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任建刚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新乡 453000)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例200例,后出现脑心综合征病例81例,发病率为40.5%。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e syndrome,CCS)[1]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致死因素,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可直接影响预后。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经研究证明,中西医联合机制治疗脑心综合征比单独应用一种疗法效果更好,现就其中西医机制进行探究。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4年半来收治的81例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1例,男40例,年龄42~85岁,出血性脑卒中48例,缺血性脑卒中33例,出血性脑卒中(59.3%)明显比缺血性脑卒中(40.7%)高,P<0.01。
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及心电图检查,病情严重病例行持续心电、呼吸、血压监护,并进行定时血生化的检查。经及时抢救治疗,救治成功63例,死亡18例;西医的方法:采用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消化道出血及一般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西医的相同疗法上同时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其中,中西医结合疗法65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18.5%;单用西医治疗16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37.5%。发病后24h内死亡病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例,单用西医治疗组死亡5例,均为严重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导致。
缺血性脑卒中与失血性脑卒中的心电监护结果,中风发展过程中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
数据应用相应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需采用χ2进行检验。
65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35例心电图明显转归,比单用西医疗效显著,P<0.05;单用西医治疗死亡率显著比中西医结合治疗高,P<0.05。
由上表可知,心脏损害表现主要是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ST—T段改变,另有异常Q波。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密切相关,出血性脑卒中(59.3%)明显比缺血性脑卒中(40.7%)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中风与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关系
从上述研究表明,西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心综合症疗效有统计学差异,其差异主要来自其机制的不同及相关性。中西医机制认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实质内某些特定部位损害有关。现代医学认为[2],中风脑心综合征与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关系十分密切。经大量研究证实:大脑边缘系统中杏仁核受损时,心电图发生明显改变;脑干前部损害导致冠状动脉缺血;额叶眶面与迷走神经活动密切相关,受损即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当发生出血,血液进入病变深在部位或脑室时,心电图即出现显著变化。同时,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病变直接作用,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到心脏传导导致心电图变化。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肌损害。也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经结果分析得到脑与心在结构和功能上应存在密切联系。中医讲在结构上,人体各部分以经络联系实现。脑与心可直接经经络联系,也可经过其他脏腑经络进行间接联系。在功能上“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说明脑与心密不可分,说明脑、心功能的联系。功能的联系同时也体现在于心主血脉,主要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灌流全身,发挥着营养与滋润脏器的作用,包括营养滋润脑,所以脑功能实现,依赖心功能。脑心在结构上直接或间接经络联系及功能上密切关系,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从而联想到治疗上可采取脑心同治。在中医治疗上要体现整体思想。脑心结合治疗。同时应注意病因学治疗,可适当搭配针灸治疗。陈颖[3]报道“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病人的心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王岫等[4]报道针刺后中风病人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泵功能提高,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血循环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学机制为脑与心在结构、功能、病理上都存在着密切联系。西医学机制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实质中某些特定功能部位损害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调节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1]曹起龙,罗毅.心脑、脑-心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3,l(1):10.
[2]谌飞.放射免疫分析在中风急症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7,10(1):52~53.
[3]陈颖.30例中风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分析[J].天津中医,1997,14(3):78.
[4]王岫,赵岚煜,李立,等.针刺对中风病人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4,14(6):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