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小燕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南平 353000
脑卒中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 护理开展过程中较为棘手的疾病类型,属于脑血管系统常见危重症,以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著称,诱发脑卒中的因素较多,以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较为常见, 脑卒中的发生主要因为多种因素对脑部血供造成影响,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脑部严重的病变反应。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而且脑卒中疾病发作后,机体明显不适,而且机体周边有相关医疗设备,这会对其睡眠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长时间睡眠障碍会诱发机体血压升高,增加精神疾病、冠心病等方面的发生率,这对疾病好转非常不利。 脑卒中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 在积极治疗后能够降低病死率,但存在的机体功能障碍还是不可忽视,特别是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机体状态。 为进一步改善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改善睡眠质量,可对其开展护理干预, 特别是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1-2]。 因此,该文方便选取 2019 年 1—11 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 例脑卒中患者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两种护理对策,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价值。 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7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护理对策不同,将其分为比对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 比对组女 16 例,男 23 例;平均年龄(67.83±1.66)岁。 干预组女 18 例,男 21 例;平均年龄(67.83±1.6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符合脑卒中相关的诊断标准; ②患者证实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③患者知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④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无严重并发症;⑤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⑥该次研究分析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护理干预者;②精神疾病;③聋哑者;④传染性疾病;⑤恶性肿瘤;⑥应用其他药物或者其他疾病诱发的睡眠障碍者。
两组患者在该院明确为脑卒中,予以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存在睡眠障碍,针对这种状况。
比对组开展常规护理对策, 主要是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护理措施,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从而确保其睡眠质量。
干预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对策, 先对以往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析,掌握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了解患者多层次的需求,明确护理干预的重点,对细节进行优化,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具体方法:①对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发现不利于此类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环节, 设计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创造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保障室内布置温馨、光线与温湿度适宜,完善室内设备,配备相应的播放设备等,指导患者选择舒适的衣物。 选择舒缓的音乐,以古典乐曲为主,在睡前为患者播放,比如传统的高山流水、云水禅心等。 日间定期对病房通风、消毒,夜间尽可能减少相关医疗设备的应用,降低噪音,确保干预效果。 尽量将每天进行的护理、治疗操作集中,创造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②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开展有效沟通,了解其机体状况与睡眠质量,评估患者的睡眠状态, 在合适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时间为患者灌输疾病知识,让患者知晓疾病的治疗、观察和预防要点,说明睡眠障碍对机体的消极影响,告知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强调患者积极配合的重要意义。 利用发放健康手册、 观看视频, 纳入脑卒中健康教育群等管理,让其对脑卒中疾病有一定认知,细化讲解治疗与护理目的,通过多方面疏导,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自我调整好心态。 日常及时地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分析造成患者心态不稳定的原因,实施个体化的干预。 教会患者怎样进行正确的放松, 指导其通过深呼吸等手段调整情绪。 ③睡眠护理: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调整其睡眠规律,减少日间睡眠时间,从而确保夜间睡眠治疗。 同时,做好药物护理,对于睡眠严重障碍者,可遵医嘱给予其安眠药物,从最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增加药量。 大量研究发现,音乐对机体的情绪调节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音乐疗法也越来越被重视,借鉴音乐疗法,在每晚进行1 h 的音乐疗法,这一过程由护理人员予以全程指导,引导患者怎样处于舒适体位,放松四肢,放空思想,使自身处于接下来要播放的环境中,从而增强睡眠质量。 ④饮食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 为其制定正确的膳食结构, 确保机体所需营养,这对改善患者失眠状况有着积极作用。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脑卒中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康复计划,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开展训练,教会患者不同时期康复锻炼的技巧,予以全程指导,利于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疲惫感,提高睡眠质量。
