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世颖 周立宏 卢德强
(吉林省梅河口市友谊医院 吉林梅河口 135000)
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男26例,女12例,>75岁11例,70~75岁15例,<70岁12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6例,静脉尿激酶溶栓11例。35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心源性猝死1例,急性左心衰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
迅速评估存在的危险,观察胸痛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心前区、胸骨后、颈部、左肩前部、右臂内侧、下颌骨,也可为上腹部。性质为压榨性撕裂样疼痛,有恐怖和频死感。病人需安静平卧,不要让病人走动,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mg,建立静脉通路,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持续静脉滴注,疼痛较剧时,遵医嘱给予吗啡3mg静注止痛。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立即行床旁18导心电图检查,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敏肌钙蛋白、心肌酶系列、凝血常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血糖等。床头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除颤仪等抢救器械及药品。
对于有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病人,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输毕,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出血倾向,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应注意病人在胸痛明显缓解,却突然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电复律的准备。
起病后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度到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多的饮食。少食多餐,忌烟酒。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日<300mg。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5g,正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保持排便通畅,及时了解患者排便情况,有无便秘,对有便秘而又不习惯于床上排便者进行心理辅导,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嘱患者排便不要用力,必要时遵医嘱可给予通便药物。
卧床休息对ACS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要反复耐心向病人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不能随意活动的治疗意义,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提供舒适卧位,定时翻身,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告知病人和家属休息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律等,观察患者电解质及肝功能,监测水肿情况,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护理,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
出血:观察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猝死:心电监护,备好抢救设备和除颤仪以及抢救药品;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心衰: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气急、夜尿增多等表现;肺水肿:避免一切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肢体血栓: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
制订适当的运动处方,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在做早期活动时,遵照以下4点将运动量逐渐增加:(1)自觉无胸痛,呼吸困难,眩晕发生;(2)收缩期血压上升≤30mmHg或降低≤10mmHg;(3)心电图ST段降低下至0.1mV或心肌梗死部ST段无显著上升;(4)无严重心律失常。
ACS病人一般起病急,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病情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的心理,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可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导致心室纤颤、心脏破裂、室壁瘤、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水的摄入量。注意休息,不可剧烈活动,要循序渐进。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停药。监测血脂、血压、体重、心率的变化。定期随诊,不适时立即就诊。心情舒畅,避免激动。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必需掌握ACS的诊治规程,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技术。同时在急救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ACS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必要的交流沟通工作,尽量减少疏漏和医疗差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用温暖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技术、稳定患者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和优势,提高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8~162.
[2]李森.临床内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