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N末端B型脑钠肽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7-28

李亚瑞 白丽红 陈亚红 梁 慧

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10003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尽早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老年患者因合并有多种其他疾病,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所以用一种定量的指标来判断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血浆NT-proBNP的检测应用于心衰的诊断及治疗其时效性与准确性已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与认可[1]。该研究旨在探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心脑血管病房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75 岁)患者,平均年龄(79.37±7.60)岁,其中男性患者 42 例,,女性患者50例。按照纽约的心脏病协会中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其中,I级患者12例,II级患者15例,III级患者33例,IV级的患者32例。选取同期64例非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8.86±5.42)岁,其中男 30 例,女 34 例。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24 h内,在休息状态下,床旁抽取血样,并及时送检测定NT-proBNP,测量方法:静脉全血血样被收集在含有EDTA钾的试管内,使用德国罗氏(ROCHE)快速定量心力衰竭诊断仪,通过荧光免疫的方法(Triage,bosite)测定出 NT-proBNP浓度。其仪器的准确性、敏感性、稳定性常规在检测开始前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范围从60~9 000 ng/L。

l.3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因NT-proBNP呈偏态分布,所以NT-proBNP数据取对数转化成正态分布后进行分析,并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NT-proBNP与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通过分析,心衰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也不相同,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血液中NT-ProBNP水平浓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表 2。

表1 两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对比分析

表2 各级别NT-proBNP水平浓度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力出现减弱,进而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但是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多,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NT-proBNP的检测逐渐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并且这种诊断指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NT-proBNP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激素,与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同属钠尿肽家族,主要由心室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NT-pro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且以左心室合成为主,故以心脏含量最高,室壁张力及容量负荷增加都可促进NT-proBNP的分泌,在心功能不全时其血浆水平升高[2]。二者区别在于NT-proBNP生物半衰期明显长于BNP,且分子量明显较BNP大,因此血浆浓度高且稳定性强,在临床上更易检测[3],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NT-proBNP与心衰的关系十分密切,对诊断心衰有重要价值[4]。

该组研究显示,老年慢性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血浆NT-ProBNP的水平,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浓度也不相同,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说明,血浆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研究显示NT-proBNP受年龄的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NT-proBNP水平逐步升高[5]。该研究结果NT-proBNP水平较以往研究结果的数值增高也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对于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是一种新型的生化指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也比较简单[6],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l]Gegenhuber A,Muller T,Finlinger F,et al.Time cours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and N-temninal pro-BNP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Clin Chem,2004,50(2):45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1076-1094.

[3] Azzazy HM,Christenson RH,Duh SH.Stab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peptide in whole blood and plasma sto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hen measured with the Biosite Triage or Bechman-Coulter Access systems[J].Clin CHim Acta,2007,384(1/2):176-178.

[4] Tang WH,Francis GS,Morrow DA,et al.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s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cardiac biomanker testing in heart failure[J].Clin Biochem,2008,41(4/5):210-221.

[5] Wannamethee SG,Welsh P,Lowe GD,et al.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more useful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than C-reactive protein in older men with and without pre-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11,58(1):56-64.

[6] 张新梅,费爱科.N-末端前脑钠肽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713-7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