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平荣+王朝阳
[摘要] 目的总结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寻找适合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3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注射用能量合剂治疗,而3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在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不仅具有副作用偏小、催醒速率较快以及疗效确切等优势,同时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疗程、安全性能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首选药物,因此建议推广。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a)-0111-02
急性乙醇中毒又被称作酒精中毒,当机体患上该病症之后,其中枢神经系统会从兴奋状态逐渐转向于抑制状态,而相对严重的病人甚至会出现休克、昏迷或者是呼吸衰竭等症状,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或者是胰腺炎等严重性病症,对病人生命造成直接威胁。鉴于此,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以随机法把66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注射用能量合剂治疗,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旨在总结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找适合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3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6例;病人年纪在17~53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36±3.56)岁。其中,有15例病人为轻度中毒病例,有9例病人中度中毒病例,有9例病人为重度中毒病例。对照组3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5例,女性病例8例;病人年纪在20~69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41±2.11)岁。其中,有13例病人为轻度中毒病例,有10例病人中度中毒病例,有10例病人为重度中毒病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饮酒量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指标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都符合急性乙醇中毒各项诊断标准,均存在着饮酒过量等情况,检查后发现呕吐物以及呼吸中存在着刺激的酒精味道;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出抑制状态或者是兴奋状态,存在着昏睡、共济失调、昏迷等症状;所有病例均存在着鼾音、呼吸变缓、小便失禁以及血压异常降低等症状。
排除指标:所有研究对象都已经排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药物中毒等严重性病症,同时已经排除精神类疾病病例和其他因素所致昏睡病人、昏迷病人。
1.3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都接受常规催吐、补液、利尿以及洗胄等脂肪方案,对于休克病例、低血压病例以及呼吸抑制病例,均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注射用能量合剂治疗,即把VC注射液3g+VB6注射液200 mg+能量合剂2支(含40 mg腺嘌呤核苷三磷酸、4U胰岛素、100U注射用辅酶A)等加入至500 mL葡萄糖注射液10%中,给予病人静脉滴注。
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其中,对于轻度中毒病例和中度中毒病例,需要将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6mg直接加入至30 mL葡萄糖注射液20%中,给予病人静脉推注;对于重度中毒病例和中度中毒病例,首先需要将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 mg直接加入至250 mL葡萄糖注射液10%中,给予病人静脉注射,再把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6 mg直接加入至250mL葡萄糖注射液5%中,给予病人静脉滴注,并严格控制滴注时间,将滴注时间控制在1 h之内。
1.4 观察对象以及疗效判定指标
观察对象:对比并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临床信息。
疗效判定指标:①治疗效果。如果病人治疗2h之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能够自主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代表痊愈;如果病人治疗6 h之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能够自主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代表效果显著;如果病人治疗8h之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能够自主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代表效果一般;如果病人治疗8h之后意识处于模糊状态,仍然自主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代表无效。
②催醒时间。催醒时间即病人接受治疗直至其神志清醒之间的时长。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对照
该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两组研究对象病症消失时间对照
该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病症消失时间是(4.3±2.1) h,对照组病症消失时间是(7.1±1.3) h,因此两组研究对象在病症消失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3 两组研究对象显效时间对照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显效时间是(1.5±1.2)h,对照组研究对象显效时间是f3.2±1.6)h,因此两组研究对象在显效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3所示。endprint
2.4 两组研究对象催醒时间对照
该次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催醒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4所示。
3 讨论
一般情况之下,如果人体吸收的乙醇剂量偏小,当乙醇对机体大脑细胞的突触后膜产生作用之后,会对4-氨基丁酸形成抑制作用,同时对机体脑部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如果机体吸收了大量乙醇,其血液中乙醇的浓度会迅速升高,对小脑产生直接作用之后,就会出现共济失调等症状,而如果对网状结构产生直接作用,就会导致昏迷或者是昏睡等情况的发生。如果机体吸收的乙醇浓度过高,还会对机体呼吸中枢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以至于出现循环衰竭或者是呼吸衰竭等情况。基于急性乙醇中毒基本机制而言,临床上普遍认为是由于机体中毒之后,其各个器官组织均会表现出应激状态,垂体中大量内源性的阿片肽会被释放出来,使阿片物质的整体释放量剧增,对于心血管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等都会产生抑制作用。
胡敏等人认为,对于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治疗,临床上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为主要药物,该药物属于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类衍生物,同时还是一种特异性的吗啡类受体拮抗剂,可以直接抵抗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用作麻醉药物使用过量、中毒病人的治疗中。与此同时,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能够直接通过机体的血脑屏障,在阻断吗啡类物质的同时,还能和受体进行结合,使吗啡作用被直接阻断,以防出现乙醇中毒等症状,对于已经乙醇中毒的病人也起到催醒作用,这与大量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该研究实践结果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是66.67%;实验组研究对象病症消失时间是(4.3±2.1) h,对照组病症消失时间是(7.1±1.3) h;实验组研究对象显效时间是(1.5±1.2)h,对照组研究对象显效时间是(3.2±1.6) h;实验组研究对象兴奋阶段是(1.58±0.37) h、共济失调阶段是(5.16±2.35) h、昏迷阶段是(14.59±4.33)h,对照组的分别是(3.98±1.53) h、(9.96±5.51) h、(26.49±9.62) h。因此两组病人在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万面均优于对照组病例,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具有副作用偏小、催醒速率较快、疗效确切、安全性能高以及治疗疗程相对较短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首选药物,建议推广。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