中形成蓄积,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规避肌肉注射、口服用药等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促使药物快速吸收,进而提高了临床效果[12]。

综上所述, 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期间建议采用氧驱吸入治疗,应用后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药物见效较快, 对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高,对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儿转归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