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的评价

时间:2024-07-28

刘萍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莱芜 271100

为观察利用临床方法与冠脉造影方法在对3 h内急性心肌 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价的效果,该次研究中将自2014年1—8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所收治的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3.0 h内接受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急诊科所收治的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3.0 h内接受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60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男性,21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5~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2.6±1.8)岁。

1.2 方法

患者急诊收治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用药300.0 mg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嚼服,300.0 mg剂量氢氯吡格雷,口服给药,150.0万U单位重组链激酶配伍200.0 mL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给药。在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溶栓后,利用不同方法对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价。

1.2.1 临床评价方法 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的临床评价标准为:①接受溶栓治疗后2.0 h内心前区疼痛感明显缓解或完全消除;②接受溶栓治疗后2.0 h内每间隔0.5 h进行心电图对比,显示ST段下降比达到50.0%以上水平;③接受溶栓治疗后2.0 h内有心律失常表现;④接受溶栓治疗后2.0 h内心肌酶高峰明显前移趋势。以上4项评价指标中,除同时合并①、③两项外,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同时满足即评价为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并对血管再通率进行计算。

1.2.2 冠脉造影评价方法 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冠脉造影评价标准为:在该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7.0 h~15.0 d内行冠脉造影处理,术前由医师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讨论,做心电图检查,根据梗死部位表现判定疑似出现梗死的动脉。冠脉造影期间选择Seldinqre法,穿刺右侧桡动脉或右侧股动脉,常规放置动脉鞘管,经鞘管途径给药低分子肝素,给药剂量为3 000.0单位,导入造影导管直至冠脉开口。根据不同体位注入冠脉造影剂,同时行血管造影摄影并备份。根据对冠脉造影结果的分析评估,应用冠状动脉TIMI再灌注分级标准对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观察,具体分级标准为:0级。指患者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1级。指患者血管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分,但无法使远端血管充盈;2级。指患者血管造影剂可完全通过闭塞部分,并充盈远端血管,但造影剂充盈以及清除速度较正常血管更慢;④3级。指患者血管造影剂可完全通过闭塞部分,并充盈远端血管,并且造影剂充盈以及清除速度与正常血管相当。以上四等分级中,1~3级均评价为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并对血管再通率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对临床评价方法以及冠脉造影评价方法下,血管再通率进行对比,同时以冠脉造影评价结果为金标准,对临床评价方法下灵敏度与特异度进行计算观察[1-3]。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 χ2方法检验。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评价结果对比

临床评价方法下,共48例患者判定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为80.00%(48/60);冠脉造影评价方法下,共50例患者判定为血管再通 (其中,12例患者评价为1级,20例患者评价为2级,18例患者评价为3级),血管再通率为83.33%(50/60)。临床评价方法与冠脉造影评价方法在评价血管再通率方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5)。

2.2 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对照

以冠脉造影评价结果为金标准,临床评价方法下的灵敏度为 92.00%(46/50),特异度为 80.00%(8/10)。 见表 1。

表1 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对照

3 讨论

在当前有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发病时间段 (在3.0 h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以对ST段抬高为主要的干预手段。已有的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的是: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同时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时间下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有不同的影响[4-5]。

在该次研究中,对30例3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用药为国产链激酶配伍生理盐水。结果显示,在临床评价方法下,共48例患者判定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为80.00%(48/60);冠脉造影评价方法下,共50例患者判定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为 83.33%(50/60),该比例与杨希立等[4]在《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一文中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该数据的可靠性。同时,研究中还发现,临床评价方法与冠脉造影评价方法在评价血管再通率方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评价方法对3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评价精确度基本相当。其中,临床评价血管再通以心电图ST段抬高情况为主要依据,溶栓后血管未通的主要原因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早期发生心室重构造成ST段回降受影响;而冠脉造影评价血管再通以冠状动脉TIMI再灌注分级标准为依据[7-8],该指标作为直接决定心肌存活情况以及左心室功能恢复水平的重要因素,可准确判定血管再通,指导临床治疗。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 h内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临床评价法与冠脉造影评价法对血管再通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可用于临床。

[1]高玉龙,陶英,李志忠,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2599-2602.

[2]付艳华,索冬卫,彭芳,等.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33):4479-4480,4484.

[3]刘明新,陶贵周,王守力,等.HTUPA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17-1120.

[4]杨希立,许兆延.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53-3355.

[5]肖志超,邹克勇,蔡绍乾,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3):147-148.

[6]杨希立,许兆延.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53-3355.

[7]吴迪,姚克纯,李利,等.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随访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47-749.

[8]马长辉,杨万松.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2):116-119,1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