记录患者夜间持续睡眠时间与觉醒次数,出院后,对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让其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行评价,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帮助两组患者进行PSQI 评分,用以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药物催眠各项评分,总分10 分,得分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佳。 应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百分制,分数高,则代表患者生活水平越高。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对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3.02±0.25)h,觉醒次数(4.43±0.09)次,干预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5.13±0.16)h,觉醒次数(1.56±0.11)次,干预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高于比对组,觉醒次数低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5、11.458,P<0.05)。
干预组患者PSQI 评分低于比对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PSQI 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PSQI 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images/BZ_149_177_598_1194_651.png比对组(n=39)干预组(n=39)t 值P 值7.17±2.75 3.49±1.67 11.125<0.05 70.85±5.23 91.88±5.87 4.656<0.05
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images/BZ_149_177_1305_1194_1358.png比对组(n=39)干预组(n=39)t 值P 值68.77±4.54 89.89±5.60 9.878<0.001 69.73±4.60 88.92±5.70 15.656<0.001 71.82±4.71 89.92±5.68 15.779<0.001 61.62±4.80 90.90±4.89 14.565<0.001
脑卒中是脑血管系统常见危重症, 病情重、 进展快、并发症多,该疾病主要因为多种因素对脑部血供造成影响,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脑部严重的病变反应。 受到老龄化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呈递增模式,受到疾病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从而诱发患者睡眠出现问题, 而睡眠障碍属于脑卒中疾病并发症之一[3]。脑卒中疾病发作后,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脑卒中疾病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非常不利[4]。 所以,尽早开展护理对策,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释放其内心负性情绪, 在疾病方面达到一定辅助作用治疗效果[5-7]。 传统的护理服务,对于脑卒中睡眠障碍,仅仅是给予患者相对简单的指导和单一的护理, 并没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对患者机体功能、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均不够理想。 故此类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需要更重视细节,凸显人文关怀、针对性和灵活性。
针对性护理对策是临床中日后主要护理研究方向,不单纯对疾病实施监控与防治,还可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睡眠护理、药物护理以及饮食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与安慰,可调节其内心焦虑、害怕等情绪,正视疾病, 自我调控情绪, 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这对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无法入睡、觉醒次数有着积极作用;若患者睡眠障碍严重者,可给予安眠药物,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进而确保睡眠质量;饮食护理有利于确保机体所需营养物质, 增强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对提高睡眠效果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提高疾病预后效果,还可调整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不适,增强体质。
针对性护理以患者为服务中心,重视患者感受,积极调动其治疗与护理负性情绪, 此护理是当前新研发的护理对策,深获临床护理人员与患者认可,从而还可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更改护理人员被动护理行为,增强其护理积极性与护理效率, 让患者在院期间身心属于舒适状态,能真切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与真诚,从而放松身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约束自我错误行为,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这对疾病好转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增加到其他院校学习的机会,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进行讲座,让护理人员掌握最新型的护理模式,学习更多护理技巧,从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这不仅可提高护理有效性与质量,更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该次研究证实: 干预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 (5.13±0.16)h 高于比对组 (3.02±0.25)h, 干预组觉醒次数(1.56±0.11)次低于比对组(4.43±0.09)次(P<0.05)。干预组患者 PSQI 评分 (3.49±1.67) 分低于比对组 (7.17±2.75)分,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干预组(91.88±5.87)高于比对组(70.85±5.23)分(P<0.05)。 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互比,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比对组(P<0.05)。这表明可通过改善环境,减少对患者睡眠干扰的不良因素,通过加强宣教和心理干预让患者知晓睡眠障碍的危害, 了解怎样克服,保持良好心态,并通过个体化睡眠护理,提高患者睡眠效率。 这与黄春兰等学者[8]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获得的效果一致,其研究中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入睡时间(30.07±8.34)min 短于对照组(42.60±10.69)min,觉醒次数(2.21±1.01)次少于对照组(3.60±1.41)次,持续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效果。
综上所述, 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获得患者认可、满意,还可确保睡眠效果,减少觉醒次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