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金文静,何迪辉,王凯
1.湖南省怀化市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超声科,湖南怀化 418000;2.湖南省怀化市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麻醉科,湖南怀化 418000
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金文静1,何迪辉1,王凯2
1.湖南省怀化市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超声科,湖南怀化 418000;2.湖南省怀化市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麻醉科,湖南怀化 418000
目的 对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3.2±2.1)min、起效时间(3.5±2.4)min、阻滞效果(2.8±0.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对照组出现3例刺破血管,5例霍纳综合征,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超声引导定位;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被广泛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麻醉方法。以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主要通过颈部体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这种方法需要反复多次穿刺,容易出现神经阻滞不全,出现并发症等[1]。近年来超声引导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引导可实时显示结构,定位更准确[2]。该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一组使用传统解剖定位,另外一组使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旨在对比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84例。纳入标准:(1)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精神疾病,沟通顺畅;(3)所有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意识不清醒;(2)正在参与其他研究项目的患
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4.8±16.8)岁,体重55~80 kg,平均体重 (34.8±16.8)kg,ASA I级26例,ASAⅡ级:1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4.2±15.9)岁,体重56~82 kg,平均体重(35.2±14.9)kg,ASA I级24例,ASAⅡ级:18例。两组患者在ASA分级、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30 min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并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8 h禁食、水等。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行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和氧饱和度等。为配合手术,患者要取仰卧位并且头部转向健侧30°,充分暴露患侧颈部,观察组: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LQ e型超声仪定位,扫描探头(线阵高频超声探头的频率为6~13 MHz)置于患侧锁骨上方约2 cm处,为获取臂丛神经横切与纵切的清晰图像,需要根据图像成像效果适当调整探头的位置,在找到臂丛神经丛和大血管后,穿刺针根据超声引导刺入斜角肌间隙,到达鞘内后,再调整位置,将局麻药主人臂丛神经周围,动态监测扩散情况,麻醉完毕后患者取平卧位。
对照组:找寻一个由前、中斜角肌、肩胛舌骨肌三部分共同构成的三角,穿刺点一般选择在靠肩胛舌骨肌处,穿刺针需要垂直刺入3~4 cm的深度,再略向脚端推进,推进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回抽试探,若无血、脑脊液,才可以注入局部麻醉药物。
两组患者使用的局麻药为一种混合液,这种混合液由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等容量混合而成,药物剂量为0.4 mg/kg。
1.3 评价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至完成时间,进行麻醉效果评估,针刺疼痛评分法分为3个等级:(1)0分,无痛,完全阻滞;(2)1分,可忍受轻度疼痛,阻滞不全;(3)2分,剧烈疼痛,缺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 统计方法
对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完成时间、阻滞效果均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组别麻醉完成时间(min)起效时间(min) 阻滞效果(分)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P 3.2±2.1 5.8±1.4 6.676 0.000 3.5±2.4 4.9±3.2 2.268 0.023 2.8±0.5 3.6±0.6 6.638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出现3例刺破血管,5例霍纳综合征,发生率为19.0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43)。
臂丛神经丛阻滞麻醉效果取决于局麻药在臂丛神经周围扩散的效果,传统解剖学定位法麻醉效果与麻醉医师的个人经验、操作熟练程度、个体差异及解剖变异等情况有密切关系,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般住院医生需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3]。超声引导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清楚看清臂丛神经和血管分布情况,且能动态监测进针过程和局麻药扩散情况,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变得直观、安全、可靠[4]。该技术受患者肥胖及解剖变异的影响比较小,有研究报道,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完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成功率达到100%[5]。影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局麻药浓度、剂量、容量等,此外,臂丛神经本身的粗细大小也是影响神经阻滞效果的一个原因。通过超声扫描可确定臂丛神经大小,根据臂丛神经的粗细大小给予不同剂量的局麻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3]。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等分别为 (3.2±2.1)min、(3.5±2.4)min、(2.8± 0.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吴洪涛等人[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完成时间为(3.4±2.6)min,起效时间为(3.3±2.5)min,阻滞效果为(2.6±0.4)分。卜祥梅等人[7]研
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完成时间为(3.1±2.2)min,起效时间为(3.6±2.7)min,阻滞效果为(2.9±0.6)分,该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主要原因分析:(1)超声引导定位下,麻醉医师穿刺时可以避开神经、血管和胸膜等邻近器官组织结构,从而减少神经、血管、器官的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2)麻醉医师根据超声扫描结果确定臂丛神经粗细大小,确定阻滞麻醉所需的局麻药剂量、浓度等,保证充分阻滞臂丛神经;(3)超声引导下可以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掌握局麻药的使用剂量,减少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麻醉,缩短麻醉操作时间[8-9]。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定位操作简单,科学性强,能直观定位,避开血管、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等,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关键信息,从而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张艳芳.超声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2013(10):121-122.
[2]王蕾.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4):83-84.
[3]韩雪飞,晏明江,王克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9):1395-1396.
[4]汪三岳,陈新忠.不同定位方法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338-340.
[5]丁莉莉,黄安宁,刘丽萍.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6):52-53.
[6]吴洪涛,王晋平.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2):137-139.
[7]卜祥梅,王波,王耀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3):103-104..
[8]张新龙,柴艳云,王晋平,等.超声引导系统在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 22-23.
[9]陈迪坤,常兰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84-185.
Comparitive Analysis on Anesthetic Effects Of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Anatomic Localiz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JIN Wen-Jing1,HE Di-Hui1,WANG Kai2
1.Ultrasonography Department,Huaihu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535 Hospital,Huaihua,Hunan Province,418000 China;2.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huaihu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535 Hospital,Huaihua,Hunan Province,4180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anatomic localiz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Methods 84 cases of patients planning to receive upper limb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anatomic localiz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anesthetic completion time(3.2±2.1)min,Onset time(3.5±2.4)min,blockage effect(2.8±0.5)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2 cases with Horner's syndro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3 cases with puncture blood vessel,5 cases with Horner's syndrom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has an obvious effect and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with higher security.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Traditional anatomic localization;Brachial plexus block;Anesthetic effects
R614.4
A
1674-0742(2016)01(a)-0069-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01.069
2015-10-12)
金文静(1979.5-),女,山东胶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医学诊断,Email:jinwjing@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