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黄秋萍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手术之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的视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瞳孔直径为3.5~4.0 mm,平均为(3.78±0.03)mm,术中损伤发生率为20%;在手术后,共有1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结论 在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应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与瞳孔成形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瞳孔成形术;外伤性晶体脱位;瞳孔散大

[中图分类号] R7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8(c)-0099-03

Applic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and Coroplasty in the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Lens and Mydriasis Eyes

HUANG Qiu-ping

Xiamen Eye Center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and coroplasty in the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lens and mydriasis eye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lens and mydriasis ey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m were review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and coroplast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1-month vision level after operation of patient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pupillary diameter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3.5~4.0 mm, (3.78±0.03)mm on averag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operative injury was 20%,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13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16.25%. Conclusion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and coroplasty in the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lens and mydriasis ey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isions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patients, and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Coroplasty;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lens; Mydriasis eyes

外傷性晶体脱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由于眼部钝伤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1]。晶体脱位后,会导致虹膜玻璃体与晶状体相对应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更有甚者导致患者出现青光眼、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治疗[2-3]。晶体半脱位范围大伴有瞳孔区玻璃体疝的病例,常采用晶切、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如晶体核硬,则采用囊内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而晶体全脱位的病例则通常采用晶切、玻璃体切割方式摘除脱位晶体。因此术中均无法保留囊膜,人工晶体的植入存在困难,且很多患者常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影响视力且畏光症状明显。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能够有效解决患者在无晶状体后囊膜支撑眼置入人工晶体的问题,使人工晶状体与正常的生理位置更加接近。该次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的应用,特方便选取了该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眼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外伤性晶体脱落的诊断标准,在所有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均在14~65岁之间,平均年龄(49.62±3.56)岁,其中左眼受伤57例,右眼受伤23例;所有患者的致伤原因如下:拳击伤20例,鞭炮爆炸伤15例,摔伤18例,木材击伤20例,秤杆弹伤7例;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分布如下:1~50 d,平均(22.35±6.15)d,合并症:外伤性瞳孔散大80例,直径均≥5 mm,玻璃体积血15例,继发青光眼26例,视网膜脱离5例,视神经挫伤10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10.25±0.80)mmHg。患者间各项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包括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玻璃体、眼底等;常规眼部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及角膜内皮计数及视网膜视力检查。缝线固定人工晶体选用日本豪雅珠式会社生产的HOYA-PS PY-60AD预装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体,襻距12.5 mm,光学面直径6 mm、PMMA襻的一片式软性人工晶体。缝线采用10-0聚丙烯缝线。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术前充分散瞳,沿角巩缘剪开8-10、2-4点位球结膜,分离至巩膜面,烧灼止血,3、9点位做以角巩缘为基底的1/2厚度长方形巩膜瓣,10-0聚丙烯缝线自9点位巩膜瓣下角巩缘后1.5 mm垂直进针,27G针头自3点位巩膜瓣下角巩缘后1.5 mm垂直进针,引导9点位聚丙烯缝线穿出(这里人工晶体两襻固定于3、9点;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巩膜疤痕或结膜疤痕需避开,可以选择6、12点或1、7点及5点、11点等对称钟点位置)。8点位角膜缘做穿刺口,长1.5 mm,放置23G注水管,开放灌注。11点位角膜缘做穿刺口,长3 mm,Sinskey钩钩取10-0聚丙烯缝线至穿刺口外,剪断缝线,植入枪推出人工晶体前襻,一侧缝线结扎于人工晶体前襻,植入枪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后襻放置于穿刺口外,10-0聚丙烯缝线另一侧缝线结扎固定于后襻上,植入镊将后襻植入眼内,轻拉球外两侧聚丙烯线,调整IOL位正,10-0尼龙线间断缝合11点位角膜缘穿刺口2针,埋藏线结。将两侧聚丙烯线缝合固定于巩膜浅层,10-0尼龙线缝合两侧巩膜瓣各2针,埋藏线结。10-0尼龙线缝合球结膜切口2针,埋藏线结。将注水管移至11点位穿刺口处注水,利用8点位角膜缘穿刺口,以带大弯针的聚丙烯线缝合下方4~8点瞳孔缘虹膜1对,剪断线。利用11点位角膜缘穿刺口缝合上方10-2点瞳孔缘虹膜1对。瞳孔近居中,缩小至3.5 mm左右(虹膜缝合的位置及针数根据患者瞳孔大小及瞳孔形状而定)。观察IOL位正,拔出注水管,8点位角膜缘穿刺口10-0尼龙线缝合1针,埋藏线结,角膜切口水密,指测眼压Tn,去除开睑器,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绷带包扎。

