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 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 255100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该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其特点是人体免疫功能失效,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感染或肿瘤,最终致人死亡,死亡率极高[1]。该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到1989年11月为止已发现病例186 803人,涉及152个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有数千万人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2]。我国已有数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扩大。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呢?人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RNA病毒,是通过逆转录酶作用转录成DNA。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病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大概在100~120 nm之间。HIV的热敏感性较强,在56℃温度条件下持续30 min就会被杀死。它对各类消毒剂也很敏感,如甲醛、漂白粉、乙醇等均能够很快将其灭活[3]。
HIV是一种选择性较高的病毒,它主要攻击人体神经细胞和T细胞。当侵入人体后,HIV就会慢慢攻击人体神经细胞和T细胞,当它破坏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体形成免疫缺陷,整个免疫系统彻底被摧毁。这就意味着寄生或外界侵入的各类病原体将不再受任何限制,肆无忌惮的繁殖和传播感染,进而引发恶性肿瘤,最终致人死亡[4]。HIV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在人体的精液、血液、尿液、淋巴、乳汁及脊髓等处均发现这种病毒,但其传播途径主要由精液、破损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具体的传播途径分析如下:
①性交传染。由于性交是快速的交合运动,此过程中人体交合部位会充血,毛细血管会破坏,从而出现血液交合现象,致使另一方遭受病毒入侵。性交传染以同性恋最多,约占75%。②注射传染。使用带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针头进行肌注或静脉容易传染。如吸毒者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使用被污染的针头进行肌肉注射,被艾滋病毒感染。每年因吸毒被传染艾滋病人数不胜枚举。③血源传染。输注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也是艾滋病传染途径之一。血源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发病快,症状重。④胎盘和产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在分娩时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⑤其他传染源。有由于不小心刺伤及外伤引起,个别亦有因护理和接触艾滋病患者,吸食母乳而感染上艾滋病的报告。尚无证据因昆虫叮吮、饮食或一般性接触而发生感染的报告。
在人体遭受艾滋病侵入后有一个潜伏期,大概是6个月~5年,也有长达10余年者。一般来讲,根据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程度,将其分为3个时期。①急性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会用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诸多症状;个别患者伴有皮疹、头痛或神经炎等;颈、腋部淋巴异常肿大;肝脾肿大。②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及体征反映,基本与常人无异常。③艾滋病。出现慢性腹泻,>4~5次/d;体重开始下降,在3个月体重下降量在10%以上;中青年患者常伴有气短、咳嗽以及血氧分压下降的肺功能衰竭;合并淋巴瘤、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病情较重者还会出现痴呆症征兆。
采集艾滋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作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呈阳性。
常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P24抗原。
一般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测。ELISA适合做初步筛选,如果两次检测均为阳性,则可以确定为阳性。免疫印迹试验主要是用来进一步证实。
①正常人的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为1.5×109/L(1 500/mm3)以上,而免疫缺陷患者只有不到1×109/L(1 000/mm3)。②TH细胞在正常成人的细胞占有比率为40%~70%,约为20 500~1 600/mm3,而免疫缺陷患者远低于这个比率,所以呈现出TH细胞特征性减少。③正常人TH:TS为1.75~2.7之间,而免疫缺陷患<1.0。④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试验,如对白色念珠菌素、毛癣菌素等皮肤试验反应消失。⑤通过酶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检测,发现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这是因为β2微球蛋白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单核细胞被激活或破坏。⑥T细胞转化试验降低E花环<65。
包括弓形虫、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卡氏肺囊虫等条件致病菌的检查。
该病的诊断符合美国1993年修订的艾滋病诊断标准,以及我国著名内科医师王爱霞教授起草并由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讨论修改的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同性恋或异性恋者存在多个性伴侣,且其中某个性伴侣本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查出阳性;本身有过尿道炎、淋病、梅毒等性病史;有吸毒史;与有艾滋病患者有着密切的接触史;有出国史;有未做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的输血史;本身就是职业输血员。
实验室检查: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淋巴细胞及血白细胞降低,随后淋巴细胞升高且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患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转阳,一般经2~3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TH/TS>1;为数不多患者会在起病初期血液P24抗原阳性。
①流行病学史:与急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一致。②实验室检查: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P24抗原阳性;血色素及白细胞下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查阳性;可找到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繁殖和抑制逆转录酶活性:目前最常用的是 AZT(叠氮胸苷)、DDI(双脱氧肌苷)、DDC(双脱氧胞苷),可联合应用。最近国外对妊娠晚期的妇女用AZT+3TC来阻断母婴传播,颇有苗头[5]。②增强免疫功能:应用干扰素、重组白细胞介素Ⅱ、丙种球蛋白等。中药如香菇、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③针对条件性感染和肉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④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1]甘劭安,朱新春,辜明东,等.艾滋病防治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0,29(27):190.
[2]热依汗·虎吉,阿孜古丽·热西提.关于艾滋病防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吐鲁番科技,2003(2):1.
[3]任波.最新中国艾滋病防治评估报告发布[J].今日科苑,2008(19):19-20.
[4]董海原,王艳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J].健康向导,2010(4):54-55.
[5]汪芳金,金刚石,钱建荣,等.608例性罪错妇女性传播性疾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2):124-1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