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7-28

关春香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阳江 529500

手足口病为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感染途径可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传播。 肠道病毒为较强传染性的病毒,传播途径快且复杂,极短时间内便可在较大范围内流行,且隐形感染的患儿比例很大,为患儿家庭带来了一定压力[1]。 临床治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病情的控制有良好效果, 但常规的护理干预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且对症状的缓解效果不够。 延续性护理干预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 是住院护理的延伸[2]。 该文方便选取该院 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5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延续性护理运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5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 每组26 例。 常规组患儿男11例,女 15 例;年龄为 1~3 岁,平均(2.01±0.76)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41±0.26)℃,平均病程(26.94±4.65)h;实验组患儿男 12 例,女 14 例;年龄为 1~4 岁,平均(2.43±0.73)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29±0.25)℃,平均病程(27.83±4.72)h。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诊断者[3];②年龄为1~5 岁者;③精神面貌可,神志清楚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儿;③存在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行生命体征监测、 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并对患者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对于患儿的病情进行说明,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 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具体:①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任组长,5 名高年资护士为组员。 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延续性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考核成功后才能行临床延续性护理干预。②日常生活护理。完善科室消毒隔离措施,做好每个患儿的消毒隔离。 遵医嘱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有效控制,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并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③建立网络端口。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正确记录患儿家属的电话,邀请患儿家属加群。 护理人员在群里发送相关知识及常见护理问题,并给出预防及治疗措施, 同时及时采集患儿家属反馈回来的护理问题、治疗效果及其它意见,护理人员及时给出处理方法。④健康知识宣教。对患儿家属行手足口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预后及如何有效预防的相关知识。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指导,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的诱因。 ⑤电话随访。 由责任护士进行,每天对患儿家属行电话随访,及时掌握患儿病情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的情况; 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 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体温恢复正常及皮疹消退的时间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治疗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升高, 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的比较[(),分]

注:* 分别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干预后 1 周比较,P<0.05

组别 治疗依从性干预前 干预后1 周 干预后3 周实验组(n=26)常规组(n=26)t 值P 值11.40±2.09 11.12±2.13 0.478 0.634(25.87±1.54)*(20.15±1.69)*12.756<0.001(29.76±1.81)*△(24.86±1.73)*△9.979<0.001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注:* 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生活质量干预前 干预后3 个月 干预后6 个月实验组(n=26)常规组(n=26)t 值P 值29.07±3.18 30.61±3.26 1.724 0.091 46.35±4.63 32.39±4.12 11.485<0.001(67.28±6.51)*(53.20±4.84)*8.850<0.001

2.3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干预后, 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的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组别 皮疹消退时间(d)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h)实验组(n=26)常规组(n=26)t 值P 值5.78±1.46 7.69±1.41 4.798<0.001 37.65±4.67 46.32±3.13 7.864<0.001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见于年龄<5 岁的儿童, 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口痛和小型疱疹、溃疡,其疱疹和溃疡多发生于手部、足部和口腔。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在1 周后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会发生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个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最终导致死亡。 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 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常规护理干预只解决了患儿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在患儿出院时便终止,忽略了患儿出院后存在的部分健康问题, 故运用常规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4]。 延续性护理通过系统性的护理计划能满足患者在不同健康场所的护理需求,其主要是指由医院至患儿家庭的延续,包括了医院制定的出院、 转诊计划和患儿回归家庭后的跟踪随访及健康指导。 延续性护理可包括信息、管理及关系的延续,使患者在不同场所都能接受到系统的、有计划的护理。 其重点不在于为出院后的患儿家庭直接提供长期有效的护理,而是通过对药物、饮食、生活环境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其了解疾病的病因及主要表现,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5-6]。 在医院内,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在患儿出院后,又能使患儿及其家属避免疾病发生的因素,减少患儿发病的几率。 研究示[7-9],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且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的时间 (5.78±1.46)d 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37.65±4.67)d 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这与陈铭学者[10]在相关研究中得出,给予患儿延续性护理后,患儿皮疹消退时间(5.88±1.48)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7.69±4.68)d,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说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病情的发展,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 分析原因是由于与常规护理不同, 延续性护理使住院时的常规护理得到延伸, 出院后的患儿可以继续得到专业的护理及卫生指导,能进一步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疾病复发再次入院的风险, 且延续性护理全程强调干净的生活环境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进一步减少了患儿的发病次数。

综上所述, 运用延续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