1.4 觀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人工晶体位置改变、畏光症状改善情况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月内眼压恢复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该次研究数据资料主要为两种,一种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达方式为(x±s),一种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表达方式为[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视力变化情况

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手术后79例患者人工晶体位置正、居中,1例患者人工晶体稍微移位;瞳孔位置近居中,瞳孔直径为3.5~4.0 mm,平均为(3.78±0.03)mm。10只眼术中虹膜根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渗血,予以提高灌注压或前房注入粘弹剂处理后,渗血均停止,其中5只眼术后人工晶体表面有轻微色素沉着。6只眼角膜存在水肿,给予局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后,在手术结束后2~5 d后自行消失。8只眼在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予以二联降眼压眼药水点眼,在1个月内,停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恢复正常。5只眼在术后出现一过性低眼压,给予双眼包扎制动,2~3 d内均恢复正常。共有1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

3 讨论

外伤性晶体脱位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4],晶体挫伤可引起晶体脱位,外伤性晶体脱位眼在取出脱位晶体之后由于没有囊膜存留,人工晶体植入存在困难,且常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裂伤等,虹膜损伤除引起瞳孔外观改变外,还有畏光及单眼复视等症状,且虹膜隔的完整与否及其瞳孔大小在视光学上有重大意义。目前,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的首选方法[5]。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不仅能够解决患者在无晶状体后囊膜支撑眼置入人工晶体困难、建立正常光学通路的问题,使人工晶状体与正常的生理位置更加接近,增加人工晶状体稳固性,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视力,且解决了由于瞳孔不规则所引起的羞明、复视等不适[6-7],对于人工晶状体的固定十分有利。瞳孔成形术能够减少其夹持偏位以及散光、炫光等等,力求达到最佳的光学以及美学效果[8]。

一般在摘除脱位晶体1个月以后再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及瞳孔成形术,避免过早手术引起的严重葡萄膜反应和虹膜出血现象,或者手术过晚所引起的虹膜萎缩或粘连,手术难度增加。术前需充分散瞳检查眼底,必要时行眼底周边360°网膜预防性激光光凝术。缝合虹膜时,要根据虹膜缺损的范围、方位、虹膜的弹性等因素,具体分析,再决定处理的方式,不能强行牵拉虹膜缝合,否则,术中易发生出血、虹膜撕裂,术后炎症反应较重,易导致更多并发症的发生[9]。endprint

该组患者使用的HOYA预装式折叠非球面人工晶体,是软性人工晶体,角膜切口小,可避免大切口引起的角膜散光。1例患者出现人工晶体移位,总结表明人工晶体移位与缝线的松紧及缝线的位置紧密相关,固定过程中聚丙烯缝线的位置和术中患者的配合很重要,对称性固定及保证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是预防位置不良和人工晶体倾斜最重要的因素。在该次研究中,患者经過手术治疗后视力达到0.5以上的患者占40.0%,相较于手术前差异十分明显,该研究结果与王君[10]研究结果相似,其手术后患者视力达到0.5以上占总人数38.97%。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对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瞳孔散大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解决畏光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且术中损伤发生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省香,李晶明,惠巧艳,等.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105例回顾性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089-1091.

[2] 王灿.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70-71.

[3] 剡晓川,魏亚明,张舟.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外伤性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 36(11):755-756.

[4] 韦裕才,柴茹芳,田妍,等.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344-346.

[5] 陈海英, 李健, 黄正如.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 37(12):916-918.

[6] 陈珍,施天严,沈丽君.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效果评价[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 46(9):683-686.

[7] 孙昊. 瞳孔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25例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4):408-410.

[8] 黄维艺,吴仁毅,许亚章,等.采用瞳孔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6,35(34):58-60.

[10] 王君.外伤性晶体脱位手术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2013, (26):63-64.

(收稿日期:2017-05-2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