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

时间:2024-07-28

何榕

长沙县中医院,湖南长沙41014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对胃以及十二指肠黏膜不利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所致.其诱发原因有很多,如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过多胃酸分泌、遗传因素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不全等[1].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标为解除其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并防止复发,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胃黏膜保护剂、H+受体抑制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是常见有不良反应,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案应该具备抑制酸分泌、保护黏膜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个方面[2].该研究为探讨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选取该院2007-2012年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经内镜检查和病理活体诊断证实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显阳性,性别不限,全身无器质性并发症,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溃疡穿孔,存在功能性器官疾病,卓-艾氏综合征患者,近期有摄入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非甾体类药物,恶性肿瘤患者.

1.2 基本资料

选择该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1.1项"中标准进行筛选,共收集到118例患者,其中有76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病患平均年龄为(50.87±10.33)岁.将118例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即三联治疗组和四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男性病例37例,女性病例22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39例,平均年龄(54.2±9.88)岁;四联治疗组男性病例41例,女性病例1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37例,平均年龄(48.24±8.72)岁.

1.3 实验方法

给予三联治疗组60 mg/d兰素拉唑+500 mg/d阿莫西林+800 mg/d甲硝唑进行治疗,四联治疗组60 mg/d兰素拉唑+500 mg/d阿莫西林+800 mg/d甲硝唑+220 mg/d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两组均以治疗4周/疗程,并且复诊1次/周,记录病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1.4 治疗效果的评价

溃疡愈合情况评价:疗程结束后进行内镜复查,以溃疡面的变化作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通过计算总有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溃疡面及周围炎症反应消失;有效:溃疡面较治疗前大面积减小,周围炎症反应减轻;无效:溃疡面较治疗前无好转,仍有炎症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幽门螺杆菌清除标准:对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实验结果为阴性表示HP已清除,为阳性表示为清除.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溃疡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溃疡面愈合情况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情况评价的比较[n(%)]

由表1可知,三联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84%、35.59%、13.57%、86.44%,四联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2.54%、37.29%、10.17%、89.8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幽门螺杆菌清除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见表2.

三联治疗组与四联治疗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91.53%、94.4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幽门螺杆菌清除结果

2.3 不良反应

三联治疗组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2%;四联治疗组3例病患出现轻微的腹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消化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对黏膜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多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患者为主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由于"无酸即无溃疡"的观点,长期以来抗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进行抗酸处理,但此方法在停药后极易复发,有数据显示其有60%的复发率.上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被分离发现,随后的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其与消化道溃疡有相关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明显可以控制消化性溃疡的复发[3].

该研究比较了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四联与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在疗效方面并未太大差异,但是四联疗法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三联疗法,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陈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52-553.

[2]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190.

[3]姚新生,孙万邦,谢政军.应激性溃疡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3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