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时间:2024-07-28

贺泽平

(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 湖南双峰 417700)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易出现并发症、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特点,再加上小儿叙述能力差,体格检查不合作,容易误诊。阑尾炎的病因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3.9±2.4)岁,其中<1岁的8例例,1~5岁的21例,5~10岁的33例,病程:16~56h,平均(23.4±2.8)h。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31例,上腹痛3例,下腹及脐周痛15例,局部肌紧张及反跳痛6例,全腹肌紧张及反跳痛7例。患儿就诊时伴发热症状(37.5~39.5℃)的有58例,伴消化道症状的有19例,伴上呼吸道症状的有5例。

1.3 辅助检查

62例患儿的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白细胞(10~15)×109/L的有20例,(15~20)×109/L的有31例,>20×109/L的有11例,中性粒细胞>0.80者的有57例。B超检查提示: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腔呈现低回声区,肠管蠕动异常活跃。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增厚,部分阑尾壁已呈双层壁粗糙不均,阑尾腔增大呈低回声区,蠕动不活跃,阑尾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呈双重性,阑尾形状歪曲呈“C”字形,阑尾腔呈现强弱不等的低回声区,肠管没有活性。阑尾穿孔者做B超检查可发现右下腹部形成包块,呈现低回声区,回声比较分散。

1.4 治疗方法

15例入院后因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确,经B超提示阑尾区异常管状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包快,或经腹穿刺抽出脓液,延迟诊断于12h后手术。做好术前准备,纠正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止血要彻底,关闭腹膜后用0.9%生理盐水加甲硝唑液冲洗切口。本组62例患儿中行手术的有53例,行保守治疗的有9例,保守治疗中有5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患儿中毒症状加重,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58例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的有49例,4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抗生素冲洗,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抗生素冲洗+腹腔引流,1例行腹腔脓肿引流术。

1.5 并发症

58例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切口感染的有3例,肺部感染的有1例,肠粘连的有1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换药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督促患儿及早下床适当活动能有效预防肠粘连。

2 结果

本组62例患儿手术治疗的有58例,4例行保守治疗,58例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并发切口感染的有3例,肺部感染的有1例,肠粘连的1例,通过积极的治疗方式,精心的护理措施,均治愈出院。单纯性阑尾炎49例,化脓、坏疽性阑尾炎10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周围性脓肿1例,根据症状、体检及辅助检查,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均为阑尾炎者51例,符合率82.3%,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不相符11例,初步诊断为肠炎的4例,2例肠蛔虫,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肠痉挛,误诊率17.7%。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引起的一种外科常见病。阑尾动脉在生理上属于终末动脉,管径较小,供血差,细菌一旦侵入并繁殖,易造成阑尾缺血,甚至梗死和坏疽。由于小儿阑尾解剖生理特点是阑尾直径较小,阑尾壁较薄,加之小儿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大网膜发育不全,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再加上小儿抵抗力差,因此,易发生阑尾炎。虽然阑尾炎手术切口是以麦氏点作为标记点,但小儿盲肠游离,阑尾位置不固定,压痛点偏离麦氏点[1],所以医生在临床操作中应灵活选用切口方式且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阑尾炎常以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小儿多有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采集信息时,小儿主诉能力低,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小儿常哭闹,不能安静的叙述病情,容易误诊。这就要求医生具有极好的耐心,仔细的鉴别。医生态度需和蔼,取得患儿的信任,尽量使患儿安静,要家长鼓励小儿积极配合检查,详细向家长了解病史,以便取得真实情况。注意观察小儿姿势,查体时动作轻柔,左右腹对比,或者先从左腹开始,逐渐移向右腹,从不痛的地方开始,逐渐移向痛的部位,仔细观察患儿的痛苦表情,如同一区域扪压引起患儿哭闹与抵抗增强,可说明有压痛及肌紧张,根据疼痛部位来判断,而不可过分强调麦氏点固定压痛体征。加强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提高确诊率。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通过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疼痛症状较为剧烈的患儿,可以适量使用镇定药物,以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2]。但镇定药要适量,以免掩盖病情。鉴于阑尾炎的高发病率,因腹膜炎或右下腹痛压性包块,或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的肠梗阻来诊时,不妨首先考虑阑尾炎的诊断[3],术后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告知家长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总之,早期的详细病史及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手段,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健康的恢复。

[1]刘正凡,丁小兵,王文艺.5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医护论坛,2011,18(4):161~164.

[2]徐晓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1(4):1418~1419.

[3]宁长青.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8):933~9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