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意义研究

时间:2024-07-28

薛亚玲

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个旧 661017

剖宫产是产科中对于高危妊娠、难产等产妇符合手术指征的处理手段,但此类产妇术后有一定的宫腔感染、术后切口感染、产褥病率增加等问题存在,尤其针对合并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此问题更为突出,需要引起产科的高度重视,尽量预防术后感染[1]。为了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现以该院2009年10月—2012年4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2例,年龄在16~44岁,中位年龄为(29.1±1.2)岁,按照产次分为,初产妇有89例,经产妇有73例;纵行切口有7例,横切口有155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81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氯化钠湿纱布擦拭,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发热时间、术后初乳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宫腔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不良率、产褥病率。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剖宫产术中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后,使用5%甲硝唑行100 mL进腹腔冲洗,将部分药液吸出后,进行腹膜缝合,最后以100 mL的甲硝唑进行皮下组织冲洗,逐层缝合腹壁的切口。

1.2.2 对照组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氯化钠湿纱布擦拭,仅采取0.9%的氯化钠湿纱布将腹腔擦干净后,常规依次关腹。

两组产妇在术后皆采用头孢噻肟钠钠或头孢哌酮钠进行静脉滴注,1次/d和200 mL的替硝唑进行静脉滴注,1次/d。

1.3 统计方法

该组宫腔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不良率、产褥病率的数据使用χ2软件V1.61版本进行统计,期间数据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单位以%表示;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发热时间、术后初乳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期间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量单位以(±s)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缝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感染率、切口愈合不良率、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2 两组宫腔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不良率、产褥病率比较[n(%)]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发热时间、术后初乳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3 讨论

该研究统计发现,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产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氯化钠注射液擦拭宫腔比较明显缩短;且前者的宫腔感染率、切口愈合不良率、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后者,皆显示出术后采取甲硝唑冲洗,能够显著对术后感染起良好的预防性作用。甲硝唑是咪唑类的药物,有广谱的抗厌氧菌效果,有关研究中也指出[2],甲硝唑是一种防治术后发生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甲硝唑在人体内的排出、代谢过程均较缓慢,其血浓度中的半衰期在8~10 h,且能够通过局部、静脉输液、口服等多途径进行给药,一般来说,通过口服及局部给药的方式,能够在人体内进行迅速吸收,且容易进入到组织内,然后广泛分布在人体内,在乳汁、阴道分泌物、羊水、子宫中皆能分布。因此,临床上经常使用甲硝唑进行防治术后由于厌氧菌所引起的局部或者系统感染,如:皮肤软组织、女性生殖系统、消化道、腹腔等部位发生的感染。

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容易由于宫颈和阴道内的需氧菌与厌氧菌引起术后感染,尤其是在急症的手术过程中发生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过长、曾多次进行肛查、宫口开大、多次进行阴道检查等,皆属于术后感染的易感因素,在术后此类产妇阴道和宫颈部位的细菌就容易进入到宫腔内,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而术中采取甲硝唑进行冲洗,不仅能够直接对细菌起到有效杀灭的作用,还能同时进行生殖道冲洗、清洁术野,且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取出胎儿操作,预防术后感染,进而减少产褥病的发生,加快产后机体的恢复[3]。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氯化钠擦拭的效果,能够明显加快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减少术后感染及产褥病发生率,有助于产后早日下床活动,促产后机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蒋春丽.甲硝唑在剖宫产术中冲洗应用100例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6):413-414.

[2]鲁泽春,周玲,杜建新,等.剖宫产术中甲硝唑溶液和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216-218.

[3]苏花莉.产科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5):351-3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