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魏星,周臣,欧阳杰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昆明650101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魏星,周臣,欧阳杰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0年3月—2013 年5月收治的62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n=31),A组镇静方式为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B组单纯应用氯胺酮,对比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医师满意度。结果T2时间点,A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8±1.0)分,较B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19.5±6.0)分高(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以及医师满意度均优于B组(P< 0.05)。结论烧伤患儿换药镇静过程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关键词]烧伤患儿;换药;镇静;氯胺酮;右美托咪定
目前,我国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也引起了临床科研水平的重视,但并未引起对患者疼痛的重视。导致大量患者在烧伤救治前、后出现恐惧、焦虑、沟通障碍等。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只应用氯胺酮,会加快患儿心率,增多口咽部分泌物,增加不良反应,使患儿苏醒期躁动[1]。另外,小儿烧伤换药术为室外操作,镇静条件较简陋,安全性较低。现阶段,对小儿非气管内全麻主要应用七氟醚、氯胺酮等药物。为探讨烧伤患儿换药镇静的有效方式,对该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儿不同镇静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烧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其中,A组16例男,15例女;烧伤面积为3%~26%,平均年龄为(3.2±0.4)岁;平均体重为(25.2±9.6)kg;手术时间为(42.5±10.3)min;B组18例男,13例女;烧伤面积为4%~27%,平均年龄为(3.4±0.5)岁;平均体重为(25.4±9.7)kg;手术时间为(42.6±10.4)min;烧伤深度Ⅱ度以上,需要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换药术;排除伴有严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重大器官功能不全以及左上臂或者右上臂皮肤完好的患儿。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烧伤面积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对比(P> 0.05),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换药前,首先对烧患儿静脉泵注1 μg/kg·min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H20143195;1 mL,0.1 mg),10 min后,改为静脉泵注0.6 μg/kg·min右美托咪定维持,再给予患者氯胺酮1.0 mg/kg静脉滴注(国药准字H32022820;2 mL:0.1 g),开始换药,依据患儿体动情况,为患儿静脉追加0.5 mg/kg氯胺酮。
B组:该组仅应用氯胺酮,使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其余给药方式均同A种镇静方式。
1.3观察指标[2]
应用PHILIPS监护仪对患儿静脉泵注前(T1)、泵注10 min (T2)、换药开始1 min(T3)、换药开始5 min(T4)、换药10 min (T5)以及换药结束(T6)等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并对患儿苏醒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Ramsay镇静评分为1~6分,2~4分效果最佳,5~6分镇静过度。
1.4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9.0软件统计实验数据,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1两种镇静方式小儿烧伤换药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
所有烧伤患儿均顺利完成烧伤换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T2时间点,A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较B组高(P<0.05);T1、T3、T4、T5以及T6等镇静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小儿烧伤换药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s)
表1 不同时间点小儿烧伤换药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s)
A组B组tP分组1.2±0.5 1.1±0.4 1.036 >0.05 T1 2.8±1.0 1.5±0.4 12.035 <0.05 T2 3.3±0.5 3.1±0.6 1.247 >0.05 T3 3.7±0.6 3.6±0.5 2.027 >0.05 T4 2.5±0.6 2.3±0.7 2.017 >0.05 1.5±0.6 1.3±0.5 2.138 >0.05 T5 T6
2.2两种镇静方式的换药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A组的恶心、呕吐评分明显低于B种镇静方式(P<0.05);A组的医师满意度较B种高(P<0.05),两组患者的氯胺酮使用量、换药完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镇静方式的换药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
表2 两种镇静方式的换药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
A组B组tP分组45.1±10.5 45.2±11.6 0.257 >0.05氯胺酮使用量(mg)21.8±9.3 19.5±6.0 0.357 >0.05换药完成时间(min)1.4±0.7 2.5±1.3 6.324 <0.05 1.9±0.8 1.0±0.1 1.096 >0.05恶心、呕吐评分(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分)
烧伤患儿换药过程中,创面愈合较慢以及创面感染率高等,大大加剧患儿疼痛,使患儿在反复换药过程中对疼痛产生较大恐惧感[3]。为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在对烧伤患儿进行换药时,需给予有效镇静镇痛治疗。
氯胺酮具有较好的催眠、镇静以及麻醉等作用,起效快,对体表产生的镇痛效果最显著[4];小剂量应用氯胺酮,能够有效抑制急性疼痛,给呼吸带来的影响较轻,能够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并间接兴奋心血管,尤其适宜于用来治疗烧伤患者急性期疼痛;但其给大脑边缘系统产生的兴奋作用,能够导致形成“分离麻醉”,麻醉苏醒期会使患儿出现谵妄、躁动等不良反应[5]。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以及抗焦虑等作用,且具有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另外,能够将中枢孤束核突触后膜α2受体激活,给脊髓前侧角交感神经细胞发放冲动产生抑制,进而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此外,能够给交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产生作用,给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行抑制,并大大降低血浆中含有的儿茶酚氨水平,最终降低心率和血压值[6]。和以往镇静药物不同,右美托咪定镇静作用的发挥不受到γ-氨基丁酸系统影响,能够给中枢脑干篮斑系统α2A受体产生作用,使蓝斑核发出去甲肾上腺素背束纤维控制大脑皮质的觉醒反应。右美托咪定给突触前膜α2受体产生作用后,阻碍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降低突触后膜兴奋性,进而发挥出较好的镇静、镇痛以及抗焦虑作用[7]。但目前,在国内关于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镇静麻醉中的报道较少。该组研究中,对62例烧伤患儿换药镇静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方式和仅应用氯胺酮镇静方式,结果显示,T2时间点,A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8±1.0)分,较B种镇静方式的Ramsay镇静评分为(19.5±6.0)分高(P<0.05);其余各个镇静时间点Ramsay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在T2时间点,应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较其他镇静时间点较好;和帅建忠[8]等人研究的“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疝修补术前麻醉用药的临床效果观察”文献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烧伤患儿进行换药镇静中应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方式,能够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提高患儿苏醒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陈明华,张铨,胡贵,等.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在患儿烧伤换药镇静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55-1057.
[2]董伟岭,张迅.氯胺酮在小儿烧伤换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53-154.
[3]贾旭,裴凌.盐酸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鼻内给药用于小儿术前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24):80-82.
[4]郑晓玲,胡宏东,张欢欢,等.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应及其对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1667-1669.
[5]尚荻,王大波.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烧伤换药镇静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121-122.
[6]邬子林,周志飞,佘守章,等.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6):2479-2483.
[7]程傲冰,许立新,许学兵,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13):2004-2007.
[8]帅建忠,郭浪涛,杨平亮.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疝修补术前麻醉用药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6):728-730.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in Pediatric Burn Dressing Change
WEI Xing, ZHOU Chen, OUYANG Ji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101 China
[Abstrac]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in pediatric burn dressing chang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0 March to 2013 year in May were treated 62 cases of bur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two groups, group A(n=31) for ketamine sed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group B with ketamin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amsay score,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 Results T2 time, A sedation Ramsay sedation score was (2.8±1.0), compared with B for sedation and the Ramsay sedation score was (19.5±6.0)(P<0.05); A group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conclusion burn dressing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improve the recovery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Burn children; Dressing; Sedation; Ketamine; Dexmedetomidine Ketamine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16-02
[作者简介]魏星(1977.10-),男,湖北通城人,本科,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